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3.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014-08-24 06:26:18)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案范本
http://s16/mw690/002yGVmogy6Lu9lj56v3f&690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TITLE="3.3.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

http://s2/mw690/002yGVmogy6Lu9lG9fbb1&690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TITLE="3.3.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

http://s14/mw690/002yGVmogy6Lu9mcLmdfd&690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TITLE="3.3.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案例

    浙江省洞二中(325701)   陈展

设计理念与思路:

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重点形成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发散性思考问题。总之,能力是主要的,知识是次要的。

教材与概念结构分析:

解析几何第一章主要研究的是点线、线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其中以点点距离、点线距离、线线位置关系为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是解决其它解析几何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的学生思维能力不高,但思维较活跃,有个性,经过长期的训练后,能养成一种比较好的思维习惯与做人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点线距离公式的推导方法并能利用公式求点线距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使用现代化工具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美;增加对解几的兴趣和信心,克服畏惧感,激发求知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教学难点知识教学方面:如何启发学生自己构思出距离公式的推导方案。

情感教育方面:如何营造课堂积极求解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知难而进的决心。

教学资源:多煤体教室。

教学流程图:复习——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尝试——解决问题——形成结论——应用结论——提出新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提出问题

师: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是怎么样的,其中的系数有什么要求的?

生:是Ax+By+C=0  (AB不同时为0

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师:两点Ax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y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B(x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y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间的距离公式是什么?

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生:|AB|=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y

师:当直线AB垂直y轴或x轴时,

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公式又成什么样子的?

生:|AB|=|x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x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y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y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师:点Q在直线Ax+By+C=0

,P在直线外,则什么时候它们最近。                      x

生:当直线PC与直线Ax+By+C=0

垂直时。

师;这是|PQ|就是点P到直线

Ax+By+C=0的距离,它会等于什么呢?

这就是现在我们要究研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课题解决,形成理念

师:如何求点P(3,5)到直线Ly=2的距离?

生:可化为两点间的距离。

师:是哪两点?

生:过点P作垂直L的直线,它交LQ,则求PQ的距离。

师:Q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生:它的横坐标与P的一样,纵坐标是2。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公式|AB|=|x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x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y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y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计算。

师:变为求点P(3,5)到直线Lx=2的距离?如何求?

(学生思考一会儿)教师再引导学生同理来求,并归纳:己知Px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y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当直线平行x轴时,为d=|y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y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当直线平行y轴时,为d=|x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x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师:那么一般情况下,己知Px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y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与直线L,你们想到用什么方案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先求过点P且垂直L的直线;

再求两直线交点Q的坐标;

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最后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PQ|。      y                             

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师:垂直L的直线的斜率是多少?            P

它方程用什么形式?

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生:直线的斜率是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它的方程是                Q

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y-y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x-x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x

师:怎么求点Q的坐标?

生:由这两条直线方程联立方程组来解。

师:这种方法好吗?

(生沉思,感叹:难算。)

师:所以,我们还要寻找其它的简便的方法。我们用一个特殊点(00)来代

Px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y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来思考一下,有没有其它的好方法。

生:用面积法求|PQ|

师:若直线交两坐标分别于RS两点,则有什么关系式存在?

生:|OR||OS|=|SR||OQ|

师:哪些可以求出来?

生:点SP可以算出,再算|OR||OS||SR|,从而算出|OQ|

师: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RtD相似法。

师:哪两个三角形相似?

生:DOSRDQOP

师:其中有什么关系?

生: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知道其中三个可以求出|OQ|

师: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解直角三角形。

师:要先求出哪些量?

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生:|OR|,与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师:|OQ|与它们有什么关系?

生:|OQ|=|OR|sin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师: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与直线的倾斜角a什么关系?                            x

生:相等。                                         Q

师:一定吗?如果直线不是这样放的?

生:或有互补关系。                           S

师:所以sin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sina什么关系?

生:相等。

师:sina怎么算?

生:可以由tana=k算。

师:具体怎么算,先算什么?

生:由seca=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cosa,再由sinacosa tana算出sina就行了。

并讨论哪种方法与高中知识联系最紧密,并有代表性。

生: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来计算。                              

师:下面就考虑一般情况,先求什么?

 

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生:|PM|

                                                  

师:∠P与倾斜角a有什么的关系?   

                                     

                                                                  

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生:∠a  p a。             

                    P       l

师:然后解RtPMQ,求|PQ|,如何求?                                                             

生:|PQ|=|PM|sinP,得 PQ|=|PM|sin a ,                                        

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sin a可由tana=k=-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算出                        a         x

(师生一起演算)得出                                                      

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归纳:点Px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y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到直线Ax+By+C=0的距离为d=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三、公式应用,简单模仿

师:上面的公式有什么范围限制吗?

生:无论点和直线的位置如何,点线距离公式都是适用的。

师:做以下的练习

1. 平面内一点A到一条直线L的距离公式的使用范围是( 

    对坐标平面内任意点与直线都适用

    当直线过原点时不适用

    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不适用

    当点A在直线L上时不适用

2. A(-3,2)到直线L:y=-3的距离为______.

3. B(-1,2)到直线L:3x=2的距离为______.

4. B(5,-4)到两坐标轴的距离和为______.

5. 直线x=-1与直线x=7间的距离是_______.

6. B(3,m)到直线L:y=5的距离大于2,求m的取值范围。

(以上的题目可学生口答,教师简要分析。)

师: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公式?

生:己知Px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y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当直线平行x轴时,为d=|y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y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当直线平行y轴时,为d=|x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x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师:第5题中可取怎样的两点?

生:与x轴的两个交点。

四、活用公式,理解本质

7.求点P(-1,2)到直线L:x/5+y/10=1的距离。

8.已知点(a, 6)到直线 4x-3y-3=0的距离为28/5,求a的值。

9.已知点A(1,0)到直线x/m+y=1的距离为1/2,求m的值。

学生上来板书,教师再叫其它同学来评价。

师:用到什么公式?

生:d=3.3.3 <wbr>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注:一般式;AB化整求其它末知量。针对每个题目教师叫学生说清哪个是A哪个是B

五、数形结合,提高能力

10. x轴上任意一点(a,0)到一三象限角平分线的距离是_________.

师: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它的方程为什么?

生:它的点的横纵坐标相等,方程是y=x

11求过原点且与点(-2,5)的距离为2的直线方程。

师;这样的直线有几条?

生;两条。

师:它们都有斜率吗?当它斜率不存在时行吗?

(思考):行。

师:斜率存在时,怎么求呢?

生:设为点斜式,利用距离来求它,再写出方程。

注:有几个题来不及做,让学生带回家思考。

六、小结内容,形成体系:

师:我们学了几种推导点线距离的方法?

生:二种求点线距离的方法。   

师:哪几种求点线距离的方式?

生:|坐标差|RtD距离公式.

师:思考新的问题——两直线间的距离公式为什么?怎么求?

七、作业:1.课本第45页第1213题。

          2.补充题:已知DABC的顶点A(4,0)B(6,7)C(0,3),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学习评价方法:

提问法、问卷法、测试法、个别学生谈心法,用这些方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情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