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低段词句的积累和运用
(2014-12-02 14:51:23)
标签:
情感 |
对此,我构建了训练学生积累运用词句的具体措施。
一、把感动及时表达
感情的积累是语言表达最根本的要素。能够及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最容易让孩子迸发出最真挚的情感,书写出最贴切的话语。
在教学中,许多课文都充满了浓浓的情。对动物的喜爱,对人物的钦佩,对大自然的热爱……,无一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学习中教师最爱问:“你们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们学习了课文想说些什么?”孩子们就会在学习课文的情感积淀中真实地表达对人、物、景、事的情感。这样的口头表达迅速、明了,能够让学生通过交流对语言取长补短,很好地运用了语言表情达意的功效。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在孩子用语言表达的同时,再引导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这样的记忆就更深刻了。
比如,我喜欢让孩子在课文的插图旁边,写上相应的语句。学习《蜜蜂引路》,我让孩子在插图旁边写上对列宁的称赞;学习《一分钟》让孩子写出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日月潭》写出自己的向往。所写的语言,与课文息息相关,让学习时的感动,成为能够铭记的语言。及时的表达和书写,能够逐渐地养成孩子对情感的积累。
二、本着课文学好词句
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点。有的文章展示的是它的结构美,有的文章渗透的是它的写作手法,有的文章是汇集优美词句的好范文。小学低段的孩子主要以学习字词为主要任务。生字量很大,教学难度也大,学习时间很紧凑,所以会认和会写已经成为了首要的任务,对于好词的积累,也只能捉襟见肘。
其实教师在教学每一课的生字时都会让学生做这样一件事情——把生字在文中所组的词勾画或圈起来。这个工作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更好的认识新字,让学生不仅能单独认识,而且也能放在词中认识。
我尝试着在学习生字的时候不仅让学生读生字在文中所组成的词,还要求能够读通顺生字所在的句子。达到学习词语就是要会运用到句子中的目的。有的词语很特殊,我就让孩子去掉这个词或换成另一个词来读句子,让他们发现新词有什么好处。比如《北京亮起来了》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街道上,照明灯、草坪、喷泉灯、礼花灯,装点着美丽的北京。”学习“犹如”这个词语,我让孩子们先去掉“犹”读句子,让他们说说句子有什么不同。他们都发现句子是通顺的,但是没有“犹如”那样有语言起伏的感觉。我又让他们换个词语,他们找到了“仿佛、好像、是”,在对句子的朗读中,大家都喜欢这个新的词语。我也适当的告诉他们:“很多词语可以用别的词语进行交换,多学习词语会让我们的语言更丰富。”
课文中的好词要及时进行消化,学一点用一点,才能起到循序渐进的效果。首先要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我采用的是根据上下文通过读文本理解词语这种方法。这样既可以理解词语的具体意思,也能够更快地获得该词语应该适用在哪些方面。
三、课外积累有序指导
儿童的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在名目众多的课外丛书中。怎样选择经济实惠,符合儿童心里特点的课外读物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我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选择与课文紧密相关的课外读物进行推荐。在教学春天一组课文的时候,我就让孩子去多读关于描写景色的文章;在教学历史人物的课文时就让他们去购买撰写名人的书籍;在教学动物课文的时候就让他们阅读动物的书籍。这样分门别类地阅读,随课文阅读,能够起到既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又能拓展相应的知识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做了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