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苞心态,才是真爱
(2014-01-16 13:59:27)花苞心态,才是真爱
笑容中带着几分憨厚,朴素中透着几分睿智——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的校长杨瑞清走进了我们的“师德通识培训”课堂。在行知小学,行知文化成为一部推动学校发展的引擎。杨校长以 “村民承包荷塘栽培荷花”的方式来美化校园的做法让人拍案叫绝,提出的“花苞心态”让大家觉得耳目一新。
杨校长介绍说,教师用“花苞心态”看学生,学生就只有两种,一种是美丽的鲜花,一种是可爱的花苞。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宽容和等待,等待花苞的徐徐开放。杨校长还生动地阐述了“花苞心态”的意义:花苞心态,才是真爱;花苞心态,缺点可爱;花苞心态,耐心等待;花苞心态,和谐时代。
如此看来,我所教学的班级里,大多数是美丽的鲜花,一小部分还是可爱的花苞。唉,有一个花苞,天天坐在我的眼鼻子底下犯事,要说一声“可爱”,真有点难!他单人坐在第一排,行为与老舍先生笔下那只刚满月的小猫极为相似,课桌上的任何学习用品,都是他上课时的好玩具。一支笔,一块橡皮,一卷透明胶带……顺手拿来,就可以玩上半天。他在群体生活中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课堂倾听习惯差,作业时容易分心,做事爱拖拉,书写也不够端正……那么多的问题,瞅他一眼,我的眉头就要拧成一个结!
但只要遇上特别感兴趣的事,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有一天,我们正在上《花的勇气》一课,我让大家谈一谈“大自然有什么植物震撼过你?” 他立马举手说:“依米花!”然后就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这种花生长在非洲的戈壁滩上,要花费五年的时间来积累养分,到第六年春天开花。依米花非常奇特,每朵花有四个花瓣,一个花瓣一种颜色,红、黄、蓝、白,很好看。可惜的是,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工夫,它便枯萎了……”同学们听得入了神,我让他把花名写到了黑板上。回过头来的一刹那,他不好意思地接受了同学的钦佩,老师的赞许。
五年的等待,如此漫长,如此不易!这不正是花苞心态的一个成功案例吗?作为花苞本身,它也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别以为孩子不努力,恰恰相反,他比一般孩子承受了更多的东西,有着比一般孩子更强的愿望,那就是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他把在课外书上看到的一朵花,化作了美好,化作了智慧,存在自己的心里,脑海里。有谁不经意的触动到了这些美好,就会自然地绽放出来,带给我们一种新鲜,一种惊艳。
尽管他远远没有依米花那样的“执著、坚忍”,但他能被依米花震撼;尽管他天天被老师“狂轰烂炸”,但他依然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这不也是一种执著吗?你看,他的笑容多么天真、无邪、灿烂!
好的心态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本身和所能焕发的价值与意义。我默念着作家杏林子的话:每个生命都是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于是,我对自己说:善待他吧,多尊重他吧,包括他那些无伤大雅的缺点,别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允许他小时侯犯点错误,也许他正在积攒养分呢!
杨校长倡导的“花苞心态”,引领着教师关怀学生生命主体,关注学生生长过程,关心学生生态条件,关切学生生机评价。主张先达成“被爱”,再引导“师爱”,最后启发“自爱”。
“吾日三省吾身”,我应该每天这样问自己:
我能够宽容乃至欣赏“与众不同”的学生吗?
我能够给每一个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帮助吗?
我能够不歧视那些成绩不够好的学生吗?
我想,我要努力在心里发出一个“能”字!惟有我拥有有一个“花苞”般美好的心态,我才能拥有最阳光、灿烂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