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2-07-04 22:48:42)
标签:
杂谈 |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关键词:英语课堂,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在这里就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问题来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不同的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必要的。它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个问题,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say No”,从而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例如,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的课文当中的很多例子并不是于我们现实生活相符的,五年下册第二单元中关于四季的描述都是非常分明的,特别是在冬天,孩子们的活动就是“make a snowman, play with snow, go skiing等等,当我问学生 “Why do you like winter ”的时候,有学生会不假思索的回答: “I like winter because I can make a snowman.”当我接着问学生:“Can we really see snow in winter in Dongguan?”孩子们都愣了一下,摇头说“No!”经过引导,马上有学生造出一组新的句子:“I like winter best because the Spring Festival is in winter. I can get a lot of lucky money.”说完这个孩子调皮的吐了一下舌头,全班同学都笑着点头,我让学生们鼓掌表扬了这位善于思考的孩子,并鼓励学生要积极开动自己的脑筋,敢于发现问题并联系实际创造出新语句。这个例子说明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教学生学会质疑和思考,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新课程强调,教学时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球的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之间亲密融洽关系建立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若注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则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便会得到加强。例如:在教完各种水果的单词以后,我让学生回答“What is your favourite fruit?”学生说出自己的所爱后,为了丰富问题的回答,让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我又让学生说出了“Why?”。学生七嘴八舌说出她们各自的理由:“I like apples best because they are sweet. I like peaches best because they are tasty…但是有孩子还是在书本的句子中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书本说的是:I don’t like grapes. They are sour. 他在家里吃的葡萄都是“sweet” 的,所以他想说:I like grapes because they are sweet.我点头肯定了这个孩子的句子,并在班上大力表扬了这个敢于表达自己的孩子,鼓励其他孩子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发散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更多的与书本不同的句子。又如:在教完各种职业的单词时,我先让学生说出不同的职业名称后,我说出一些关键词或者句子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职业,如:“ She works in a school. What does she do?”有学生马上说出“She is a teacher.” 但有学生也会想出不同的的答案: “Maybe she is a cook.”因为我们学校里的确有厨房阿姨给学校的老师做饭吃,所以这个孩子的回答也是正确的,我肯定孩子的发散思维的同时也让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说出句子给其他同学才出相应的职业,这些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与创造性。
2、
在教学中可采取群体互动、协同发展的方法,让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互相纠正、互相弥补。英语课应当体现语言的交际性,也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培养的,语言知识是在听、说、读、写的反复练习中掌握的。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眼、鼻、口、手、脑协同“作战”,增加学生听说的机会。学生一旦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气氛里,他们就自觉不自觉地think and talk in English,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就会自觉地进行pair work, group work, team work 等,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评价依据,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Talk about the traffic rules we know, make a dialogue, act out a story等等,学生通过相互的交流和合作,往往会在课堂上制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例如:在学完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story time中关于Zoom 和Zip 因为违反交通规则被警察罚款15 dollars的故事以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续写故事的结尾并表演出来,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组讨论后出了Zoom 和Zip被罚款以后只好灰溜溜的回家去了,但是他们滑稽的表演还是逗得全班哈哈大笑;另一个小组联想到Zoom和Zip向警察求情,写保证书,后来把警察感动就把免去罚款放他们一马,他们后来还是欢天喜地的去了“fast food restaurant”;还有一组想到的是Zoom和Zip被罚款后改过自新,后来还主动到马路上去站岗指挥交通,成为警察叔叔的好帮手,路人都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孩子们在小组活动中,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发挥各自的优势,经过交流再综合起来,成为集体的创新智慧,新颖生动的表演给我们的英语课堂增添许多色彩,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大大增加了。
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通过一系列的轻松自然的活动中引入学习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理解语言、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例如:在教PEP小学英语第一册<<Unit4
We Love
animals>>我先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各种动物公仔,对学生说: “Look
at this pig, It’s
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提到: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创意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时也常常将自己的创造力融于其中,从而以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
1、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活”教科书,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例如:在教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At a farm这个单元的教学时,我模仿现在孩子们很喜欢玩的“QQ农场”的场景用课件制作了一个时尚的“Farm”,并在里面养了课文中要学习的几种新动物,让孩子们跟着课件 “go to the farm”感受到动物的可爱,并且让他们亲自动手“Feed the hens, Milk a cow , Sheer a sheep...等等,孩子们都乐在其中。接着利用课件进行一系列的游戏练习并提出问一些问题,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速记能力,如:①How many cows can you see? ②What are they next to the dogs? ③Which animals do you like best? Why? ...最后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设计的各式各样的“farm”,让学生领悟感受,课后回家设计出自己的“farm”,并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正是有了多媒体课件的生动展示,学生从丰富多彩的图片和活灵活现的动画中直观的感受到各种动物的形态,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也大大增加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同时不断获得不一样的成就感,大大的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
2、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使学生学会英语思维,接受纯英语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听、说、读、写形成习惯。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How do you go to school?时,我在在课前先播放一首英文歌,歌曲的内容就是说go to school 的各种交通方式,让学生走进英语的课堂,在授课中尽量用英语与学生做对话。教授各种关于交通方式的短语,并进行替换练习,接着我在课件中出现不同的城市的图片,并在旁边附上交通工具的图,让学生看图进行问答训练。如:
S1: How do you go to Guangzhou?
S2: I go to Guangzhou by car.
S1: How do you go to Canada?
S2: I go by plane, because it’s fast.
S1: Can I go by bike?
S2:No , it’s far from here.
多媒体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很多书本没有的素材,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走进英语课堂,听英语,说英语,读英语,写英语,从而养成听、说、读、写的习惯。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还可以帮助孩子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为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创造很好的条件。
四、通过生动有趣、富于启发的英语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造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依据现有水平开展各种创造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用英语进行创造的愉悦。在课堂教学以外,我校本学期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组织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如组织低年级同学进行课文诗歌诵读比赛,三四年级进行“story time”改编成情景剧的比赛,五六年级进行口语PK擂台赛等等,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从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创意改编和生动的演绎,不但在活动中锻炼了英语能力、充分的展现个人才能,还增长了知识和开阔了视野。此外,我还将教室后面的小黑板布置成颇有童趣的English Corner,让学生制作一些创意英语作品放到上面去展示,包括自编自演英语小品剧本、英语小作文、创意制作英语小报和贺卡、创意英语课文画,创意英语单词画等等,孩子在这些活动和作品中展现不少他们的创新才华,在展示和分享的过程中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这些丰富的课外活动形式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已从在活动中单纯学习英语知识转化为在活动中用语言进行交际、用英语进行创造,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我发现,在英语教学中,只要教师敢于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
2)《走进新课程》朱慕菊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几点尝试>>梅妙聪 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年第5期(总第197期)出版社
4)李英
5)《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教研交流 200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