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琏镇志》文艺团队之二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城乡大办业余剧团,以庆贺解放、歌颂共产党。1951年后,善琏地区有过5个剧团,夹塘越剧团和观音堂越剧团,在当地颇有影响,演出的剧目有《刘胡兰》《双狮图》《火焰山》《吴汉转军堂》等,剧团特点是演出阵容大,演员多,都是本地男女青年,业余,自愿,这两个剧团一直到文革期间解散。还有张晓荣(张生成)剧团、丁金火剧团、陆宏虎剧团在解放初期至1959年前后几年中,一直活跃在本地和毗邻乡村,也是民间最早的业余剧团。
1、夹塘越剧团。
2、卜家堰文工团 。 成立于1955年,戏班子共有20多人。团长卜有林,执导卜俊德,后勤吴阿富,跑外勤卜志林。老生:卜俊德、卜阿水;小生:吴发男、卜阿金、倪阿毛。旦角、老旦:徐新娜、徐赛珠;花旦:吴发珍、卜明珍。大花脸:姚阿虎、沈木林、卜阿林、卜细狗。演出时根据剧本的需要和演员进入角色的长相来确定主角和配角。戏班子人员以卜家堰为主。其次有夹塘村塘安庙等地人员组建而成。演出剧本有双狮图、薛平贵、花亭会、十媒图、铡美案、月香盗印、鸡爪山、文武香球、双龙会、成偶缘、云中落绣鞋、三打桃花村、泪洒相思地等。卜家堰文工团在当地演出外,还经常来德清石来桥一带和西部山区巡回演出。妙西是演出去的最多的地方,受到当地民众好评。
3、《迎春》业余越剧团。成立于1981年1月。1982年春节到含山公社红卫大队首场演出。剧团负责人张生成,全团约18人。深受当地观众欢迎。在五年中,利用农闲、春节至清明期间,到桐乡、德清、余杭、湖州等地乡镇演出,剧团坚持自负盈亏,几年中置办了一定的服装道具,阵容得到改观。1984年被评为市群众文化先进集体。剧团选送了一名进无锡市越剧团,培养了一批民间业余艺人。
4、善琏越剧团。
5、含山越剧团。1981年11月,含山人民公社成立了含山越剧团,文化站长姚坤源任团长,主要演出了《何文秀》《月香盗印》《三看御妹》等。
7、含山文工团。1978年,在练市区文化站沈站长的支持下,原宏建重四圩文工团重建为含山文工团,姚坤源、王宝兴和吴水霖经常指导和帮助。剧团演出剧本有15本之多。除在当地演出外,经常到东迁、练市、石淙、新市、菱湖和西部山区,甚至到安吉山区等地巡回演出,菱湖等地有什么庆典或其他活动都会来人预约,每年不少于10场次,年底到西部山区巡演。深受山区群众的欢迎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