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 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育力的关系研究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
主持人 任 训
http://s4/bmiddle/8ba156f4gb97543cdca33&690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任训老师
任何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能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敬仰,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示范效果和优异的教学成绩,自己也能从中树立职业自信心,实现人生价值。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那么如人意,有些教师认认真真备课上课,苦口婆心劝说教导,学生不但不肯听从,甚至还会对着干,和老师成了仇人。近些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纠纷有居高不下的趋势,这其中涉及到的其实就是“教育力”的问题。教育力低下不但影响了教育效果,还会引发教师的职业倦怠。笔者曾在所任教的专业科进行了题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调查,答案不一而足,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把好教师的标准定位在知识渊博、富有爱心、公平公正、温和有礼等等与教师人格魅力相关的方面,表示更愿意听从这类教师的教导。可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育力的高下息息相关。
一、教育力的内涵和作用
什么是教育力?教育力是教育的组成部分,这个概念很早就有。陶行知曾说:“教育就是力的表现。”教育力是教师的感召力、影响力、说服力、感染力、道德力、亲和力、管理力、情感力、文化力以及科学和人文力等的融合。教育力以教师的人格魅力为核心,以师生关系为纽带,在教师的职业教育活动和生活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学校,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老师在学生中极具威信,三言两语甚至一个眼神都可以让学生服服帖帖,言听计从,这样的教师往往能够比较轻松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老师却是整日苦口婆心甚至是声嘶力竭,学生却不肯买账,这样的教师在教学上常常是事倍功半,成绩总是不如人意。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是直接阐明教育力对学生的重要作用。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力是多元的,全方位的,它存在于每一个教育细节中。学校因教育力可以重树校风,提升教育质量,升华校园精神,彰显校园人文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力也是学校教育的环境力。教育力又是教师队伍水平和综合素养的表现,一个好的教师能在不同的场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用教育力引导和影响学生,可以说没有一定教育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一个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教师。同时,教育力的形成有个从小到大的过程,是通过实践、培训可以提升的能力。
二、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以及和教育力的关系
魅力(chanismd)一词源于希腊文,其意义是“神授的灵感的天才”。人格(persona
lity)一词源于拉丁文,是指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教育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师自身的品质、人格、文化修养和独特的个性,并通过言行的方式表现出对学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涉及教师的品格、学养、谈吐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大致为以下四点:
首先是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旺盛的求知欲。一位知识渊博的教师经常在不经意间给学生洒下兴趣的种子,点亮照亮心灵的光芒。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使自己在教学和科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
其次是具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的,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身为教师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朗如日月,清如水静”。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从事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清贫职业,保持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
再次,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他会把心思放在学生身上,对学生的成长真正负起责任,他会为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并把这视为自己的人生成就。
最后,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拥有一定的人文修养上。一方面,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一个教师的人文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能否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品格,影响他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另一方面,人文修养的高低还决定着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教师的学识水平,不仅包括他在本专业学习研究中的深度与广度,还包括教师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熟练掌握。在专业课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某种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规律性知识,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人文方面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教师的人格魅力其实就是教育力所涉及到的诸多要素的在其个体身上的细化。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往往教育力强,教育效果好。具体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如下的作用:
一是示范作用。教师是学生心中景仰的道德标高,学生都有“向师”的模仿心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与学生朝夕相处、教书育人的老师自然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教师光明磊落、纯洁高尚的道德人格对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形成无形而强大的“校园教育场”,能促使学生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错误与不足,从而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二是激励作用。尊重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无一不是信任、尊重和热爱学生的。这样的老师能让其尊重、理解、关怀、信任如阳光一样照耀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效应。这样就会牢固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精神父母”高尚而可亲的形象,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三是熏陶作用。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优秀教师能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去积极影响和作用于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让学生能够在不断自我完善中逐步形成健康、完善、崇高的人格品质。长期的教育熏陶,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够不教而教,使学生能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促使学生把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自由、生动活泼地发展。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只要能够发挥其人格魅力的作用,教育力就会得到大大提升,教师本人也能从中找到成就感。
三、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从教师个人角度来看,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师要处处严于律己,要有言行一致的人格风范,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要能够做到。以求真、至善、达美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事事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豁达乐观的胸怀,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业精神,坚强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心灵的影响。
其次要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强化教师人格根基。教师必须不断潜心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地提高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知识愈丰富,他个人对知识、科学、生活的态度就愈鲜明,学生就会从他身上看到智慧的光芒,敬佩他们的老师,并且学习他们老师追求知识的精神。
再次,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要热爱教育工作,为提高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自己;要期望适度,步步落实目标,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
从社会方面看,社会应该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为教师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如:加强政治引导,改善社会政治环境,缓解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加强美育引导,用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来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康成长;加强道德引导,造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通过上述的举措,为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与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提高良好的外部条件,使之形成令学生钦佩的人格魅力,以之影响陶冶学生,从而使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力水平都得到提升。
课题名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育力的关系研究
课题编号:xkt2011159
课题主持人:任 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