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b、p、m、f的发音方法
(2011-10-01 11:35:13)
标签:
转载 |
分类: 学习资源 |
b、p、m、f的发音方法 (不要求孩子掌握,仅供家长朋友们参考.学生只需要从插图入手,借助“播”“坡”“摸”“佛”的读音,读准b、p、m、f,把“播”“坡”“摸”“佛”读轻短就行。)
发b时,先将双唇闭合,挡住气流,然后将双唇突然打开,让气流爆发出来,极轻极短,气流较弱,声带不颤动,也不送气。
p的发音部位与方法与b相同,只是气流较强,是送气音。(放一张纸在嘴前,测读是否准确。)
发m时,双唇闭合,把气堵住,发音时,气流从鼻腔透出成声,声带颤动。(把手指轻轻放在鼻子两侧,感受震动。)
发f时,上齿接触下唇,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
b、p、m的发音部位是上下唇,叫双唇音。f的发音部位是上齿和下唇,叫唇齿音。
记忆儿歌:
右下半圆b b b,右上半圆p p p,两个门洞m m m,一根拐棍f f f。
拼读
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拼猛一碰。
书写指导
观察b、p、m、f的笔画笔顺和每一笔在四线格的位置,再提醒注意:b、p两个字母的竖画和右半圆所占的位置不同;m的两个“门洞”一样大;f的横比较短,写在比四线格第二条线略低一点的位置上。
认识新笔画: 右半圆,左弯竖,右弯竖。
注意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的指导。
认读字词
自本课起,开始认字。让学生凭借已掌握的音节读词认字,丰富拼音教学的内容,较早地发挥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认字的要求只是认识,即能读正确,结合词句知道字的大致意思,不要求书写。本课的三个生字极其常用,学生多读几遍就能够辨认,重点是借助拼音规范读音。如,“妈”应该读第一声,“爸爸、妈妈”第二个字要读轻声。教学中通过看图认读三个词,了解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借助音节读准字音,从读词到认字,最后离开音节熟练认读生字。
轻声 (不要求学生掌握,知道即可)
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由于它长期处于口语轻读音节的地位,失去了原有声调的调值,又重新构成自身特有的音高形式,听感上显得轻短模糊。轻声的调值总是根据前一个音节声调的调值来决定的,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不能独立存在。轻声音节在拼写时不标调。
儿歌两首
爬 石 阶
一只手,拉爸爸,
一只手,拉妈妈。
小娃娃,爬石阶,
石阶高,他不怕。
爬呀爬,爬呀爬,
爬上石阶笑哈哈。
牵 牛 花
牵牛花,
爬篱笆,
张开嘴巴不说话,
活像一个小喇叭。
牵牛花,
往上爬,
爬到屋顶吹喇叭,
嘀嘀嗒,嘀嘀嗒,
谁愿意跟我上天去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