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传统的真正上坟、扫墓日

(2014-03-29 12:22:26)
标签:

杂谈

中国传统的真正上坟、扫墓日

                           中华龙   2014——3——29

 

    清明节即将来临,很多人盘算着给逝去的先人扫墓。国家也在这天放假一天,利于国民扫墓祭祖,却不知哪天才是扫墓的真正日子。

   清明节日给先人扫墓是个巨大的错误,不但破坏了中国的传统民俗,还失去了中国人上坟、扫墓、祭祖的真正含义,也让在地下和天堂的先人们感到心寒和耻辱。

中国人给逝去的先人扫墓,应该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日。这个和端午一样,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重要节日,在中国假日办这帮不懂中国文化的人手里,变成了清明日扫墓。

这是多么可笑的事啊!

就像今年春节放假一样,年三十上班,年初一放假,那一家人的年夜团圆饭怎么吃?

 

    寒食节给逝去的先人扫墓,是有历史渊源的。

    和中国端午节纪念屈原一样,寒食和清明节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忠臣介子推而设定的。

    当年,晋国公子重耳在逃亡路上,很多大臣离他而去,唯有介子推几个忠臣不离不弃。在要饿死的时候,介子推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了给重耳吃。后来,流亡了19年的重耳执掌君权,开始大加封赏功臣,唯有忘记了介子推。后来有人提醒,介子推却背着老母隐居绵山(山西介休)了。重耳多次拜访未果,派兵巡山也无音讯,在一大臣的提议下,采用烧山方式把介子推逼出来。三天三夜后,大火散尽,见介子推抱着老母烧死在一个柳树下。在介子推身后的柳树洞里,晋文公发现了介子推的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

                            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

                            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悲伤加感动,不思进食。

晋文公把介子推母子葬于绵山,并改为介山,介子推长眠之地改称为介休,即介子推休于此。后来晋文公发令,把介子推死亡的那天定为寒食日,全国人民在这天不能生火做饭,只吃冷食,而且要去介子推的坟上祭扫纪念。

第二年,晋文公去介山给介子推扫墓,发现那棵大柳树复活。在寒食节的第二天,正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晋文公看到那棵柳树枝叶繁茂,新发出的柳芽甚是好看,就很敬重的折了一些柳条盘在头上,去游览介山。

从此,寒食日扫墓祭祖,吃冷食,清明节踏青游玩赏柳成为中国风俗,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下来。

小时候,在农村,每到寒食这天,妈妈总是提前煮好一盆鸡蛋,再用染料把鸡蛋染成红的、绿的、紫的等,给小孩子拿着玩。寒食这天家家户户不生火做饭,就吃鸡蛋以充饥。大人小孩盘上柳树,折枝盘在头上,或做成柳哨,整个乡村会在柳条相伴下默默过着中国传统节日。

虽然朴实的中国农村人很难讲出这天为何不能生火做饭,只吃冷食,但是他们还是严格遵守着,并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

现在的韩国更加重视寒食节扫墓,就和重视端午节一样。

不知道我们中国的政府为何不齿于过寒食,并且很可笑的是,在清明节作为扫墓的法定假期,清明节是给谁扫的墓呢?这种不懂本国历史和文化传统,更不重视文化和传统的做法,是多么可怕和可悲的啊!

我们的端午节被韩国抢注了,屈原成了国际友人。

我们山东和东北的大火炕也被韩国抢注,不知我们中国不重视的寒食节,是不是又是韩国下一个抢注的对象呢?

 

重视寒食节,还能让我们的政府多清明,多勤政和廉政,像介子推的血诗:但愿主公常清明,勤政清明复清明。

当下腐败和欺骗盛行的社会里,中国应更加重视寒食节。

记住我们的历史,记住我们的国家灾难。和平年代,更告诫国人要清明和勤政。

重视南京大屠杀,只让国人记住仇恨。宣扬寒食节,能让国民更加忠诚、责任和信誉。

   去年的4月5日,中华龙也曾写过一篇文章《国家对“清明节”所放假期的重大失误》,来提醒当今社会国民,一定要记住我们中国传统的祭祖扫墓的真正日子——寒食日,吃一天冷食,时刻提醒自己,当今风云变幻的世界上,勤政多勤政,清明复清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