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关于玛瑙的成因与陨石

(2020-03-01 18:58:04)
分类: 其它研究
 
标签: 

转载

                                       

                                           玛瑙的成因与陨石

 

 

关于玛瑙的成因

 

         玛瑙的原石外形和马脑相似,因此称它为“玛瑙”。不论在旧约圣经或佛教的经典,都有玛瑙的事迹记载。

       玛瑙是一种胶体矿物,在矿物学中,它属于玉髓类。玛瑙一般为半透明到不透明,硬度6.5至7度,比重2.55至2.91,折光率1.535至1.539,在地质历史的各个地层中,无论是火成岩还是沉积岩都能形成玛瑙。所以,玛瑙很多。我国玛瑙产地分布很广泛,几乎各省都有,主要有黑龙江、辽宁、湖北等地区。在世界上整个欧洲、北美以及东南亚也盛产,世界最著名的产地有印度,巴西等地。玛瑙主要产于火山岩裂隙及空洞中,也产于沉积岩层中,是二氧化硅的胶体凝聚物,与水晶,碧玉等一样,也都是一种石英矿,其化学成份也是二氧化硅。 

       玛瑙的形成多来源于亿万年前的火山爆发,无论是火山岩还是沉积岩都能形成玛瑙,早在亿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火山爆发,炽热的玄武浆迅速的冲出地面遇冷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气泡,火山停止喷发后,岩浆形成岩石,气泡则形成空洞,火山再次喷发或火山内部含二氧化硅的硅酸溶液受压力的影响,顺岩石裂隙上爬填满空洞,随着岩浆的冷却,经亿年的沉淀结晶,及与含铁,锰,钴等矿物质的综合反映形成玛瑙。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流动上升,当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与地下的水相遇就会出现水液交溶,水遇炽热岩流形成气液混合物,在岩流中就形成气泡,这些气泡大小不一,稀疏不同,形态各异,随着岩浆的再次上升,受地球压力的减小,岩流气泡变大并且发誓滚动,当岩浆到达一定的高度不再流动时,气泡也随着定位,这时气泡外形也就不再变化,随温度的冷却,最外层的二氧化硅逐渐形成了阴晶石,不透明,致密坚硬的玛瑙薄壳,壳内含有气体,液体和二氧化硅胶体,再次冷却,二氧化硅胶体形成玉髓,分布于壳的内壁,这时,气体混合物中含有淡微粒的玛瑙出现黑色条带,含有氧化锰的出现褐色条带,含有钙和镁的出现浅白或浅灰色条带,这些含有色素离子的矿物,根据温度不同,按先后次序结晶,故形成了层次分明,颜色不同的纹饰玛瑙,气液多且水液跑不出去被封闭在玛瑙中的空洞里,变形成了水胆玛瑙。 

      玛瑙的形成是,由于热岩浆的分成和外界的环境不同,其形成后的结构也有所不同,有层带的有均质的,有空心的,有实心的。 

      曾经在珠宝行中有一句口头禅---玛瑙无红一世穷。这说明玛瑙的红色是多么重要。其实玛瑙颜色丰富,种类繁多,不过红色是玛瑙中的主要颜色。因为天然红色的玛瑙较少,且又色层不深,故玛瑙中的红色多为烧红玛瑙。其红色有正红、紫红、深红、褐红、酱红、黄红等。此外,色红艳如锦的称锦红玛瑙,红白相参的称锦花玛瑙或红花玛瑙。 

     另外,玛瑙的耐高温程度并不算太高 1300多度便可被熔解,它本身也不是晶体,比一般石英晶体更易熔解的多。

  

陨石与速度和温度

 

     陨石,根据研究表明,当宇宙飞行器的飞行速度达到3倍声速时,其前端温度可达330 oC;当飞行速度为6倍声速时,可达1480 oC 。宇宙飞行器遨游太空归来,到达离地面60-70千米时,速度仍然保持在声速的20多倍,温度在10000 oC以上,这样的高温足以把航天器化作一团烈火。高速导致高温这似乎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人们把这种障碍称为热障。显然热障并没有阻挡住人类挺进宇宙的步伐,那么科学家们是如何服热障,使航天器安全回家的呢?

       陨石穿越太空到达地球的神奇经历给了科学家们以特殊的启迪。分析陨石的成分和机构发现,陨石穿越太空大气层时的表面平均温度是3000--4500度,虽然时间很短,但足已熔融,内部的化学成分没有发生变化。这说明陨石在下落过程中,表面因摩擦生热达到几千度的高温熔融。一位宇航员描述了宇宙飞船闯过热障的壮观景象:飞船进入大气层,首先从舷窗中看到烟雾,然后出现五彩缤纷的火焰,同时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我们想想,玛瑙与陨石之间差异在于温度,玛瑙能否抗得住超过自身几倍的高温而不被熔解,并又坠落到地面呢? 所以说玛瑙陨石之说,实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

      另外,人们对地球上的一些岩石矿物的奇异形态,或玛瑙等等,大自然界的一些许多未解之谜,在缺少科学证据的情况下,总是习惯于联想到陨石,但为何不去问问该物质是否耐高温,耐高温的程度又是多少呢? 希望这些离奇的幻想,不要发生在我们身上,最好不要发生在我们中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