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2013-09-13 16:40:19)分类: 3班官方 |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各位同学:
大家晚上好!
首先祝贺各位顺利进入淮北一中接受更高层次的进步。进入高中就意味着你们将摆脱幼稚走向成熟,也意味着你们要承担更繁重的学习任务,由被动学习转入研究性学习。那么,如何做到高效优质的学习是咱们今天要思考的问题。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常有家长问“王老师,你能不能给我家孩子辅导辅导语文该怎么学?”也有同学很苦恼:老师我初中语文学的还可以怎么到高中就力不从心了呢?老师,这两个星期我语文课可下工夫了,怎么都没有进步呢?“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事倍功半。”今天我就和同学们谈谈语文学习的一些要求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好语文的前提是端正态度?
我始终认为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差别最大的不是智力而是习惯和态度。你是不是喜欢语文?你重视语文学习了吗?如果仅仅把语文学习看成是应付考试,就像背着石头看戏,你会学的很吃力很疲倦,就像巴金说的,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语文学习是要考试,但考试绝不是语文学习的唯一目的。我希望大家把它当做一种欣赏,一种享受,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中的快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语文才能学好语文!我先问大家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喜欢语文课吗?假期我看一个印度纪录片,里面印度的总统尼赫鲁曾对他的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画,每一句话都是一首诗,每一首诗都是一段音乐。”同学们知道是哪个国家吗?对!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只有我们国家的语言充满诗情画意!相传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鸟兽虫鱼的形状、山脉的纹理,河流的蜿蜒创造了汉字,所以,咱们汉字都充满了形象、色彩甚至表情。你看:它形体方正,结构匀称,声韵结合,音调优美,即使美丽的单音节都能汇成曲曲折折平平仄仄的美丽的诗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庭院深深深几许”其书法之妙、其吟诵之美,其气象万千、其铿锵有致──实乃世界上其它任何语言所不能相与媲美的。汉语讲究严格的词序、句序,稍有颠倒,表意则变,曾国藩的“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则有天渊之别。然而方块之间却也自由灵动、意味无穷!汉语言简意赅,词少意丰,微言大义。“冬天该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该穿多少穿多少”难倒了多少想入门汉语的外国人?汉语简洁、隽永、含蓄,充满力量与温度……
如果生为中国人,却不曾留意汉语的美妙;如果说了这么多年的中国话,却不曾真正领略过汉语的风采;那和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有什么区别?这又是怎样的遗憾、怎样的悲哀或者怎样的不幸!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却又常常为我们的语文学习的未来而感到莫名的担忧:时代疯狂前进,经济高速发展,物欲无限膨胀,外来文化冲击,外来思想侵略,导致我们的表意汉字备受排挤,传统文化被割裂,精神文明被蔑视,人文精神受冷落!常听学生的“语文学习无用论”:语文高考不考课本,上课听讲没有用。知识材料可以上网百度,要写的文章网上下载,不会的汉字敲键盘。有事情也是语文课才请假。同学们还记得咱刚刚考试的6+2摸底考试卷上,那些网络用语,中英文拼音混杂语言吗?我假期看了河南台“汉字英雄”、中央台的“汉字听写大会”,那么简单常用的字学生都写不出来! 毫不夸张地说:再不重视语文学习,我们这一代极有可能成为玷辱汉语、文化衰落的历史罪人!承担精神家园建设重任的学校语文课,责任重于泰山!同学们!还记得那篇课文《最后一课》吧,那个被德国侵略的小村庄,正在上学的孩子们被告知将来准上法文课了,还被禁止使用自己的语言。然而韩麦尔老师的话字字铿锵:即使国家灭亡了即使做了亡国奴,只要拥有自己民族的语言你就掌握了打开牢门的钥匙!”黑板上“法兰西万岁”至今还镌刻读者心中。“我们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它永远不会中断,犹如不落的太阳!一中的学子高素质高追求,当然也要高屋建瓴,将来是社会栋梁,是振兴民族的中流砥柱。要自觉承担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同学们一定要有这种担当意识!
所以,语文不仅仅是你皱着眉头去做的拼音、成语和病句,不仅仅是你分析的字词句段,不仅仅是你学的几篇课文,也不仅仅是你绞尽脑汁凑出来的800字应付考试的作文!
二、为什么重视语文学习?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15%靠的是专业知识,85%靠的是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语文科目中的哲理性、人文性、审美性的内容承担了对学生进行处世教育的重任,语文是一手流利的方块字,语文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语文是听人讲话时的那份专注;
3、语文是增加高考胜算的筹码。是决胜考场的杀手锏
分析历年高考成绩,我们发现优秀学生的语文成绩都很强。文科生自不必说,理科生的数理化难分伯仲时,语文自然就成了决定鹿死谁手的最终筹码。
虽然我们天天在批判“应试教育”,然而,既然高考还存在,我们就无法逃避它,而不管你是不是喜欢它。全国的高考方案有很多中,但不管是哪一种方案,语文都是主要考试科目、稳居榜首。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
我想借用古人一句话来回答。古人云:“勤奋若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见其增;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这句话的意思说我们观察春天田地的禾苗,较短时间内是发现不了禾苗之长势,一天与一天之间没有多大变化,但是经验告诉我们,禾苗确实时时在成长之中;仔细观察磨刀石,短时间内看不到它被磨损多少,但它又确实在磨损下减少。这句话总结的是学习之道,却十分切合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然而,常听到学生说,语文不考课本学不学没区别。觉得语文课一段时间学习下来没有什么明显的收获;反过来,一段时间不学语文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与其他同学也没形成太大的差距。其实,这是对语文学习的误读。因为语文学习表现为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特点,他会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增加知识或有所退步,正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这种进退不理科学科那样明显罢了。
一是多思考:即上课时要高度投入,充分调动思维,多思考、多分析、多设疑、多问一问为什么?“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鼓励学生的“三不迷信”、“三怀疑”、“三允许”,即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教师;欢迎上课质疑、欢迎发表对教材的不同见解、欢迎发表与老师不同意见。从一定程度上说,培养质疑意识比培养解疑能力更为重要,高考考查的是探究能力。
二是动口说:就是敢于举手发言。举手发言是与动脑密切相关的,举手之前你已动脑思考了。举手发言益处多多,它使你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能锻炼你的思维、胆识和口才。
2、勤查字典词典资料。我们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和不明白的知识。如果事事都要问老师,不但不能主动排除学习障碍,而且会养成依赖别人的不良习惯。其实,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少是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就能够解决的。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就等于有了一位终身相伴的良师益友。同学们起码应该备有《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工具书。闲暇之时,信手翻来,你会发现有许多词汇不是你想像中的语音和意义,比如“虚与委蛇”的“蛇”被误读作“shé”(应读“yí”),比如“三人成虎”往往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正确理解为城中本无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即能蛊惑人心)。所以,必备的工具书必不可少,这对语文知识的积累非常关键。字、词在于积累,句段篇章也在于积累,对优美的名言警句、哲理散文要收集在册,熟读成诵,如数家珍,信手拈来。查找工具书,不仅可以学到很多老师讲不到的知识,还有助于准确读音、辨析字形、理解词意、领会用法,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要明白,积累是为了更好地运用。
3、
4、认真听老师讲解试卷和练习。
我们学校老师都是富有经验的名事业都是研究高考的专家。发到同学们手里的试卷和练习是经过筛选后的精华,有着很强的指导和启发意义。练习和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有一定的量。我们要通过老师讲试卷和一系列同步练习或专题练习,将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及写作技巧牢牢掌握。例如诗歌赏析,许多同学“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从练习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诸如常用写作手法、常用抒情方式以及常用意象表达的特殊感情等。进而准确掌握诗词鉴赏的切入点。
课外读物就就好像人体中的微量元素,虽然每次我们从书中得到的很少很少,但是一旦缺乏,健康就会有问题。通过看书,我们积累到的是阅读能力,是语感,是写作技巧。现代文阅读一直是许多人难啃的骨头。一旦对中心的领会有了偏差,就很难谈得上鉴赏和分析探究,答题就很难正确。这一学期学校给我们安排了阅读课,一定要好好利用:多阅读能帮助我们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自己喜欢的文章和故事中寻找乐趣、得到启迪;多阅读能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阅读的感觉,更准确地体会到作者的用心和情感;多阅读能帮助我们扩大知识面,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避免写作时的内容空洞;多阅读能帮助我们调节紧张的学习带来的疲惫,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感悟人生的悲欢离合,让我们在感动中学会以情作文。
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小小说选刊》,《第一时间》《中国青年》《特别关注》等
。报纸有推荐《中国青年报》、《杂文报》《语文报•高中版》、《作文点评报》、《作文与考试》、《中学生阅读》、《语文月刊》等等。
(3)多逛逛书店,多进阅览室,多去图书馆,你会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6、坚持写日记和随笔。
总是有学生问:王老师,作文怎么写?怎么写作文才能拿高分呢?写作确实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虽然一篇文章并不完全代表你的语文水平。但是语文水平究竟如何,一篇文章便可得知。所以近几年部分省市高考试卷加大了作文分的比重。要写好文章不是一日之功,仅记住一些程式化的东西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我们要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同样,笔一旦离开手久了,对写作的感觉生疏了,就很难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
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录青春的精神成长。写多了,思维就敏捷。练笔的题材广泛得很,校园中,家庭里,社会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成为练笔内容;文体也可不限,记叙文、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剧本、对联……什么都可试试。长短也可随意,每次既可写全篇,也可写片段,还可写“小说连载”式的文学作品。写作时间最好固定在某个时间段的十分钟左右,如中午饭饱之后,傍晚遐思之时,晚自修结束之前回顾一天的点点滴滴,展望明天等等。这样长期以往,日积月累,你的素材便会越积越丰富,你的文笔便会越练越流畅。同学们写作习惯形成之后就会对自己思想情感的抒发欲罢不能的!
基础知识早复习,课本学习贯始终。
谢谢!
2013年9月8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