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新成果
(2014-01-15 14:16:56)
标签:
之路状况针对性意义音响 |
分类: 教研花絮 |
新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新成果
——胜利五中“一人一课”教学活动总结
督研室
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扎实落实新课标。胜利五中积极构建“助·导式”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致力于课堂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督研室协同中小学教务积极组织开展教师 “一人一课”活动。
学校的新校舍、新资源,为师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搭建了展示教学技能的平台。广大教师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学校改扩建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学校的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打造和谐高效的生本课堂。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和应用,老师们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技术越来越熟练,并且能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制作了精美、实用的课件,课堂密度大大提高,教学手段丰富、多变,并有及时的反馈和检测,形式也呈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很多老师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他们潜心研究,精心准备,巧妙设计,一堂堂生动精彩的好课呈现出来。老师们互相听课、切磋、学习、探究、研讨,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一、可喜之处:在讲课活动中出现了许多亮点和精彩瞬间,呈现一些成功的课例。逐步形成了学科特色和百花齐放的教学风格。
1、教师思想重视,准备充分。
新校舍、新校貌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新干劲、新潜能。一开学督研室主动配合中小学教务制定具体可行的课堂教学整体规划。动员老师积极参与“一人一课”活动。各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对“助·导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力争把新课标的理念贯彻到本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来。老师们思想重视,准备充分,深研教材,精心设计,制作精美、实用的课件。有的老师在本年级试讲多遍,反复修改,不断完善,最终把精彩的课堂呈现出来。如白长珍、贡未英老师的课,就是在反复修正的基础上,完美展现助导模式的课堂教学,足见老师的认真扎实和良苦用心。
2、电教网络为课堂增色添彩。
遗憾的是由于小学讲课活动开始早,班班通还没到位,很多老师没有用上多媒体。初中老师大多能熟练操作、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课堂增色添彩。
学校先进的多媒体配套设备为师生创造了的优越条件,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插上了翅膀。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现代化信息教学技术,苦练教学基本功,尽快适应现代化教学进程,掌握多媒体校园教学网络的应用。老教师虚心向年轻教师请教学习,年轻教师热心帮助老教师,在较短时间内能够熟练使用ppt和白板。有效地使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运用越来越熟练,课件制作水平高、实用性强,课堂教学容量普遍增强。从音响效果、画面展示、视频再现、课件演示等全方位、立体式展现课堂的魅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体验感悟、陶冶性情,品味视听盛宴,享受幸福的课堂。如英语王玉红老师用大家熟悉的明星图片让学生比较高矮胖瘦,学习比较级的用法,学生兴味盎然。数学二刘、王秀英、王海珍老师的课件富有直观性和创新性,增加了课堂密度和趣味,让人耳目一新。
3、教学环节设计巧妙,自然流畅。
老师们对各教学环节考虑周密,设计巧妙自然。导入新课形式多样,妙趣横生。如田蕾老师的手工课由歌曲《蜗牛和小黄鹂》引出蜗牛的制作。周志华、闫梅老师从朗读儿歌巧妙引入后鼻韵母的学习,王王敏莉老师从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引入新课。孟庆凡老师由韩红的《天路》引出青藏高原的学习。赵奎刚老师从地球的图片资料入手,引出生命的起源的学习。魏文静老师让学生听小河的故事,感染力强,顺理成章学习歌曲《生命的河》。王振玲老师用一首小诗引出秋天的内涵的话题。尚春华老师用《唱脸谱》的京腔京韵导入新课《画脸谱》……
仅导入环节就成形式多样,异彩纷呈。“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其他各个教学环节一脉相承,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结构紧凑、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内容完整。课堂节奏自然流畅,水到渠成。如韩美芳、罗秀华老师的教学设计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4、教学目标明确,达成度高。
一改过去忽视目标共识或教学目标不明确的现象,老师们重视了目标导学。多数能用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教学目标。并让学生朗读,老师引导说明。不但老师知道这节课教的重点、难点,而且也让学生对本课的要点清楚明了,心中有数。在讲课过程中始终围绕目标,设计问题、研讨和训练,并一步步落实目标,最终能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目标的达成率高。如张军姿、潘新娟的英语课、耿庆明的地理课、李绍磊的生物课、李爱红的品德课、赵莹的数学课、成利燕的音乐课、白茹、李雪荣的语文课……课堂目标落实、达成度高。
5、教师善导启思,方法灵活。
讲课中很多老师善于启发引导,启迪智慧,迸发思维的火花。在多媒体设备没有安装好的情况下,小学老师想方设法运用其他方法进行课堂辅助教学。
6、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本次讲课,多数老师能面向全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做到了师生导学有机统一。王丽霞、田承用、潘立春老师进行小组讨论深入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予以指导和关注。低年级老师特别注意学生的常规教育。都娜、贾翠华老师关注学生的听课专注力,及时纠正坐姿、写姿。成利燕、孟庆玲老师让学生注意倾听,仔细观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老师们要求学生声音洪亮地回答问题,提醒读书、说话的准确与严密。许多老师能关注每一位学生,提问面广,如英语老师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读、说、背。如杜圣南老师的口语交际课——讲故事,由学生当评委点评并选出故事大王。白雪老师让学生自由交流记字方法等,都鲜明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如秦欣、杨燕萍、于艳萍老师采用开火车、同位对话、男女比赛等形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锻炼。王丽萍老师多次提问基础较差的学生,给他发言的机会,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宋兰美、刘慧华、刘丽芳老师对学困生格外关注,不断提醒,经常督促。教师想方设法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各层次学生的状况,有的放矢实施教学。
7、反馈及时,当堂检测。
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改变过去只顾自己讲授,完成本课精彩设计,忽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关注的情况,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并对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施教手段和评价标准。评价语言也灵活多变,丰富中肯。老师们讲完新课,当堂练习、及时反馈。并且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富有层次性、针对性和创新性。这次讲课活动中,很多老师做到了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如孟庆凡的地理课、肖建的音乐课、王海珍的语文课、王增海、王善红的数学课等,及时反馈,当堂测评,真正实现了“堂堂清”。
8、学法指导,串联拓展。
老师们深切地体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李爱红让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思考,从而掌握思想品德课的规律。钟红梅老师敢于选择语文试卷阅读分析作为讲课内容,没有高深的语文素养和深厚功底是没有胆量尝试的。她总结出不少好方法、小窍门:如语境解词有方法(理解本意、比喻意、联系事件、人物等);自编了顺口溜(追根溯源找关键、揣摩词义和语气、组织语言要简明)便于理解和记忆。
有些老师还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把同类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学生心中形成“知识树”。学的知识才融会贯通,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白长珍老师把新学的有理数乘方与前面的加减乘除运算联系起来,列出表格,让学生一目了然,对乘方和幂都有清楚的认识。闫保群、沈凤菊老师经常把东西方历史做比较,同一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总结出表格,使学生印象深刻,铭记在心。
学科之间的交融和渗透体现了走向整合的教育理念。如杨淑萍老师在学习歌曲《啊,朋友再见》时,插入电影《桥》的片段,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感染和教育,更能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旋律。生物老师把骨骼与体育运动联系起来、魏文静的音乐课中的故事朗诵、忠孝感恩教育与品德课紧密相连。低年级的语文、数学课中对学生常规的要求与礼仪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9、听课评课、研讨反思
老师重视这次活动,珍惜听课、学习的机会。小学是学科之间小范围的听课、交流,中学是全体教师共同积极参与听课。老师们相互听课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室里几乎座无虚席、堂堂爆满。课后各教研组认真组织评课,老师们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积极踊跃地发言,肯定了优点,总结了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帮助。通过组员的研讨、交流和评议及授课老师的自我反思,让全体老师充分发挥同帮互助的优势,逐步形成互相学习研讨、反思、提升的良好氛围。各教研组还进一步推选出代表进行了说课比赛。他们不但说教材、教法、设计、还说学情、亮点和不足。本次活动结束了,但是我们的研究没有结束。这次活动给我们下一步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考,真正意义的教研,还会在教师中不断延续……
10、体现学科特点,形成学科特色。
从本次讲课活动来看,各学科教学特点鲜明,形成了具有不同学科特点多样化的教学特色。如数学课老师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简洁严密,练习富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语文学科小学老师多亲切自然、生活化和趣味性强;初中老师语文素养高,课堂语言富有文学性和规范性,上课有激情和语文味。理化老师思路清晰,善于用推理和实验,说服力强。英语老师重视听说读写,教学节奏快,课堂生动活跃。政史地生老师长于结合生活实践和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和归纳。音体美老师多活泼开朗,课堂气氛民主活跃,学生乐在其中。其他各校本课程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培养健康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人才。
11 、老师自成风格,各领风骚。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逐渐摸索出自己的教学路子,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呈现各领风骚、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同样是英语课,高雪梅老师严谨、细腻,注重细节,于建芬老师就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同样是语文老师,孟庆玲宽严有度,认真扎实,韩美芳老师亲切自然、温文尔雅;李雪荣老师张弛有度,精确干练,王海珍收放自如,激情四射。同样是数学老师,朱文平老师平和温婉,润物无声,刘武斌老师幽默风趣,机智灵活。同样是品德老师,匡俊语言犀利、阐发睿智,陈勇随和活泼,分析到位。同样是历史老师,闫保群用纪连海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入迷,高燕善于对比、联系,精炼利索。同样的物理老师,潘丽华精讲少练,点拨到位,范鲁东讲解细致,不厌其烦。地理老师,孟庆凡喜欢在地图上标注、提炼,帮助记忆。耿庆明长于用图表总结归纳,提炼要点。化学老师,张巧华耐心细致,不厌其详,陈海东紧凑明快,条理清晰。美术老师万兵机智幽默,善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田蕾老师用音乐、图片、作品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体育老师王景林、韩学清以认真、扎实见长,张芳、高荣绪有亲和力,与学生打成一片……
二、存在问题:尽管学校的助·导式课堂教学改革日渐成熟,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1、由于刚开始运用多媒体,有的老师操作还不够熟练。有课件放不出来或从头重复放的现象,影响教学进程。
2、少数教师对“助·导式”教学模式理解不透彻,没有依据几大环节设计和实施教学。
3、个别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动性调动不足,方法单调、死板,不注意变通。
4、有的教学环节出示、过度不够自然。如目标共识环节:出示过于生硬和牵强。助导自学环节可以放在课前进行,不一定都要在课堂上完成。
5、少数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设计,没有留给学生充裕的自学和思考的时间,甚至打断或阻止学生的发言。
6、小组合作探究不够充分。有的给予时间少,有的整堂课没有设计合作探究环节。有的小组讨论不够深入,只是走过场。
7、有的老师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不够活跃。
8、个别老师课堂评价语言贫乏、单调,不够中肯、及时,缺乏针对性、启发性和激励性。
9、有的老师课堂内容太多,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课堂前松后紧,最后草草收场,有的内容和练习来不及完成。
10、有些细节没有注意,致使课堂效果受到影响。如课件音响太刺耳,没有事先调试好。有的学生回答完问题,老师没有及时让坐下。提出的个别问题较难,没有由浅入深,学生无从回答。学生答题或讨论时,老师不是专心倾听或参与,而是考虑别的问题,以致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