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英
马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84
  • 关注人气: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阳桥疏渠记方碑

(2017-02-06 09:29:20)
正阳桥疏渠记方碑

http://s15/mw690/002yxfVVzy78z476hhsfe&690



      正阳桥疏渠记方碑位于崇文区(现为西城区)红庙街。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刻。清初,天桥附近的水,向东经鱼藻池、状元桥、红桥、窑坑(今龙潭湖)出城,时天桥南的渠道淤塞不通,乾隆派人疏渠,因成效显著,故亲书为记。碑记为方柱形,朝南,高约8米,各面均宽1.45米。顶部有四角攒尖式碑盖,四个脊各雕行龙一条,龙昂首曲身呈波浪形,龙尾幅凑于宝顶。碑身下为束腰须弥座,有浮雕呈现出霞、仰莲瓣及云、龙、菩提叶等纹饰。碑额和碑面周边有龙形纹边饰。碑四面均刻有文字,南、西为汉字,北、东面为满文,上首为汉字题名“正阳桥疏渠记”,记载了北京水道情况及当年天桥河渠整修的情况。此碑原在敕赐弘寺山门内,庙宇建筑已无存。


http://s11/mw690/002yxfVVzy78z47CKbE0a&690




http://s8/mw690/002yxfVVzy78z47Xt2fd7&690




http://s6/mw690/002yxfVVzy78z48ooFn65&690




http://s2/mw690/002yxfVVzy78z48Nr8da1&690




http://s3/mw690/002yxfVVzy78z49dl3c82&690



      明清时期,就有天桥,居中轴线,跨龙须沟,为皇帝祭天祀农通行专用。清末民初,周边市井文化和往来商贸聚集,渐成北京特色风俗民情代表地区之一。后因时代变迁,几经改建,桥体及两侧御碑尽遭毁弃,该地有名无桥已近百年。经专家论证,公众评议,并结合道路交通现状,修建天桥文化景观于原址南侧,再现中轴地标。(正阳桥疏渠记方碑现位于新建天桥东北部的马路北侧)


http://s2/mw690/002yxfVVzy78z4kArKx11&690




http://s16/mw690/002yxfVVzy78z4l2BZR0f&690



      北京中轴线是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开始营造大都时确定的,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拓展京师外城后定型,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城市总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边为太庙,右边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后面为市场,即“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北京中轴线南起外城永定门,经内城正阳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穿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神武道,越过万岁山万景亭,寿皇殿、鼓楼。直抵钟楼的中心点。全长7.8公里,串联着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好似北京城的脊梁,鲜明地突出了九重宫阙的位置,体现了封建帝王居天下之中“唯我独尊”的思想。



http://s13/mw690/002yxfVVzy78z4lFUFC3c&690




                  景山公园的寿皇殿、地安门外大街、鼓楼及钟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