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痴师生

(2023-09-09 10:11:12)
标签:

杂文、怀旧、读书、

书痴师生

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是在我们本村。那时适龄孩子少,我们周围的村子只开办1-4年级初级小学。我们村是一个大村,办1-6年级完全小学。其他三乡五里的孩子们都到我们村里上小学五、六年级。那年我上五年级,班主任:孟老师。

我从小喜欢书:新书、旧书、小人书、甚至古书……每个开学季发了新书,我就逐本翻开闻遍新书的墨香味儿。并且迫不及待的把新书从头至尾浏览一遍。

那时的孩子们除了上学的有课本;很少人家有其他的书,不像现在几乎家家都有不少书。我和我最好的同学说:你认识家里有书的人吗?可以给我借一本书看看!无论什么书都行。

有一天,我的同学神秘兮兮的把我叫到一边,悄悄递给我一本“书”,“我给你借来了!老学究赵大爷的;小心,别给人家弄坏了!”---------“精忠报国”,焦黄发黑的封皮,所有的书角都成了圆弧形,线装,竖排版,自然是繁体字-----我喜出望外,立刻藏在衣服里,带回家。

“精忠报国”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让我很费劲的动了好一会脑子也猜不出来。管它呢,有书看是好事儿!

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硬啃一本大部头,半是文言文的“古书”,可想而知,不外乎像看天书一般,自然是生吞活剥,连蒙带猜好不容易才弄明白一点儿,这本书是写南宋爱国将领岳飞的。我越看越上瘾,家里的油灯曾几次燎焦我的头发,点灯耗油也曾受到父母的批评。

我悄悄把书带到学校。当时我与同龄人相比,个子高一些。班里每次排座位,我都在靠后边。我巴不得坐到最后一排,但没有正当理由,要求坐最后很难开口。上课时,课本立在书桌上打掩护,“精忠报国”摊在腿上,看的津津有味。

“田雨!”我猛听到一声异乎寻常的点名,我条件反射“腾”的一下站起来,那本“闲书”被我随手扔进桌斗里。

“我让你回答问题!”孟老师严厉的站在我面前。我丈二和尚似的,不知道老师提的什么问题,只会呆愣愣站着,全班同学都回头好奇的望着我,看热闹儿。老师指一指黑板:“你看,我的问题的答案就写在黑板上!你不好好听课,在下边鼓捣什么呢?”他发现我慌乱中没有藏好的书,一把拿过去,看了一下书名“精忠报国”。老师用责备口气:“这书是你能看的吗?还在课堂上看!”

下课了,孟老师端着教案,腋下夹着我那本借来的宝贝书,没事人似的走了。

我可慌了神儿,心里七上八下,不敢找老师去要书;更尴尬的是无颜面对替我借书的同学。煎熬的一个礼拜过去了,孟老师也没有还我书的迹象。穷途末路,总会把人逼到想出办法来。我找了一个并不是很难的问题,悄悄去办公室向孟老师请教。“报告!”我站在教师办公室门口,看到孟老师正在入神的看我那本“精忠报国”。四目相对,这次轮到孟老师尴尬了。

“你是来要你的书吗?”

“我这题不明白,想问老师。”刚刚说了这句口是心非的话,又怕失了机会,急忙补充说:“老师,那本书是我借别人的!”

“嗯,我看完了就还给你。不过,你不适合看这样的书。我借给你一本书吧!说好了,不准在课堂上看!”孟老师像是早已准备好的,在一大摞书中拿了最上边一本。“这个,你能看懂”那是一本洁白的书皮,黑体字的“冰心散文集”。

我千恩万谢的跳出来,一溜小跑回了教室,连用来打掩护的问题也忘记问孟老师。

过了好几年,后来,我在“萌芽”杂志上,看到了孟老师的好几篇非常优秀的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