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奥运游泳冠军的自述
汤姆·多兰的气管极其狭窄,从而限制了正常的给氧量。严重的哮喘症使他在游泳训练中晕倒。然而他却曾经两次夺得奥运会金牌。他最近在一家美国报纸上撰文回忆了他的夺冠历程
文 / 刘旭东
我做了一个深呼吸,跨上起跳石墩。这是我全部的游泳训练生涯为之奋斗的比赛——1996年亚特兰大400米个人混合泳(IM)决赛。我将与世界上最优秀的7名IM游泳选手一争高低。我的对手之一是密歇根大学的埃里克·纳莫斯尼克。要夺取金牌,我必须赢得这场决赛。
我又吸了一口气——尽可能地多吸一点。氧气进入的很缓慢,就彷佛在通过一根麦秆。我患有哮喘症,十分严重。而且我的气管异乎寻常的狭窄。医生说我的这个身体缺陷限制了我约90%的肺活量。即意味着我吸到的氧气仅有我的竞争对手的10分之一。现在,决赛即将开始了。
患上了哮喘症
我在首都华盛顿地区长大。从五岁起就为这一时刻迈出了第一步。我首次跃入游泳池主要是为了证明自己能游得比姐姐快。到七岁时,我已成了一个终年泡在游泳池里的孩子。父母总是教导我们:有播种才有收获。那正是我爱好游泳的原因。如果努力付出。我就能取得成功。如果懒散而不刻苦,将一事无成。道理就这么简单。
12岁的一个寒冷冬季的早晨,我正在进行长跑锻炼。突然,我的胸口一阵发闷,一点空气都吸不进。小伙伴们围着我,问道,“汤姆,你还好吗?”我把双手放在膝盖上,休息了一会儿,似乎好一点。“不要紧”,我喘着气答道。然而那天我没有再跑步。
我不愿把此事告诉父母,因为我认为只不过是伤风感冒而已。可是不久,这种症状又第二次出现。这次我对父母说了。于是他们带我去看家庭医生。
这种症状显示我患有哮喘,医生说道,并给我作了几种可能引发哮喘的过敏试验。结果表明我过敏的物质有:花粉、灰尘、霉菌孢子。更糟糕的是,我对氯也过敏。“哮喘伴随着一些孩子长大,”他解释道,并递给我一个“急救”吸气装置。“如果你感到气紧,就用这个东西。如果还不行,马上打电话给我。”
哮喘并不能阻碍我的训练。我的训练时间表排得相当满。早上4点30分起床,5点到7点在华盛顿的美利坚大学的游泳池,然后去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一所中学上学。下午返回美利坚大学,训练时间是从3点30分到6点。第一天是蛙泳;第二天是自由泳;第三天是蝶泳;第四天是仰泳,周而复始。一名混合泳选手必须在4种泳姿方面都是强项。一星期7天,每天平均游15000码的训练生活保持了多年。我在许多比赛中获胜,得到了不少荣誉。15岁时我参加了美国青少年全国游泳锦标赛,拿到了400米个人混合泳冠军。我意识到我有机会创造出不同凡响的业绩。
大学游泳队的训练
能在密歇根大学开始我的大学生活更令我激动。乔恩·乌巴切克教练是训练混合泳顶尖选手的国际知名教练。游泳队里有三名选手的成绩位居世界前五名,埃里克就是其中之一。
可是我的训练成绩从一年级开始就不理想。我的体重减轻,常常生病。由于宿舍位于一楼,一到秋季,每当我们打开窗户,灰尘和落叶就飘了进来。我的过敏症比以前更严重。但是我未停止训练。最后教练让我去看一个哮喘和过敏症方面的专家。
诊断得出的结果更是坏消息。
“你不仅有过敏性哮喘,而且还有运动诱发性哮喘,”他说。“你训练的运动量越大,你的症状就越糟糕。”
运动量大?可是我的目标是奥运会!
于是我又找到另一位专家求医,他发现我的气管比正常人狭窄得多,是天生的。他让我使用数个吸气装置,并制定了一套专门对付我的哮喘的医疗方案。
尽管如此,这套医疗方案仍不能适应我的训练强度。如果减少运动量,我就不能保持最佳的竞赛状态。有时我不免感觉纳闷:一个一流的游泳选手怎么会这么不幸,居然会因哮喘而结束运动生涯?
大学二年级时,作为某种奖励,校游泳队离开寒冷的密歇根,飞赴夏威夷作短期训练。我们几个队员在一个预备学校的游泳池里训练。我在水中与其他几个队员展开了角逐,游到中途,胸口愈来愈感到闷得慌,那状况就犹如有人用皮带将我紧紧绑了起来。我试图深吸一口气。却几乎没有任何空气进入肺部。继续向前。我以前也经历过这种症状,只是这次症状太严重了。我不得不中断训练,离开水池。
教练蹲在水池边,将吸气装置递给我。我吸了一下,又吸了一下。然而太迟了。我的肺扩张不开来,头部感到眩晕。“眼前都是黑点,”我刚气喘吁吁地对教练说完,就失去了知觉,苏醒过来时人已躺在急救室里,一个面罩正罩在我的脸上进行输氧治疗。“你这样严重的哮喘,”医生说,“下次肯定还会发生。如果你想要继续游泳,就必须更谨慎地监视你的身体情况”。我对于他以疑问的口吻强调“如果”的用语颇为在意。我的选择无非是——坚持或者放弃,而事实上我无可选择。如果我在顾虑重重的阴影下生活,我就决不可能成功地完成一件事。人都有强项和弱项。我思索着。我必须面对上苍赋予我的生活。
第二天,我又回到了游泳池。在新项目的训练过程中,我比以前更密切注意我的哮喘症状。把重视哮喘这种疾病与游泳比赛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那年直到1996年奥运会,我一直保持着400米混合泳世界纪录。
夺冠
现在我站在了亚特兰大奥运会游泳池的出发线上,为夺取金牌而全力一搏。我充满信心。一个念头油然涌入脑海:我要战胜哮喘,不能做一个半途而废的参赛者。其他选手不能理解我的决心有多么强烈,我思索着。相对于他们,我拥有一种真正的优势。
发令声响了。我们八名选手跃入水池。我的家人和朋友在看台上拼命为我加油。埃里克和我冲在前面,几乎是并驾齐驱。剩下50米时,埃里克领先我0.31秒——
一个指尖的长度。实现我的目标就只剩下这50米,我一定要赢。没有人能打败我。
我奋力向前,冲向终点。当手指一触到池壁,我便仰首眺望电子计分牌。我比埃里克
快了0.35秒。我夺得了金牌。
随后,一名记者采访了我,“如果你未患哮喘,你能夺取多少奖牌?”
“我或许一块都夺不到,”我告诉他。“我或许不知道怎样去战胜逆境”。
是的。如果我没有患上这种造成极大困难的疾病,我或许根本就不懂得怎样战胜弱点,并将它转变为一种力量。
此文刊登于北京《游泳》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