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阅读:《一尊获奖塑像的诞生》马丁

(2021-05-12 17:20:30)
分类: 高考小说阅读

一尊获奖塑像的诞生

 

一个经商的朋友打来电话,让我去他家一趟。

朋友正在收拾出门的东西,他告诉我要到南方发展。朋友在我居住的城市有四五家规模不等的公司,平日听他说公司的前景与效益还是不错的。我问,这儿不一样发展?朋友笑着说,你不懂,南方的空间相对广阔些。我是搞雕塑的,对他说的事不在行,所以我不再发表意见。

我们坐下喝咖啡。阳光透过落地窗照进室内,使外露的皮肤非常舒服。朋友点着一支烟,深吸一口,徐徐吐出,然后从上衣口袋摸出一沓照片说,帮个忙,给这个家伙塑个像。照片上的人把我吓了一跳。这是个在南方某地呼风唤雨的人物,一沓照片里有他的正面照、侧面照、背影照,看来塑像的事是早有准备了。

朋友说,认识这个人吧?

我点点头说,在媒体上见过他。

朋友说,过几个月是他60岁生日,我想送他一尊闪着金光的塑像。朋友站起来在屋里走来走去,脸上洋溢着激动的表情说,我这回往南方跑是奔着他去的,这尊塑像准能让老家伙记住我!

我竖起大拇指,并用戏谑的口吻说,高,实在是高。像他这么大的人物,肯定不缺钱。送塑像,实在是高!

朋友得意扬扬地喝了口咖啡说,我是谁!

出门喝酒时,朋友塞给我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朋友从来没有亏待过我。

为朋友,这个像我塑得认真又细致。

大人物的塑像完成了,凡是到过我工作室见过这尊塑像的人都说,像,太像了,栩栩如生,仿佛面前站着一个大活人。一个搞美术评论的家伙具体地指点着说,这尊塑像就在于性格表现得深刻细腻而显示出极高的审美价值。你们看,他脸部非常瘦削,但给人的感觉仿佛脸部的肌肉在跳动,并且把他内在的精神世界传递出来了。于是包括我在内,我们开始重新欣赏这尊塑像。大人物微笑的神态也像是对我的肯定。

我拨打了朋友的电话,告诉他塑像完成了。

朋友对别人的工作满意时喜欢说好,他连着说了三声好后才放下电话。

朋友说过,他想在大人物生日那天把这尊金光闪闪又栩栩如生的塑像送过去。我猜测着这两天朋友该来了,我推掉了一次免费旅游的机会,在家等朋友。

离大人物的生日还有5天,朋友还是没露面。我沉不住气了,拨打了朋友的手机,占线,再打还是占线。这让我为朋友感到高兴,看来他在南方的势头不错。到晚上终于拨通了电话,听上去好像在一家酒店吃饭,乱哄哄的声音让人听不清。

什么时候取大人物的塑像呀?

朋友嘿嘿笑了一声说,不取了。

出什么事了吗?

妈的,他这么大的人物能出什么事,受贿呗!

这尊塑像该怎么办?

朋友说,放着吧,没准儿他有办法把自己解脱出来。

过了些日子,我在媒体上看到了大人物的审判结果。我明白这尊我下了工夫的塑像送不出去了。

那尊塑像在工作室待到年底,我因为有别的活儿干,就把它请到了室外。刚搬出去时我还给塑像苫了块塑料布,后来风把塑料布吹跑了,我也就没再给它苫。风吹雨淋,金光闪闪的塑像开始斑驳。

今年夏天,美术学院的张教授来我居住的城市开会,顺便到我家坐坐。张教授不喜欢在空调屋子久坐,我们就到院里喝茶闲聊。张教授说,有几年了吧,你不参加美展了。我说,身不由己,我得挣钱糊口啊!张教授点头表示理解。我想起那尊塑像,一边让张教授看那尊扔在院里的塑像一边说起它的创作过程。张教授摸着下巴认真端详这尊塑像并问我,真的用不着啦?我说,判了,死之前他甭想出来,除非他能活到80岁。张教授说,今年的美展你有作品参展了。张教授命令我,去,拿把锤子和一管红颜料。我不清楚张教授让拿这些东西干什么。张教授在法国留过学,推崇现代艺术。张教授接过锤子,将一管红颜料挤到锤子上,然后抡起锤子砸向塑像。

只一锤,塑像的面部就变了形,红颜料如同血水一样往下流淌。

面对惊诧不已的我,张教授说,给作品起个名。我想了半天说,血的教训!张教授摇摇头。罪人!张教授依然摇摇头。我想不出更好的名。张教授微笑着说,无题。

年底,我把这尊名为“无题”的塑像送去参加美展。让我没想到的是反响竟然很强烈,许多人在它面前驻步沉思。颁奖时,组委会把金奖给了我。媒体采访我时让谈谈“无题”的创作过程。我实话实说,把塑这尊像的过程讲了。

我讲完后,大家半天不说话。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小说以“我”的视角叙写事件,“我”是事件的见证人,是参与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也使得故事紧凑、集中。

B.朋友口中“老家伙”的称谓以及“得意扬扬”“嘿嘿笑了一声”的神态描写,活画出其世故圆滑、唯利是图的丑态。

C.小说写参观者对“大人物”的雕像“栩栩如生”“性格表现得深刻细腻”等的评价,目的是突出“我”是一位造诣不凡的艺术家。

D.张教授两次否定了“我”为塑像起的名字,并亲自命名为《无题》寓意深广,给观赏者留下更宽广的思考空间。

8.画线部分在小说结构上有什么重要作用?请简要分析。(6)

9.“反转”是微型小说创作常用的手法,请分析“反转”在小说中的运用和产生的艺术效果。(6)

参考答案:

7.答案:C

解析:“目的是突出“我“是一位造诣不凡的艺术家”错.这是欲抑先扬。目的是造成前后巨大的反差.突出讽刺的意味

8. 答案:具有过渡的作用上承张教授抡锤子砸塑像,下启给塑像起名的情节

塑像变了形的面部与前文瘦削逼真的脸部形成鲜明对比,凸显讽刺性。

“同血水一样往下流淌”,以血色的触目惊心告诫人们应该洁身自好。(每点2)

解析:分析段落在结构中的作用,可以从情节上的承上启下,写作主题作者的意图三方面去分析。

9. 答案:这篇小说三次运用了“反转”的手法。第一次反转是“我”做好了塑像,“大人物”出事塑像没用了。第二次反转是朋友对待“大人物”的前后态度变化。第三次反转是没用的塑像居然获得了金奖、之后,大家又说不出话。3

三次反转的运用一方面造成情节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另一方面,使主题变得更为丰富,嘲讽的对象显得多义。(3)

解析:反转,指转向反方向。小说中,围绕着塑像的情节反转有两次:一是送不出去二是被毁坏的塑像获了金奖。朋友对“大人物”的态度也是一次反转。分析反转的艺术效果从两方面人手一是对情节发展的效果二是对主题表达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