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析颜子推、王阳明之儿童教育观

(2014-11-17 14:00:22)
分类: 文海拾贝

大家都知道颜之推、王阳明两位都是大思想家、教育家。尽管他们在教育理念、思想上存在着差异,但是他们对中国思想史的贡献,至今都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吸取。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与见解,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小小的启示。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强调重视儿童早期的教育,提出了严与慈相结合的家庭教育原则,应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语言;主张要接触实际生活,有起码的农业生产知识,具有“应世经务”的能力;主张知识学习要为道德教育服务;提出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

王阳明的最可贵之处在于主张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要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培养其乐学的情绪。反对重机械记忆,重消极防范,普遍采用体罚等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倡导通过诱之歌诗导之习礼讽之读书,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发展儿童的智慧,增进儿童的身体发育,这样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从而使儿童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均衡、健康地发展。

颜之推有关对子女家庭教育的主张,是对当时家庭教育经验的总结。它虽然受时代条件的限制,提倡棍棒教育,但也以自己的真知灼见对家庭教育的子女问题作了总结和概括,丰富了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对于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颜之推撰写的《颜氏家训》,实际上是把家庭教育放在最首要的地位,从狭隘的家庭利益出发,认为要使颜家在政治变动中不至衰改,需要依靠家庭教育。

他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主张早教。他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幼儿时期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长大以后,思想分散。因此,必须早些教育,不要失去机会。他引用了孔子的话:“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作为理论根据。

颜之推主张爱子与教子相结合,反对溺爱。他说父母对子女只知一味的溺爱而不注重教育,对子女在生活方面的要求,总是给予满足,完全放松而不加以限制;孩子做错了事本该训诫,反而给以奖励;说错了话应当责备,反而不了了之;长期如此教育,对于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到孩子长大成人后,终归要成为品德败坏的人。为此,他提出爱而有教,严而有慈。他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心。在对待多子女问题上,主张一视同仁而不能偏爱。他说我们有些做家长的重男轻女,往往出于极端的自私或愚蠢的偏见,这样做实际上已背离了父母之道。家长有意无意地偏爱乖巧伶俐者,这种情形,虽然难以避免,可也是不好的。不仅遭冷落的子女在心灵上势必受到伤害,而且受偏爱的子女也容易出现家长意想不到的伤害。这不只是教育的方法问题,而是心地问题、精神境界问题。如果做家长的不从思想认识上解决“爱子贵均”的问题,而只是在教育方法上试图一视同仁,与父母朝夕相处而又十分敏感的子女,还是很容易感受到父母的偏爱,从而受到心灵上的伤害。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不利

在子女教育上,他还注意到实践的重要性。在他看来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他以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知与行二者的关系:学习如同种树,春天欣赏它的花,秋天收获它的果实;讲论、写文章,相当于春天的花;磨练自己,修正行为,则相当于秋天的果实。环境对子女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少年,孩子们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很容易受社会的感染。他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因此,一定要时时注意与子女接触的人,以防误入歧途。

颜之推非常强调对子女进行自立教育,提倡自己养活自己。他说父兄不能长期依靠,家中的财产是不能永远保持下去的,一旦遇到不测之祸,不得不背井离乡,就没有人来庇护。因此,最有效的办法,便是自己靠自己立足于世。谚语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而在技艺中容易学习和最有用途的,莫过于读书。 

   王守仁认为封建传统教育约束、压抑儿童身心发展,他批评当时的儿童教育存在三大弊端:重机械记忆,不重启发思维;重消极防范,不重积极诱导;普遍采用体罚,摧残儿童的身心。他认为这样只一味督责、鞭挞绳缚的教育方法,会使儿童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同时还会导致儿童身心向着僵化、单一的方向发展。

首先,王守仁和谐的教育思想在对儿童教育的建议上,从快乐是人心之本的观点出发,主张教育儿童首先要从积极方面入手,要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培养其乐学的情绪。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栽培涵养之方;在教学内容上,要发挥诗、书、礼等各门课多方面的教育作用;在教学安排上,要注意教学活动以多种形式搭配进行;在学习内容和次序的安排上,规定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这样动静搭配,从而使儿童乐习不倦 

 其次,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体现在他对师生关系的定位上,王守仁极力提倡学生谏师,他反对传统的师道尊严,尤其反对束缚学生个性的教育模式,主张师生之间应以朋友之谊相待,提倡学生对老师直言相谏,教师应欢迎学生的批评,这样可使师生双方都能得到提高。

再次,王守仁除鼓励学生谏师外,对学生也非常和善,毫无道貌岸然的道学家的样子。

最后,从王守仁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将师生关系定位在一种平等、民主的位置上。此外,王守仁在具体的教学上也十分注重贯彻和谐教育的思想,,

纵观以上两位教育大家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教学理念,我收益颇多。同时我也深深地认识到:我们大家不仅要认真地加以吸取,还得加以借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施新时代的素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