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骄不躁,攻坚克难,传承弘扬在路上——北京大兴鸣生亮武学研究会2022年度工作总结
(2023-01-24 21:46:44)
标签:
八卦掌鸣生亮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张全亮 |
分类: 鸣生亮武学资料 |
【按】北京大兴鸣生亮武学研究会2022年的工作已顺利圆满完成,在各级领导、武林同道的亲切关怀下,在各友谊单位和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大力支持下,在研究会各传习组织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虽然岁值多舛,但我们依然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部分重要工作简单总结如下,还望各传习单位结合自身情况,积极组织会员研究、学习、交流,同时,认真梳理本单位2022年度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早向总会提交年度总结,为2022年度的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新一年度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戒骄戒躁,再创佳绩。
2022年是中国太极拳申报世界非遗成功的第二年,也是太极拳运动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受疫情反复爆发的不利因素影响,北京大兴鸣生亮武学研究会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疫情防控政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主动研究新课题,探索新模式,践行新思路,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虽然很多既定的工作无法得到进一步有效开展,但依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带头并鼓励弟子门人发表优质稿件
2022年张全亮老师和弟子在权威武术杂志上共发表高质量文章七篇(世界太极拳网等各类网站发表的大量文章、信息除外);完成书稿两部。
2022年伊始,国内两家权威武术杂志《中华武术》和《武当》均在第一期都刊登了鸣生亮武学研究会的重要稿件。《中华武术》第一期刊登的是张全亮老师弟子蓝也写的《京城问道
易筋秘传》。报道的是张全亮老师在大兴为国内部分弟子开办以”以易筋增力为主,以祛病强身为要,以防身御敌为用“的《易筋经外经》培训班的情况;《武当》杂志第一期刊登的是《热烈庆祝中国太极拳成功列入世界非遗一周年》为题的文稿并选登了部分武术界老领导、武术名家的题词贺词。两篇优质稿件均成功刊登在新年首期,为鸣生拳法新的一年里在传承发展、理论研究方面指明了方向,迎来开门红。
《武当》杂志第五期全文刊登了张全亮老师弟子山东青州“鸣生拳法传习所”负责人高飞和夫人曾惠霞合写的《品味太极瑜伽》的文章,该文图文并茂,立意新颖,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兴趣和好评。
张全亮老师亲自撰写的《“六球一柱”神连》被《中华武术》《武当》两家权威武术杂志都先后在第5期、第6期全文连载;所撰写的《“按窍运身”在吴氏太极拳中的具体实施》被《武当》杂志于2022年第八期全文发表,这两篇关于鸣生拳法(梁式八卦掌、吴氏太极拳)的经典论文,均得到杂志社的好评,在读者中也引起很大的反响,收到多位多位读者咨询,希望开办此方面内容的培训班。
《武当》杂志2022年第10期同时全文刊登了张全亮老师发表的《揭开“五趾抓地”的秘密》和其弟子江门市”鸣生亮武学研究院“院长、五邑大学教授李日星先生写的《张全亮巨著“易筋洗髓返还功”绝学秘法的应用》,全面、系统、深透的介绍了张全亮老师即将由人民体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大作《易筋洗髓返还功》一书的内涵精要,引起《武当》杂志社领导的兴趣和重视。做出了择时连载该书中所介绍的经典功法和择时在武当山合作举办《易筋洗髓返还功》培训班的意向。
张全亮老师还总结提炼自己数十年练功心得,通宵达旦总结创编了《易筋洗髓返还功》《八卦子午鸳鸯钺》两部共计20多万字的武术专著。《易筋洗髓返还功》一书已交付“人民体育出版社”,预计2023年内可以正式出版,《八卦子午鸳鸯钺》一书也已完稿。
二、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探索太极拳推广新形式
春节期间,研究会首次举办了《爱祖国·颂太极》鸣生亮武学研究会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以吴式太极拳为主,同时兼顾其他形式多样的文艺表演,整场活动全程线上进行,在疫情阴影笼罩下,丰富多彩的节目给广大门人弟子和会员送去了欢乐和祝福,同时,也极大提升了大家习练、传播吴式太极拳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鸣生亮武学研究会旗下部分传习组织,也都通过多姿多彩不同形式线上、线下结合的活动弘扬传播吴氏太极拳和太极文化,比如5月1日,鸣生亮武学研究会珠海会员群在负责人刘泉先生的带领下,充分利用五一假日时间,组织团队采用集体练拳+品赏农村家常菜的形式,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用活泼有益的组织形式来活跃团队气氛,提高会员练拳的积极性和团队的凝聚力,取得很好效果。
三、各传习单位坚持进行日常教学培训
受诸多客观因素影响,2022年虽然无法开展大型的太极拳培训活动,但研究会总和旗下各传习组织都因地制宜,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开展日常小范围的教学培训工作。重点教授、传播、规范吴式太极拳简化10式、28式、37式,以及吴式太极拳器械、推手、养生小功法和梁式八卦掌等技术理论,并积极参加各地、各种组织机构举办的不同规模的网络培训、技术理论交流等活动,克服疫情影响,不断为鸣生亮武学研究会和鸣生拳法注入新活力。
四、吸纳新生力量,通过收徒壮大传承体系
5月1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个特殊的日子,研究会下属单位鸣生亮武学研究院,张全亮老师弟子李日星教授举行了简洁而庄重的收徒仪式,喜收九位高学历弟子,为研究会注入了新生力量,进一步壮大了鸣生拳法传承体系。
10月3日,著名武术家张全亮先生的收徒仪式在大兴鸣生亮武学研究会活动中心举行。王宗义、赵港、张文东三人拜入张全亮先生门下,在门内众人的见证中完成了庄重的拜师仪式。张全亮老师对新弟子及研究会的发展寄予了厚望,希望鸣生亮武学研究会能成为传统武术乃至中国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一股正向的力量,为广大武术爱好者们提供一片修习拳艺的净土。
五、挖掘整理老拳师理论著作,义务推广宣传
6月-7月期间,在张全亮老师的亲自主持下,研究会对太极拳理论家张志明先生数十年坚持不断研究太极拳关于“松"的理论佳作《松中明理修太极》进行了深度挖掘整理,并且利用研究会的网站、博客、微信公众号等自身宣传媒介,在多个平台进行同步连载刊登,义务推广宣传。同时,号召各下属传习组织认真组织弟子门人和会员积极学习、研究、践行、讨论!并在各微信群进行广泛转载,深入推动鸣生拳法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提高鸣生亮武学研究会广大会员的理论水平。
六、充分借助媒体传播力量,全面展示吴式太极拳魅力
7月中旬,权威媒体“新京报”专门来到研究会总部,对张全亮老师做了专题报道,题目为《吴式太极拳传人张全亮:太极拳教学要与时俱进,名利思想也要改变》,深度展现了张全亮老师对吴式太极拳的理解和热爱。
10月4日,正值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的“养生之道”太极拳非遗展示活动中,张全亮老师作为世界非遗吴式太极拳传承人受邀和夫人马永兰女士一起率领部分弟子出席,张全亮老师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关于吴氏太极拳的源流发展、传承情况、技术特点、文化价值等方面内容的专题讲座,向大家亲自传授了防老抗衰的养生功法,马永兰老师率弟子展示了精彩的传统吴氏太极拳简化套路,受到了举办方和与会的全体太极拳爱好者的热烈欢迎和一致称赞。
此次活动主办方通过全网直播的形式进行全程报道,很多网友纷纷发表感言予以高度评价。
11月中旬,齐鲁晚报以《强省有我银龄在行动|临淄曹淑云:倾心奉献老年体育事业》为题,对张全亮老师弟子曹淑云积极推广太极拳运动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并被大众报业·齐鲁壹点等媒体广泛转载。
七、积极参加网络赛事活动,利用互联网推广传播吴式太极拳
11月26日,在纪念“中国太极拳申报世界非遗成功”两周年的喜庆日子里,由北京体育大学主办,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太极拳研究推广中心承办,北京大兴鸣生亮武学研究会等八家太极拳组织协办的“首届世界太极拳俱乐部产业发展论坛”隆重举行,吴氏太极拳分会场以网络形式在大兴区成功举办。
线上参加本次吴氏太极拳论坛分会场的有北京市非遗处张迁处长,北京市武术协会杜德平主席,世界太极拳网余功保主编,大兴区体育局体育运动协会苏浩秘书长等,有鸣生亮武学研究会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有旗下国内外32个传习组织的负责人和部分会员,有鸣生亮武学研究会多家友谊单位的负责人和部分会员;有慕名自愿参加的各行各业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共计400余人,论坛由会长张卫公先生主持,有10余个典型发言,张全亮老师做总结;杜德平主席、余功保主编、苏浩秘书长等的先后对本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
另外,在10月5日至11月27日举行的“首届世界太极拳俱乐部网络大赛”中,北京大兴北京大兴鸣生亮武学研究会各下属传习组织和友谊单位近30家、数百人报名参加的各流派各式太极拳和器械比赛100余个,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2月3日-4日,由太极科学联合会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承办,世界太极拳网、杭州师范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美国加州硅谷大学共同协办的“第二届国际太极科学论坛暨世界太极非遗传承人展演”活动隆重举行。活动采用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张全亮老师作为受邀太极名师,进行了主题为《对传统吴式太极拳健身原理的几点浅析》的演讲及吴式太极拳展演,受到与会嘉宾及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北京大兴鸣生亮武学研究会
2022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