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刻灵性——汪凯的书法刻字艺术

(2011-12-03 09:18:00)
标签:

杂谈

书刻灵性——

汪凯的书法刻字艺术

 

    在当代书法艺术创作领域,书法(毛笔书法)、篆刻、现代刻字是三种主要形式,在三者之中,毛笔书法始终为根基,篆刻、现代刻字艺术则在创作体裁、艺术趣味上充分拓宽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天地,形成了书法艺术独特的时代特色。对一位当代书法家来说,能同时在三种艺术形式上做出成绩实属不易。这就是我关注汪凯主要原因之一。

    经过多年的苦心积累,近年来汪凯参加了一系列书法、篆刻、现代刻字的全国性展览,均有可喜的成绩。其行书获首届行草展提名奖;隶书获“走进青海”全国书法展三等奖;隶书获西泠印社三大展最高单项奖;入选全国书法百强榜;篆刻入展第五届全国展、西泠印社三大展等;其现代书刻作品获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刻字展全国奖,第十届全国书法展提名奖。2011年又被中国书协刻字研究会评为优秀工作者。参展、获奖虽然不是当代书法家唯一被社会认可的方式,但却是书法家被广泛关注、促使自身创作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形式。

    汪凯的书法以篆、隶和行草为主,其主要突出特点是善于融合不同书法资源而又有自家风格。他学书从汉碑入手,徜徉于汉碑的古厚浑朴之气,然后师心自用,结体以篆、隶相融为追求。在他的作品中,篆书中含隶意,以求浑洒灵动之姿,营造出现代形式美。而在隶书中多融合篆书体势和笔法,以求古拙和沉厚之气,甚至一些作品走的都是隶篆融合的路子,结构齐整而含金石古貌风格,气息拙朴而又奇崛,很有抒情色彩。

    在篆隶书基础上,汪凯的行草别有姿态、韵味和才情,在形制上,各种品式齐全;在结体上,善于在行草中糅合篆隶、章草体态,显得活泼多姿。他在书体上的善于融合,还与他对乡贤扬州八怪的心仪分不开。这大概是个性追求和地理环境的陶冶所致。汪凯生于江苏泗阳——京杭大运河上的一座千年古城,后客居古城常州,对扬州八怪的书画风格心向往之,古厚之气和现代风范成为他艺术创作难以割舍的情愫。在汪凯的行草书作品中,他充分透露出这一追求,其作品雅致而有趣味,结体和线条形式中有装饰色彩,颇有现代形式感。汪凯的篆刻也有自己风貌,白文印以汉印为基,又参以金农漆书和《好大王》书风格调、追求形式的现代构成味道。特别在边款的形制上加以岩画构成更具远古气息。

    有了书法和篆刻上的经验积累,汪凯在现代刻字艺术创作领域得以凸显,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刻字的主要代表性人物之一。在进入现代刻字界前,尉天池先生建议他参加全国刻字培训班,正是尉天池先生的建议使得汪凯对这一新兴艺术样式有了一个认识上的高起点,经过培训班的学习,汪凯找到了现代刻字艺术和自己的书法风格的结合点。作品《扬州八怪之金农》以独特的形式和书法风格在全国第五届刻字展中一举获奖。此后,他创作了一系列代表性作品。汪凯的刻字创作面貌独特,首先是整体形式新颖,取形方圆结合,阴阳调和的哲学思想,在创作板材的形状、文字构成的趣味性和合理性。其次,善于通过文字形式构成的独特性和大得色块、透镂相容、刀法肌理等因素塑造主题。在刻字创作中,他是有想法、有追求的一位新锐。

    刘熙载认为:论书者曰“苍”、曰“雄”、曰“秀”,余谓更当益以“深”字。凡苍而涉于老秃,雄而失于粗疏,秀而入于轻靡者,不深故也。(刘熙载《艺概·书概》)“深”不只包括形式的锤炼,也包括修养的深厚,意志的坚定,意味的醇厚。当代书法,“老秃”、“粗疏”、“ 轻靡”者多矣,所缺乏的正是一“深”字。汪凯书法取法广泛,书法、篆刻、现代刻字艺术齐头并进,已经有了向“深”境努力的扎实基础,希望他能沿着自己选定的方向向纵深推进,把艺术形式提炼得更精到,艺术风格塑造得更鲜明。

商汤《盤铭》有九字警句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艺无止境,贵在广泛融合以博收约取,形成艺术的自我。希望汪凯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不断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做出更大的成就。

 

                                         王志安

 

                                    清华美院客座教授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协刻字研究会副主任

                                    清华美院王志安书法刻字艺术工作室导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