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的阴与阳
(2015-05-08 18:53:46)
标签:
文化体育健康 |
太极拳源远流长,是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很美的人体观赏价值,属人体文化,又包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哲理。它内涵深厚,博大精深。太极拳套路有陈、杨、吴、武、孙、赵堡六大门派,以棚、捋、挤、按、踩、挒、肘、靠等八种技法,配合着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四正四隅等身法而编篡成。不分职业、信仰、男女老少,均可习练受益。不論哪个流泒,其動作都舒展、姿势优美、轻盈灵活。猛看起来扑实无华,细观则似行云流水,自然高雅,是人体美学的高度体现。如同流畅的山水画,优美的抒情诗、流动的音乐。在舒展筋骨的同时调整着气血运行,谋求身心合一,以达天人合一之境,乐享着太极之美!
太极拳同现代体操和广场舞蹈比较,有它自身的特点。太极拳是以拳术(手、眼、身、法、步)、“吐纳术”( 腹式呼吸运动)、“导引术”( 腑仰屈伸,运动肢体)三者相结合,与三练(练意、练气、练身)相内外协调,而组合成的一套完整动作的武术体育。它含有古代阴阳哲理、医理。整个太极拳的奧妙,就是阴阳在变化。练太极拳主宰于腰,腰居中故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太极拳起于阴阳之始, 寓于阴阳之内,变化于阴阳之中。要明白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明阴阳后知虚实,有虚实方知“太极”。只有懂了阴阳变化,才能练好太极拳。打起拳来,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总的行动路线由”S” 型組成。
从准备上场至‘起势’令出,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神舒,体静,中有“稳健” 二字。端然恭立,合目悬气,两手自然下垂,身椿端正,两脚并立于同一横线上,脚尖微外撇,心中一无所有,一念无所思,为太极混穆之象。
在立身中正的前提下,虚领顶劲,沉肘松肩、含胸塌腰、曲膝圆裆。周身即是太极,太极即是周身。动作一起,要做到外合{手与足合(左手与右足合)、肘与膝合(左肘与右膝合)、肩与髋合。右边也如此};手与身合、手与头合、身与步合。)和内合(筋与骨合、气与力合、心与意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心意一合,周身一起合住,心意一开,内外俱开。同时开中寓合,合中寓开。阴阳二气递相承。此乃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得阳助则生化无穷,阳得阴助则化源不竭。”
演练中,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劲,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一招一式的大与小、上与下、前和后、右和左、刚与柔、实与虚、粘与走;明与暗、正与反、开与合,就是阳阴关係。而且,周身处处分阴阳。从头顶百汇到足尖,各处都有对立面。 换手,手分阴阳;换肘,肘分阴阳;换肩,肩分阴阳;換何处,何处分阴阳。阳里没有阴,光粘不能走。阴里沒有阳,光走不能粘。掤捋挤按、踩挒肘靠,每招每式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太极。最根本的要点就是“阴阳动靜、虚实开合”。 虚实者,从腿上讲,不管前进后退及中定,两腿的要点:一虚一实。开合者,从手上讲,一前一后,前进后退,左转右换,上下腾挪,来变转虚实阴阳。发为开,蓄为合。能领会“动靜、阴阳、虚实、开合”的道理,才能使太极拳艺不断提高。
(一)掤式象征乾卦。乾是纯阳,有強健和巩固之义,初爻象腿,中爻象腰,上爻象肱,是一个上下感应的整体。如拳论所说; “由脚而腿而腰, 总须完整一气”。
(二)捋式象征坤卦。坤是纯阴,有顺遂、含蓄和钲定意义。坤卦系辞云;“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先要使对手不知我之虚实,拳经上说“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为之粘”。
(四)按式象征坎卦。柔和之中隐伏刚猛,四两拨千斤。
(五)採式象征艮卦。一阳放二阴之上,有悬崖勒马,以靜制动,把对手的腕部结实地粘住,运足中气猛烈採可发揮效用。
(六)挒式象征兑卦。刚中柔外,顺乎自然,借力施为。
(七)肘式象征离卦。上臂和肱部二骨为阳,关节为阴。压力愈丈,暴发就愈快。
(八)靠式象征巽卦。肘端被按或被釆被捋时,恰好用肩靠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