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阅读:《提琴》阿城

(2021-05-04 10:39:15)
分类: 高考小说阅读

提琴   阿城

老侯是手艺人。老侯原来在乡下学木匠,开始的时候锛檩锛椽子。

锛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活儿。站在原木上,用锛像用镐,一下一下把木头锛出形来,弄不好就锛到自己的脚上。老侯一次也没有锛到自己脚上。

老侯对没有锛伤自己很得意,说,师傅瞧我还行,就让我煞大锯。

煞大锯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活儿,先将原木架起来,一个人在上,一个人在下,一上一下地拉一张大锯。大锯有齿的一边是弧形的,锯齿有大拇指大。干别的活可以喊号子,煞大锯却只能咬着牙,一声不吭,锯完才算。

老侯的腰力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后来老侯学细木工,手下稳,别人都很佩服,其实老侯靠的是腰。

老侯学了细木工,有的时候别人会求他干一些很奇怪的活儿。老侯记得有人拿来过一只不太大的架子,料子是黄花梨,缺了一个小枨,老侯琢磨着给配上了。

人家来取活的时候,老侯问,这是个什么?来人说,不知道。老侯心里说,我才不信不知道呢。

不过老侯到底也不知道那个架子是干什么的,这件事一直是老侯的一块心病。

老侯的家在河北,早年间地方上有许多教堂,教堂办学校,学校上音乐课,用木风琴,弹起来呜呜的很好听。老侯常常要修这木风琴。修好了,神父坐下来弹,老侯就站在旁边听。有一次神父弹着弹着,忽然说,侯木匠,你会不会修另外一种琴?老侯问,什么琴?神父说,提琴。老侯不知道,嘴上说试试吧。神父就把提琴拿来让老侯试试,是把意大利琴。

老侯把琴拿回家琢磨了很久。粗看这把琴很复杂,到处都是弧,没有直的地方。看久了,道理却简单,就是一个有窟窿的木盒。明白了道理,老侯就做了许多模具,蒸了鱼膘胶,把提琴重新粘起来。神父看到修好的琴,很惊奇。神父于是介绍老侯到北京去,因为教会的关系,老侯就常修些教堂的精细什物,四城的人都叫老侯“洋木匠”。

老侯因为修过洋乐器,所以渐渐有人来找老侯修各种乐器。老侯都能对付。北京解放了,老侯就做了乐器厂的师傅、专门修洋乐器。

一天有个干部模样的人拿来一把提琴,请老侯修。老侯一眼就认出是神父那把提琴,老侯没有吭声。老侯知道,跟教会沾关系,是麻烦。因为是修过的东西。所以做起来很快,干部来取琴的时候,老侯忍不住说,您的这琴是把好琴。干部说,不是我的,是单位上的。老侯说,就是不太爱惜,公家的东西,好好保存着吧,是把好琴。

一九六六年夏天,到处抄家砸东西,老侯忽然想起那把琴。厂里不开工,老侯凭记忆寻到那个单位去,老侯在这个单位里东瞧瞧,西看看。单位里人来人往,大字报贴得到处都是,到处都是加了碱的面浆糊味儿。老侯后来笑自己,这是干吗呢?人家单位的东西,自己找个什么呢?怎么找得到呢?于是就往外走。

可巧就让老侯瞧见了那把琴。琴面板已经没有了,所以像一把勺子,一个戴红袖箍的人也正拿它当勺盛着浆糊刷大字报。老侯就站在那里看那个人刷大字报。那人刷完了,换了一个地方接着刷,老侯就一直跟着,好像一个关心国家大事的人。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用多种手法介绍煞大锯。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写出如何煞大锯,并用对比手法突出这种活儿的不易,笔力举重如轻。

B.小说中神父、干部模样的人、刷大字报的人等,身份地位各不相同,但处在特定的时代,其命运及行为都受到时代的影响。

C.小说语言极具特色,多用短句,如“老侯说,就是不太爱惜,公家的东西,好好保存着吧,是把好琴”,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D.小说结尾写老侯一直跟着刷大字报的人,体现出老侯精神世界的转变,他由一个专注手工活的木匠,转变为一个关心国家大事的人。

8.文章的题目是“提琴”,前半部分却花了不少笔墨写老侯学木匠活,请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角度,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目的。6分)

9.阿城曾强调其写作风格是一种“平静的状态”,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这种“平静”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7.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D.“他由一个专注手工活的木匠,转变为一个关心国家大事的人”错。从“一九六六年夏天,到处抄家砸东西,老侯忽然想起那把琴。厂里不开工,老侯凭记忆寻到那个单位去”“老侯就一直跟着,好像一个关心国家大事的人”一句可知,老侯关注的是那把提琴,并非墙上的大字报也不是国家大事。

8.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突出老侯干活沉稳爱琢磨,功底扎实干活精细的形象特点。为下文情节发展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意图和情节作用的能力。形象上:本文前五段记叙老侯学习木匠活的过程,先写他锛檩锛椽子,再写他煞大锯,练好了腰力,最后写他学细木工。“后来老侯学细木工,手下稳,别人都很佩服,其实老侯靠的是腰”“老侯琢磨着给配上了”等情节交代了老侯作为木匠的身份,写出了老侯功底扎实、干活精细、爱琢磨的形象特点。情节上:前五段描写记叙老侯学习木匠活的过程为下文写“老侯把琴拿回家琢磨了很久。粗看这把琴很复杂,到处都是弧,没有直的地方。看久了,道理却简单,就是一个有窟窿的木盒。明白了道理,老侯就做了许多模具,蒸了鱼膘胶,把提琴重新粘起来”“所以渐渐有人来找老侯修各种乐器”等情节做了铺垫。

9.1)选材上,重点描写普通人物的世俗生活、日常小事,有意避开重大政治事件。(2)淡化情节,弱化矛盾冲突,情节舒缓,给人“风平浪静”之感。如对老侯的人生经历的介绍。(3)以“冷眼旁观”的方式或采用静态描写的方式叙述,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如结尾表达作者对政治事件摧残美好事物(艺术)的痛心,体现对政治事件的冷静反思。(4)语言风格冷峻克制,没有浓烈的抒情或议论。如极少用形容词,对老侯内心世界的描写保持克制。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的体裁特征和写作风格的鉴赏能力。本文作者选取了一个木匠的故事,通过这个木匠命运的变化以及他与一把琴的关联,来表现那个年代的重大社会主题。因此“平静”的第一个含义是选材上,有意避开重大政治事件,重点描写普通人物的世俗生活、日常小事;本文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前文表现老侯的命运变化,仅仅用了“老侯对没有锛伤自己很得意,说,师傅瞧我还行,就让我煞大锯”“老侯学了细木工” “北京解放了,老侯就做了乐器厂的师傅,专门修洋乐器”这样简洁的句子交代;关于那把琴的故事,也仅仅通过神父让老侯修提琴,有人拿提琴来让老侯修,老侯自己去找提琴,这样三个故事串联起来。因此“平静”的第二个含义是弱化矛盾冲突,情节舒缓,给人“风平浪静”之感;文章是以第三人称来叙述,“这种冷眼旁观”的方式显得客观冷静,即使是对重大政治事件的反映也并不激烈,就是通过一把琴的命运来表现,“平静”中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如结尾表达作者对政治事件摧残美好事物(艺术)的痛心,体现对政治事件的冷静反思;从语言上来看,叙述语言冷峻克制,如“老侯是手艺人。老侯原来在乡下学木匠,开始的时候锛檩锛椽子”“锛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活儿”“煞大锯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活儿”等;塑造人物语言也很简洁,很少有心理描写,即使有也很简单,如“不过老侯到底也不知道那个架子是干什么的,这件事一直是老侯的一块心病”。因此,“平静”的含义也指语言风格冷峻克制,没有浓烈的抒情或议论。如极少用形容词,对老侯内心世界的描写保持克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