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确设置信息差,让课堂绽放精彩

(2014-03-17 10:47:43)
分类: 课堂教学

正确设置信息差,让课堂绽放精彩

    所谓“信息沟”,就是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人们才有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言语活动。这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我们通常称之为“交际”。语言的运用就是在交际。

    “信息沟”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因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外语的主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在心理学研究中我们知道,个体一旦获得动机并发生作用就会在学习中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持久力,大大地促进学习。而要让学生获得动机,并产生作用,就必须让他们产生学习的需要,获取信息的需要。这样的需要将会极大的让学生产生内驱力。这样信息沟的存在对外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时就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需要,从激发他们的需要出发来开展教学。只有学生有了想学的需要,他们才会调动全部的注意力来进行外语的学习。因此,“信息沟”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真实的言语交际是建立在“信息沟”基础之上的。没有“信息沟”,就不可能有真实的言语交际。

本文从几个自身教学设计的改进中来谈谈自己对信息差的认识。

一、不“蜻蜓点水”,提高信息差的有效性。

案例一:第一次执教六下Unit2Whats the matter,Mike?B lets learn时,为了引出How does *** feel? Hes/Shes tired,我是这样设置信息差的:

T: Let’s do some exercise, OK?

Ss: OK.

T: Boys and girls, can you do like this twenty times?(我示范做了一个高抬脚的动作。)

SsYes, we can.

T: One, two, start.(学生开始做起了高抬腿,一会儿就做好了。)

T: How do you feel?(连问了两遍,学生还是对我的问题“不知所云”,没有一点儿反应。于是,我就自己装着很累的样子)Im tired. How do you feel? Are you tired?

Ss: (这时,学生们才体会到了我的意思,有些学生配合地说道:)Yes.

于是,我找了几个看起来比较累的学生,开始教学:How does he/she feel?有几个“聪明”的学生马上配合着说:He/She is tired.其实那些孩子早已经没有了疲惫的神色。

案例一中,我的本意是让学生通过运动的劳累来形成信息差,表达自己的切身体会。但在这一次设计中我没有考虑到学生做了20个高抬腿,运动时间很短,而且又不标准,所以根本就没有真实地感受到“tired”。这样“蜻蜓点水”式的信息差设置,学生自然找不到感觉,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怎么还会有表达欲望,又怎么来传递信息呢?虽然最后学生还是明白了我的意思,但那是我“强加”给他们的。学生的后来的表达也是在竭力地附和老师,说着老师想要让他们说的意思。

案例一改进:

T: Let’s do some exercise, OK?

Ss: OK.

T: Boys and girls, can you do like this twenty times?(我示范做了一个标准的高抬脚动作。)

SsYes, we can.

T: One, two, start.(要求学生动作要标准。)

(做完后)T: Shall we do like this again? Can you?

Ss: Yes, we can.(学生继续做了20)

T: (直到发现学生累了,还是故意为难他们) Shall we do it again?

Ss: (学生连连说)No. No. No.

T: ( 发现时机已到,便问) How do you feel?

Ss: Im very tired. (学生心领神会,知道我问的是什么,都喘着粗气表达自己的感受。)

于是,我继续找了几个疲惫不堪的学生,开始教学:How does he/she feel?学生马上指着那些孩子笑着说:He/She is tired.

案例一改进后和之前的教学过程非常相似,但区别就在于,第二次我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感受。并且,在学生感受到累了的时候,继续“为难”他们,反而是他们迫不及待地提醒了我“别再继续了”。这个时候学生的感受是最饱满最真实最自然的,此时学习本课的新句子:How does he/she feel? How does he/she feel? He/She is tired.就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了。因为这是学生通过体验真正想说的。

    [反思] 英语教学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准确性,而是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了解别人的信息。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要将英语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其实,我两次都有设置信息差的意识,但第一次没能把信息差设置落到实处,只是走了个过场。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有设置信息差的意识和环节,而且还要考虑信息差设置的有效性。

二、不“无的放矢”,提高信息差的目标性。

案例二:四上Unit2My schoolbagB lets learn这一部分要让学生学会21-50数字的英语表达。在复习巩固阶段,我以Good to know的形式用PPT呈现了一些数字的常识。其中有一句为How many gold medals(金牌) did China win at 2008 Olympics?学生立刻举起了小手,

S1: 32

T: No.

S2:45?

T: No.

S3: 60?

T: No.

S4:(学生几次都未猜中,在老师的No,No声中,他们的情绪低落了,他们的小手也倒下了。无奈,我只好用PPT来提示答案:Fifty-one.)

案例二中我也用到了信息差来开展真实的语言交流,但要在上百个数字中来猜中一个哪怕每个人说两个数字也未必猜得中,这样在课堂上猜中的机率是很小的。而一次又一次的No,让学生原本勃勃的兴致备受打击,正确答案也似乎离他们越来越远了。因此学生的兴趣也减退了,课堂气氛也一下子沉闷起来。这主要是由于自己在设置信息差的时候没有考虑周全,让学生产生了无的放矢的感觉,没有了目标性。

案例二改进:在复习巩固阶段,用PPT呈现:How many gold medals(金牌) did China win at 2008 Olympics

T: Guess, please.

S1: 35?

T: 35? Up, up.(我举起右手,食指指尖向上,用动作示意学生继续往大的猜。)

S2: 41

T: Up, up.(仍用动作示意学生继续往大的猜。)

S3: 65?

T: Down, down. (我食指指尖向下,示意学生往小的猜。学生渐渐活跃起来。)

……

S450

T: Up, up.

S5: 52?

T: Down, down.(此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兴奋地举起了手。)Say together.

Ss:51.

案例二改进中,学生的猜测的数字并不是广泛得没有边界,在我一次又一次up and down的提示中,学生离这个终极数字也越来越近,虽然也猜测了多次,但学生猜测的积极性却越来越高涨,这和案例二的课堂表现对比非常明显。在反反复复的从兴奋到沮丧再到兴奋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来之不易的成就感。其实,教师在不断缩小猜测范围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地跟学生交流,体现了语言的交际作用。由此,我想到了,如果需要用这种猜的游戏来设置信息差,就一定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猜测范围,及时地为学生把准猜测的航向。否则,可能会事与愿违,达不到教学的目标。

[反思]借助信息差引发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内驱力,尽可能地使学生的语言交际活动真实而又富有情趣,使英语学习表现出真实性、生动性和创造性,这本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理念。但如果像案例二中那样设置信息差没有范围,那么效果就差得太远了。学生在这样的信息差下,交际的内驱力会慢慢殆尽。“跳一跳就能摘到”,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课堂充满悬念和挑战,使学生乐于尝试并有机会在其中体验成功。因此,只有把握好信息差的“度”,才能使设置的活动更有目标性与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