《善琏镇志》农村合作医疗张前方


第三节
一、农村合作医疗,全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在群众自愿互助的基础上,依靠集体经济,在防病治病上实行互济互助的一种福利性质的医疗制度。 到1977年底,全国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赤脚医生数量各村普及。赤脚医生是文革中期开始后出现的名词,指一般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一些情况下“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当时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医学世家;二是高中毕业且略东医术病理;三是一些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皇坟村医疗点1965年12月创立,在古墓。夹塘村医疗点1966年1月创立,福溪兜。善琏公社各个大队相继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医务室。
二、赤脚医生。赤脚医生是上世纪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期开始出现的名词,指没有固定编制,一般经乡村或基层政府批准和指派的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医护人员,受当地乡镇卫生院直接领导和医护指导,他们的特点是:亦农亦医,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赤脚医生为解救中国一些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4乡村医生经过相应的注册及培训考试后,以正式的名义执照开业。赤脚医生的历史自此结束了。
善琏镇各村的赤脚医生:1、夹塘村有叶海荣、吴细毛(已故),姚震海,沈宝囡。2、施家桥村有杨文清,徐美芳,朱菊花,黄永宝(已故)3、宏建村有秀才桥自然村汤颖英(1971-1986);李家埭自然村杨云飞(1965-2000);耿家兜自然村 何桂林。4、皇坟村有吴秀堂,姚水生,沈秀琴。5、港南村有杨阿春。6、含山村有张哲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