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8/mw690/002yPbPDzy6O2guMzQj17&690
三官山的传说
宋喜文
三官山,又称圣贤山,为石家庄矿区名山。位于矿区凤山镇境内、白彪村西,因山中建有三官庙,故名叫三官山。该山山势挺拔,山形奇特,三山对峙,形成半月形环抱群体,向平地展开,三山交汇之处、每座山各有三道山梁向中心延伸,下雨时,山上九股水一齐流到中间出水口。因此,这地方叫九龙口。
三官山上有个三官洼,又名苍山洼。很早以前,洼内有座庙,内供尧、舜、禹神像,庙周围柏树满山。半山腰有水帘洞;洞中之水,冬夏不涸。北崖上有石龛甚大,名叫举人龛。庙前,有大水池,面积约半亩许,夏季雨量充足时,池水常满。庙外远近青翠一色,登高望之,风景特佳,美不胜收。
三官山一带流传着大量的美丽的民间传说,自然景观多与民间传说相联系,形成了自然景观与民间传说的奇妙结合。先讲三个传说:
人参孩儿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三官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两个小和尚。他们喂着一头小黑毛驴儿。庙里有盘石磨,平时,三个和尚吃的粮食,都是小黑毛驴儿拉磨磨的。
一天,老和尚派一名小和尚去给驴割草。小和尚在三官洼里找到一片草,又嫩又绿,长得也高。小和尚就在这儿割起草来。忽然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个小孩儿,问小和尚割草干什么?小和尚回答说:“喂驴。”
接着两个人就聊起天来,越说越投机。小孩儿挺可爱,一边说话一边帮助小和尚把草捆起来。天黑之前,小和尚看看草割得差不多了,就准备回去。小孩儿也说:“我也要回去了,你明天还到这儿来割草吧。”
说完,小孩儿就立刻不见了。小和尚感到很奇怪,回庙后睡不着,晚上总想着那个小孩儿。
第二天,小和尚又去那儿割草,谁想昨天刚刚割过草的那些地方又都长满了草,仍然那么高,那么新鲜,就象根本没有割过似的。他高兴极了,赶紧割起草来。忽然,小孩儿又出现了,仍和他又说又笑,很象老朋友见面一样。临分手时,又听小孩儿说:“我该回去了。”
一转眼小孩儿就又不见了。后来小和尚天天到这里割草,小孩儿天天来和他玩,奇怪的是这里的草总也割不完,今天割了,明天就又长高了,而那小孩儿也不知是人还是神仙一直让小和尚琢磨不透。
日久天长,老和尚觉得小和尚每天割得草又新鲜又高,于是就问小和尚:“你每天在哪儿割草?”
小和尚就把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老和尚。老和尚听得呆了,越听越觉得奇怪,忙问:“小孩儿现在在哪儿?”
小和尚说:“他每天来,也不知从哪儿来,每天走,走时说声走就立刻不见了。”
到底是老和尚见多识广,有办法,他想了一个主意,拿出一根缝衣服的针和一缕缠成球形的红线,递给小和尚,并如此这般交待一番。
第二天,小和尚和往常一样,仍去割草,小孩儿就仍同他玩。临分手时,小和尚乘小孩儿不注意时,将老和尚交与他的连着红线的针插在小孩儿的衣服上。一会儿,小孩儿又不见了,只见连着针的那条红线一头扎进地里。这时天黑下来老和尚和另一个小和尚拿着铁锹赶到了。原来,这是老和尚的主意,他们早就埋伏在旁边草丛中。
老和尚指挥小和尚点着火把,用铁锹挖土,按照红线扎进地下的方向,挖地三尺。终于把小孩儿挖了出来,他身上穿得衣服上还有那根针。奇怪的是小孩儿变得更小,而且成了一个死人,就象一个红萝卜一样。老和尚说:“这就是人参,那小孩儿就是人参变的。据说,人吃了人参可以长生不老。我们把它拿回去煮煮吃吧!”两个小和尚自然高兴。
话说老和尚刚刚把人参洗净煮在锅里,正命小和尚往火里添柴。忽然从门外闯进一个人,说他家里老人得了急病,眼看很危险,求老和尚务必去给看看。这个老和尚平时懂得一些医术,曾经给当地百姓治过病。尤其在三官山下的百姓一是离县城远,二是无钱求医。所以,一般人得了病,大多数来找老和尚看病。老和尚心肠好,有求必应。可是这一回他却不愿去,生怕自己一走,小和尚把人参独吞了。无奈来人苦苦哀求,老和尚心肠软了,决定前去给人家治病。出门前千叮万嘱小和尚:“注意看好火,不要掀锅盖,等我回来再说。”
小和尚点头称是。
老和尚走后,小和尚把火烧得很旺,不大功夫,人参煮熟了,香味冒了出来。小和尚闻见香味,顿时馋得流下口水。哪个人不想长生不老?谁见了人参不想吃?小和尚终于说出了口,一个说:“等老和尚回来,就没有我们的份了。我看不如先下手为强。”
另一个说:“对!我们先尝尝再说。” 俩和尚把锅盖打开,把人参捞出来,你一口,我一口,很快吃光了。正在这时,忽听老和尚敲门,小和尚慌了,一个忙着去开门,一个忙着把锅从火上端下来,盖好锅盖。老和尚一进门,见小和尚神色不对,嘴上还有吃过东西的痕迹。心想大事不好,一定是他们把人参偷吃了。老和尚怒气冲冲地吼道:“你们好大胆!竟敢偷吃人参。看我不砸碎你们的头。”说着拿起一根棍子去打小和尚,小和尚吓得赶紧在庙里逃跑躲避,不想越慌越出事,竟把地上的锅给踢倒了。老和尚忙喊:“把锅扶起来,别让汤流了,别让汤流了。”
小和尚听出老和尚的话外之音,心想老和尚吃不上人参,想喝人参汤。你不打我们便罢,既然你要打我们,我们就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干脆把汤全倒了,让你一点儿汤也喝不上。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个小和尚把锅一下子端起来,使劲把汤泼在地上。这一泼可不得了,地上忽然升起一股白气,白气直冲天空。那两个吃了人参的小和尚也觉得身体轻飘飘地飞起来,越飞越高,飞到天上成仙了。可怜老和尚连一点人参汤也没喝上,眼巴巴瞅着俩小和尚升天,心里又气又后悔,但又无可奈何。只好望天长叹。
举人龛的传说
三官山上有个大石龛,名叫“举人龛”。为什么叫“举人龛”呢?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从前,山西有个举人。有一年,他去京城赶考,路过井陉,看到三官山上风景秀丽,就在三官山上游玩了一天。后来赴京赶考,名落孙山。他垂头丧气地往回走,一日,又来到三官山上。他边走边思想,觉得没有脸面回山西,于是决定不回家了。就在三官山上找个石龛住下来。
话说这个举人是个有志气的人,他从小聪明好学,立志考取功名。他暗下决心,不考取功名决不回山西。他把自己骑的马也卖了, 用他所带的盘缠钱和卖马钱买了米和锅,每天吃、住在山上石龛里。白天,他刻苦攻读诗书,吟诗作画,勤学苦练。夜晚他抱点柴草铺在石龛里睡觉。后来,他靠上集市上卖字画维持生活。过着艰苦清贫的日子。他虽然风餐露宿、饱经风霜之苦,但念念不忘勤奋学习。每天天一亮就读书、写字,一直到晚上看不见了才休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天天如此。
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苍天有眼,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这个举人再次赴京赶考,考上了头名状元。从京城回山西,路过井陉,又到三官山上看了看石龛,拜了三拜。从此,当地百姓就把这个举人住过的石龛取名叫:“举人龛”。
聚宝盆的传说
相传三官山上九龙口那地方过去是个藏宝贝的好地方。当地流传着一个聚宝盆的传说。
话说庙里那个老和尚,后来又找了一个小和尚。俩和尚喂着一头黑毛驴儿,平时用驴拉磨。一天,老和尚命小和尚去给驴割草,小和尚就在三官洼里找了一片比较强的草割起来,一会儿割了一大捆,小和尚高高兴兴地背着草回庙去了。
第二天,他又来到三官洼,一看,真是又惊又喜,昨天刚割过草的地方,今天又长出又新又嫩的草来,而且草长的很高,就像根本没有割过似的。小和尚高兴地又割了一大捆草背着回庙去了。
后来,小和尚每天都到这里来割草,这里每天有草割,而且每天割下的草又嫩又高又新鲜。时间一长,老和尚觉得奇怪,就问小和尚,小和尚照实说了。老和尚明面上不说什么,暗地里却跟踪小和尚,察看地形,发现果真如此。他左思右想,睡不着觉了。老和尚心想那地方一定有人参或其他宝贝,我何不去挖出来看一看。
当天深夜,老和尚偷偷爬起来,一个人扛着铁锹、镢头,去三官洼那地方找宝。话说那天夜晚,天气晴朗,明月高照。老和尚一人越干越有劲儿,放下镢头,就拿铁锹,一个人连刨带挖。一会儿,挖了三尺深一个大坑,再往下挖,听见了“当当”的响声,老和尚仔细地挖着、挖着,终于挖出一个不大不小的盆子来。老和尚看了看盆子,又旧又粗糙,样子也不美观。老和尚原想能够刨出人参或一件宝贝,看看这个盆子,很扫兴,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一点精神也没有了。他很失望,垂头丧气地拿了盆子回到庙里,他见小和尚还在睡觉,就把盆子放在屋门口。心想:这盆子有何用?只能喂狗用。就用它喂狗吧!据说当时老和尚住在山上庙里,为了防止野兽的侵袭,在庙里喂了一条狗。这狗见他回来,就扑到他面前,摇着尾巴和主人逗着玩。老和尚把锅里的剩饭倒在盆子里喂狗,见狗高兴地吃起来,他就去上炕睡觉了。
第二天 小和尚又去割草了。太阳老高了,老和尚才起来。一出门,就见那条狗还在吃盆子里的剩饭。老和尚觉得很奇怪。昨天夜里我倒给狗的那点剩饭竟吃到现在还没有吃完。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揉了揉眼睛,仔细看盆子里的剩饭。真见鬼!狗一个劲儿地吃,饭却一点儿也不少,吃了半天还是那么多。老和尚明白了,这个盆子,不是一般的盆子,很可能是个聚宝盆。为了证实是否是真正的聚宝盆,老和尚就把盆端起来,把剩饭倒在地上喂狗,然后用水把盆子洗干净。先用盆子盛上米,再用手把米慢慢地捧在口袋里。捧了一捧又一捧,抓了一把又一把。谁知盆子里的米却一点不少,还是那么多。老和尚高兴极了,不知从哪里来的精神。赶紧把庙门关上,用木棍子顶住门,接着把盆子里的米倒入口袋,又把铜钱放进盆子里。一会儿,就变了好多铜钱。又把银子放在盆子里,一会儿就变了好多银子。直乐得老和尚嘴也合不上了。
小和尚割草回来,老和尚告诉小和尚说:“这盆子就是从你割草那里刨出来的。它是聚宝盆,你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有了聚宝盆,咱们不愁吃穿不愁钱花。想要多少有多少。你要记住,绝不能让外人知道。”小和尚心想:怪不得我割草那里有人挖了一个坑,原来是老和尚干的。他听说挖出了聚宝盆,自然心中欢喜。
老和尚后来有了钱,觉得庙太小了。
于是就雇人修盖了一座大庙。庙里神像的雕塑和壁画都很精致、美观。这大庙就是后来保存多年,一直到现在还有遗址的三官山庙。庙盖成后,远近前来烧香的人越来越多,名声越传越远。每逢庙会,赶庙的人来往不断、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后来,井陉城里的官兵不知怎么知道了庙里和尚有个聚宝盆。他们平时依仗官府势力,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今天听说庙里有宝,决定前去抢夺过来,占为己有。于是派人前往三官山去。
早有人报知庙里和尚,老和尚领着小和尚端着聚宝盆来到庙背后一个令人不注意的地方,在一棵小柏树下面挖了一个坑,把聚宝盆埋在坑里。埋好后,为了以后不至于忘记,需要留下记号。老和尚就命小和尚在这棵柏树上贴了一张小红纸条,当作以后寻找聚宝盆的记号。
官兵赶到,四处搜查聚宝盆,却不见聚宝盆的影子。官兵大怒,把两个和尚打了一顿,逼问聚宝盆,俩和尚宁死不讲,官兵无奈,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后来俩和尚又去寻找聚宝盆,走到庙背后一看,大吃一惊,真是洋鬼子看戏——蓝蛋眼了。满山遍野全是柏树。而且所有的柏树上都贴着小红纸条。俩和尚按照他们的记忆在一棵树下挖坑寻找,一连挖了二三十个坑,也找不着盆的影子。聚宝盆从此失踪了,而三官山上的柏树却不知到底有多少,据说有人数过,但总也数不清。
2014、11、2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