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房子的故事(五)张前方

2002年10月4日,我们乔迁新居在富丽家园6幢一套房。张文林、姚学权等帮忙搬家。
富丽家园建筑风格以人为本,强调和谐,沿轻纺路以单层商铺围护,其他以铸铁栏杆围护,整体以五层为主,局部设四层。屋顶带阁楼,南面抬高至2米以上,设有独立退台,采用双坡式现浇板。局部设八角窗和落地窗。封闭式落地阳台以铸铁栏杆围护。纵观立面错落有致,井然有序,整体体现水乡文化,又富有现代气息。
富丽家园的一套住房,是在进入新世纪后,由我们自己出资购买的商品房。100平米,22万。当时,我们舍不得卖红丰的房子,本来可以买大些。住房仍在三楼。装修用的材料讲究,方圆牌子的木地板现在还是好好的,20年了。同时,搬入的有日产空调,《世纪窗》电视机等。从此,有一个像样的书房。因为新居 在苕溪边上 ,我“苕溪阁”为书房名。请湖州书协主席李英题字。
进入富丽家园的20年,应该说是我们真正安居乐业的时代。尤其是2010年,我们买了一个汽车库当书房,这样,大小两个车库加一个书房。盛载了我几十年来的基本藏书。虽然,我的朋友在这期间搬进了宽敞的多层住宅或別墅,我不看重。只是跟自家比。
身居闹市,以见多识广为荣,这是一种自豪;久居深山,以清静安逸为乐,也同样是一种自豪。还有,家有万金,可在物质上感到自豪,卷不择手,能在精神上感到自豪。高大者以身材挺拨而自豪,瘦小者以小巧灵活而自豪。
回想起来,我的新居自豪还是与《世纪窗》的结缘。就在这个21世纪的新时代里。
1992年,我进入湖州市委宣传部《湖州宣传》编辑部工作,分管领导是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寄予厚望。凭着年轻人的一股朝气和闯劲,我很快入门。1998年8月,《湖州宣传》更名为《世纪窗》。之后,主编竞争上岗,经过组织选拔,我担任了《世纪窗》杂志主编。如何办杂志的材料由我来撰写,尤其《世纪窗》的命名,出自我家买的电视机品牌。它是从多个杂志名字中反复选择的。此名的定位,开创了我们杂志的新时代。
如今,10年《世纪窗》同名人交往的信函,成为我们富丽家园“苕溪阁”的一份丰厚的文化贺礼,当然,这得益于《世纪窗》这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