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八

(2012-04-15 06:48:41)
标签:

道家

儒家

分类: 邵雍

天之象数则可得而推,如其神用则不可得而测也。

 

自然而然者,天也,唯圣人能索之。效法者人也,若时行时止,虽人亦天也。

 

生者性,天也;成者形,地也。

 

日入地中,交精之象。

 

体四而变六,兼神与气也。气变必六,故三百六十也。

 

凡事为之极,几十之七,则可止矣。盖夏至之日止于六十,兼之以晨昏,分可辨色矣。庶几乎十之七也。

 

图虽无文,吾终日言未尝离乎是,盖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

 

气一而已,主之者乾也。神亦一而已,乘气而变化,出入于有无之间,无方而不测者也。

 

不知乾,无以知性命之理。

 

时然后言,乃应变而言,言不在我也。

 

仁配天地,谓之人,唯仁者,真可以谓之人矣。

 

生而成,成而生,《易》之道也。

 

气者神之宅也,体者气之宅也。

 

天六地四,天以气为质而以神为神,地以质为质而以气为神,唯人兼乎万物而为万物之灵。如禽兽之声,以其类而各能其一,无所不能者人也,推之他事亦莫不然。唯人得天地日月交之用,他类则不能也。人之生真可谓之贵矣,天地与其贵而不自贵,是悖天地之理,不祥莫大焉。

 

灯之明暗之境,日月之象也。

 

月者日之影也,情者性之影也。心性而胆情,性神而情鬼。

 

心为太极,又曰道为太极。

 

形可分,神不可分。

 

阴事大半,盖阳一而阴二也。

 

冬至之后为呼,夏至之后为吸,此天地一岁之呼吸也。

 

以物喜物,以物悲物,此发而中节者也。

 

不我物,则能物物。

 

任我则情,情则蔽,蔽则昏矣。

因物则性,性则神,神则明矣。

潜天潜地,不行而至,不为阴阳所摄者,神也。

 

天之孽十之一犹可违,人之孽十之九不可逭。

 

先天之学,心也;后天之学,迹也。出入有无死生者,道也。

 

神无所在无所不在。至人与他心通者,以其本乎一也。

 

道与一,神之强名也。以神为神者,至言也。

 

身,地也,本乎静,所以能动者,血气使之然也。

 

生生长类,天地成功,别生分类,圣人成能。

 

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

性公而明,情偏而暗。

 

阳主辟而出,阴主翕而入。

 

日在子水则生,离则死,交与不交之谓也。

 

阴对阳为二,然阳来则生,阳去则死,天地万物生死主于阳,则归于一也。

 

神无方而性有质。

 

发于性则见于情,发于情则见于色,以类而应也。

 

以天地生万物,则以万物为万物,以道生天地,则天地亦万物也。

 

人之贵兼乎万物,自重而得其贵,所以能用万类。

 

凡人之善恶形于言,发于行,人始得而知之。但萌诸心,发于虑,鬼神已得而知之矣。此君子所以慎独也。

 

气变而形化。

 

人之类,备乎万物之性。

 

人之神,则天地之神,人之自欺,所以欺天地,可不戒哉!

 

人之畏鬼犹鬼之畏人,人积善而阳多,鬼亦畏之矣;积恶而阴多,鬼不畏之矣。大人者与鬼神合其吉凶,夫何畏之有?

 

至理之学,非至诚则不至。物理之学或有所不通,不可以强通。强通则有我,有我则失理而入于术矣。

 

心一而不分,则能应万物。此君子所以虚心而不动也。

 

圣人利物而无我。

 

明则有日月,幽则有鬼神。

 

夫圣人六经,浑然无迹,如天道焉。《春秋》录实事,而善恶形于其中矣。

 

中庸之法,自中者天也,自外者人也。

 

韵法,辟翕者律天,清浊者吕地。

先闭后开者,春也;纯开者,夏也;先开后闭者,秋也;冬则闭而无声。

东为春声,阳为夏声,此见作韵者亦有所至也。衔凡冬声也。

 

寂然不动,反本复静,坤之时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阳动于中,间不容发,复之义也。

 

不见动而动,妄也,动乎否之时是也;见动而动则为无妄。然所以有灾者,阳微而无应也。有应而动则为益矣。

 

“精气为物”,形也,“游魂为变”,神也。又曰,“精气为物”,体也,“游魂为变”,用也。

 

君子之学,以润身为本。其治人应物,皆余事也。

 

剸割者,才力也;明辨者,智识也;宽洪者,德器也。三者不可缺一。

 

无德者责人,怨人,易满,满则止也。

 

能循天理动者,造化在我也。

 

学不际天人,不足谓之学。

 

问高天下,亦若无有也。

 

得天理者,不独润身,亦能润心。不独润心,至于性命亦润。

 

历不能无差。今之学历者,但知历法,不知历理。能布算者,落下闳也,能推步者,甘石公也。落下闳但知历法,扬雄知历法又知历理。

 

颜子不迁怒,不贰过。迁怒、贰过皆情也,非性也。不至于性命,不足以谓之好学。

 

扬雄作《玄》,可谓见天地之心者。

 

《易》无体也,曰既有典常,则是有体也。恐遂以为有体,故曰“不可为典要”。既有典常,常也,不可为典要,变也。

 

庄周雄辩,数千年一人而已。如,庖丁解牛曰“踟蹰”、“四顾”,孔子观吕梁之水曰蹈水之道无私,皆至理之言也。

 

夫《易》者,圣人长君子消小人之具也。及其长也,辟之于未然;及其消也,阖之于未然。一消一长,一辟一阖,浑浑然无迹。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大过,本末弱也。必有大德大位,然后可救。常分有可救者,有大德大位可过者也,尹、周其人也,不可惧也。有大德无大位不可过者也,孔、孟其人也,不可僭也。其位不胜德耶?

 

大哉,位乎!待时用之宅也。

 

复次剥明,治生于乱乎?姤次夬明,乱生于治乎?时哉!时哉!未有剥而不复,未有夬而不姤者。防乎其防,邦家其长,子孙其昌。是以圣人贵未然之防,是谓《易》之大纲。

 

先天学,心法也,故图皆自中起,万化万事生乎心也。

 

所行之路不可不宽,宽则少碍。

 

知《易》者,不必引用讲解,始为知《易》。孟子之言未尝及《易》,其间《易》道存焉,但人见之者鲜耳。人能用《易》,是为知《易》,孟子可谓善用《易》者也。

 

所谓皇帝王伯者,非独三皇五帝三王五伯而已,但用无为则皇也,用恩信则帝也,用公正则王也,用智力则伯也。

 

鬼神无形而有用,其情状可得而知也,于用则可见之矣。若人之耳目鼻口手足,草木之枝叶华实颜色,皆鬼神之所为也。福善祸淫,主之者谁耶?聪明正直,有之者谁耶?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任之者谁耶?皆鬼神之情状也。

 

《易》有意象,立意皆所以明象,统下三者,有言象,不拟物而直言以明事;有像象,拟一物以明意;有数象,七日、八月、三年、十年之类是也。

 

《易》之数穷天地始终,或曰天地亦有始终乎?既有消长,岂无终始?天地虽大,是亦形器,乃二物也。

 

《易》有内象,理致是也;有外象,指定一物而不变者是也。

 

在人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在物则乾道成阳,则坤道成阴。

 

     神无方而《易》无体”,滞于一方则不能变化,非神也。有定体则不能变通,非《易》也。《易》虽有体,体者象也,假象以见体,而本无体也。

 

事无大小,皆有道在其间。能安分则谓之道,不能安分谓之非道。

 

正音律数,行至于七而止者,以夏至之日出于寅而入于戌,亥子丑三时,则日入于地而目无所见,此三数不行者,所以比于三时也。故生物之数亦然,非数之不行也,有数而不见也。

 

六虚者,六位也。虚以待变动之事也。

 

有形则有体,有性则有情。

 

天主用,地主体。圣人主用,百姓主体,故“日用而不知”。

 

法始乎伏羲,成乎尧,革于三王,极于五伯,绝于秦。万世治乱之迹,无以逃此矣。

 

神者,《易》之主也,所以无方。《易》者,神之用也,所以无体。

 

循理则为常,理之外则为异矣。

 

火以性为主,体次之;水以体为主,性次之。

 

阳性而阴情,性神而情鬼。

 

《易》之首于乾坤,中于坎离,终于水火之交不交,皆至理也。

 

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

 

太极不动,性也,发则神,神则数,数则象,象则器。器之变复归于神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