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亮点阐述

亮点一:谈情境
《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学习语言。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注意情境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使学生真正学会和运用语言,只有当设计的教学细节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时,他们才能从各自的生活背景出发,准确地体验和运用语言。
如何设计真实而合理的教学情境呢?咱们来分析课例中的几点做法:(前两个PPT呈现,后一个天气预报视频播放)
例如:这节课中的有关天气的词汇及核心句型:It will be
sunny in Beijing .的教学。教师出示长城脚下、昆明湖畔皆是北京明日晴朗的图片,随口提出问题:How’s the weather tomorrow in Beijing ?学生看图片自然输出It will be sunny tomorrow. 这就是所谓的“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片”。
再比如:句型Shall we …?的教学。教师通过香港雨天的
文本再构的方式,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场景,在图片情境下,先呈现Chant:
It will rain. It will rain .
Shall we dance
Shall we
sing
Shall we play,in the rain?
接下来组织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自主完成:
It will rain. It will rain.
Shall we ___?
Shall we ____?
_______________, in the rain?
匠心设计情境,给学生营造了熟悉的学习氛围,构建了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夯实语言的同时,也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氛围。
再比如:Weather Forecast的播放,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情境。在天气预报背景音乐的渲染下,观看带有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的声音及由各大城市的特色图片制作出的小影视频。这一措施很好地结合了声音与图像的媒体,给学生提供视觉、听觉感官上的刺激并传递信息,使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情境中获取相关的语言信息。
通过课例剖析,我们可以明白在教学中情境创设可以这样做:
(一)
图片和实物,生动形象、信息量大,表达的意思直观,是创设英语直观且真实有效的手段之一。以图片和实物展现、演示某种特定情境,使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认识客观事物,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的掌握所学内容,而且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课堂上创设直观情境教学的空间不断扩大。运用多媒体设计模拟情境,能够打破时空界限,创设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有效地引导或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使课堂更加多姿多彩。还有一种做法,也是最好操作的一种做法,那就是:
(三)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多种活动,在课堂上做到用耳朵去倾听、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用五官去感悟,用双手去操作,产生角色体验,从而产生联想和情感共鸣,从而在享受活动乐趣的同时更加积极有效地理解所学内容。
亮点二:谈合作
“合作”是指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联合行动、方式。
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缺乏“合作”,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课堂上仍然以教师的讲为主,即使有沟通也往往多数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沟通,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在很多小组合作活动中,经常会看到些主动性不强处于旁现者的角色的学生,没有真正地参与合作,存在着“有小组,无合作”或者“合作低效”的情况;课堂上有很多教学活动,看似热闹活跃,人人在合作,但存在合作无意义的现象;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自身没有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当学生在活动的时候,自己漫无目的地站在一旁,充当旁观者。
以上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仍然是以知识的传递为主导,缺乏合作意识;很多的“合作”是“假合作”,只是表面上采用了合作的形式;活动的设计脱离教学目标,思维含金量较低,学生不合作也一样能完成:教师自身缺乏合作意识,没有认识到师生之间也应该有必要的合作。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在理念上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再就是教学活动,活动方式必须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如何通过合适的教学活动方式,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活动的方式,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合作精神。比如:游戏,两人结对或小组形式展开的游戏需要学生的配合默契度,有了默契,自然而然地培养合作精神;再比如:手工活动,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当学生参与活动时,心情愉悦。在做手工的过程中可以增进学生的交流合作。
通过表演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提升合作能力。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最终都是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表演活动即能够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与合作能力。在课堂上可以上学生表演课本剧、短剧、角色扮演、歌曲或儿歌等。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角色的划分,任务的完成,很好地促进生生之间的合作。
通过任务的方式,实现信息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任务是那些主要以表达意义为目的的语言运用活动。任务可以分为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或真实任务(如预定飞机票。写信,查找电话号码,收听天气预报等)和学习型任务(如拼图任务、解决问题的任务、交流意见任务等)。学生通过在任务过程中的合作、任务后的展示合作活动都能很好地促进生生之间的合作。
例如:(前PPT,后视频片段)在操练How’s the weather in …tomorrow? It will/will be … 环节中,教师采用的是借助自然界中各类物象,如:燕子低飞、月晕而风、皓月当空等现象来进行的猜测,部分学生们对于此方面的科普知识存在一定的知识缺失,难以独自完成,教师通过PAIRWORK,生生合作的方式来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再例如:post-task环节创设了Around China的活动情景,组织学生在收听了各城市的天气预报情况下,合作讨论完成相应的活动和穿着,最后借助对话的形式或陈述的形式进行任务展示。次活动通过清晰的小组任务铺垫,清楚的小组任务提示,明确组内的每个孩子展示什么,如何展示,孩子们在思考、讨论与展示活动中相互学习,自我反思,在体验各城市不同的精彩中锻造了同心合作的品性,实现了信息的交流,锻炼了小组合作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在任务过程中,教师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是无所事事地站在一旁,充当旁观者,而是合作者,通过巡视、倾听、观察及时得到有关学生学习的情况的信息,并通过和学生合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活动。
亮点三:谈德育目标
教学永远具有强烈教育性。在我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中,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要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们来看这个课例,在这节课中教师对文本内容中所蕴含的德育素材挖掘地比较彻底和全面。
例如:热身环节,针对Weather 话题,教师在复习前面所学有关天气词汇和天气表达方式,如: It’s sunny/ windy/cloudy….等知识的时候,不仅仅是出示相关的天气图片,而是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各种天气下我们可以进行的活动,如: It’s windy. We can fly a kite. It’s snowing. We can play with the snow.自然地渗透了不论是在什么样的天气都会带着我们不一样的心情和快乐。之后动感洋溢的热身小诗:
How’s the weather?
How’s the weather?
How’s the weather today?
It’s sunny. It’s windy.
It’s raining and cloudy.
We don’t wanna stay, just wanna play.
Be happy on the way, everyday.
又进一步把各天气状态下的快乐往前推了一把。
再例如:文本中介绍沈阳天气:It
will snow in Shenyang. 的图片中有关于温度的信息
再例如:在操练How’s the weather in …tomorrow? It
will/will be … 环节中,教师没有给出学生直白的图片加以描述,而是借助自然界中各类物象,如:燕子低飞、月晕而风、皓月当空等现象来撬动好奇的猜测,让操练更加有意义,增加了孩子的科普知识,从而提升了孩子的思维品质。
再例如:拓展环节和最后的作业,教师围绕Weather主
题,通过视频这一媒体创设情境,设计了Around China, Aroud the World活动,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对中国各城市因天气不同而人们活动的不同钩织着缤纷精彩、世界的不同而美妙放飞你我的视野。最后情感升华至:No matter what the weather is, wherever you go , bring you own sunshine to see a better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