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厂峪明代早期长城 ---- 我与秦皇岛长城 (六十四)

标签:
秦皇岛长城文化杂谈 |
秦皇岛境内明代早期长城,是指明洪武十四年(1381)至明嘉靖二十五年(1545年)修筑的明长城基址。这个时空跨越历经165年左右。
早期明长城的显著特点:一是就地取材,长城墙体为石筑,用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石块垒筑。墙体外用粗灰勾缝;二是形制较小,是在原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筑的。(北齐长城修筑的时间为天保六年555年),墙体高宽度随着不同的地势而定。高约在 3.5米,宽2.5 — 4米不等。墙体内用碎石填筑,墩台较小;三是战台、敌台为实心,形制窄矮,烽火台都修筑在长城的外侧,用软梯上下,(中、晚期长城战台敌台为空心,修窗筑门可驻兵将)长城的墙体顶上,建有防范外侧入侵之敌的垛口,内侧没有女儿墙。
我在这十几年内对抚宁县驻操营镇板厂峪早期长城调查和考证中发现:明代早期长城从板厂峪东沟至西沟,花场峪北侧明代早期长城多数被中、后期(中、后期明长城指隆庆、万历年间所筑的明长城)明长城所覆盖,唯有在板厂峪村东沟早期长城自北侧向南走向至东沟村东丘陵山头梁后,向西折,跨越村中季节河,又上西山与蚂蚁沟中、晚期明长城相连的早期长城还有遗存长5公里,两端与中、后期长城相接,墙体均为季节河中捡来的不规则的鹅卵石和山洪冲下的山石为主要墙体建筑材料垒砌而成。墙体高3至6米,宽3至4米不等。东段早期长城墙体较为完整,中段与西段由于紧贴农户院落,村民的院墙及房屋均为长城墙体,石砌而筑。所以墙体残破。东段山梁上现存实心敌台一座,长、宽6米,高7米,较为完整。西沟现存实心敌台一座,长、宽6米,高4米。
板厂峪东沟明早期长城山口处,当地人称郭大鞍,现存长城墙体较完整,在外侧发现石炮一门,由此可以证实,石炮系明早期长城的主要防御火器。板厂峪明早期长城是研究明早期筑城史的重要形制佐证。
http://s7/middle/8bbf0f83hb96fb1886176&690----
http://s11/middle/8bbf0f83hb94cce93011a&690----
http://s8/middle/8bbf0f83hb94cce79c387&690----
http://s8/middle/8bbf0f83hb94cceabfe37&690----
http://s6/middle/8bbf0f83hb94ccea6eb45&690----
http://s5/middle/8bbf0f83hb94ccecc3bd4&690----
http://s6/middle/8bbf0f83hb94ccecb49a5&690----
http://s14/middle/8bbf0f83hb94ccee6cbad&690----
http://s15/middle/8bbf0f83hb94ccee45ece&690----
http://s14/middle/8bbf0f83hb95f7e2943ed&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