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多途径的听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内容并进行有效的口头反馈
(2018-03-19 15:10:35)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听说活动和口头反馈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听说活动比较单一,听回答问题,还有补鞥呢很好考虑孩子学习的真是体验,好学生的表现代替整体孩子的思维,还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理解语言内容就开始反馈,等等。
鉴于以上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听说能力发展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教师忽视了从听到说的语言学习过程。跳跃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害怕听,听的效率低,以至于听不懂,从而说不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多途径的听说活动。
如何帮助学生从认知到理解?其过程是倾听-感知-模仿-反馈。就是先从听别人说话开始,初步感知说话人的语言内容,进而模仿说话人说话。
如何同过多途径的听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内容并能进行有效的口头反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下策略:(一)直观媒体辅助,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内容小学英语听力的培养宜视听结合。就是指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影响、肢体动作、表情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模拟情境。将抽象的语言变直观,便于学生观察和认识,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输入的语言的内容。 1、精选媒体素材,呈现完整语言内容。 2、精编听说要求,初步感知语言内容。听说要求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的方式获取整体信息。所提的问题具有以下特点:提“开放预测”的要求,就是对将听材料的语句成分和内容情节的猜想和估计,然后教师以直观媒体呈现听说材料;提“问题导听”的要求,教师设计问题,初听文本,教师设计的问题也要针对整体,指向文本的一级信息,不要拘泥于细节;提“听记同步”的要求,听的过程中要记录重要的内容,可以设计连线、选择、涂色、配对等相对简单的活动。 3、适度媒体复现,感知理解语言内容。必要的重复,可以减轻学生的活动压力,增加对目标语言的理解,提升对听说材料的感悟,为后面的语言输出奠定基础。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和能力的提高,听说活动中直观媒体辅助的量可以逐渐减少。(二)声像材料支撑,帮助学生正确模仿语言内容为了达到听后反馈的目的,学生还必须对语言材料有内化的过程。 1、模仿语音语调,培养良好语感。 模仿读音、重音、意群、升降掉、连读等用规范的标记标示出来。2、模仿情绪表达,提升语言色彩。让学生用于模仿,用夸张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三)目标语言架构,帮助学生有效反馈语言内容 1、口头反馈指向听说活动的语言内容 2、口头反馈有可借助的语言输出框架。填空方式, 问题方式,让学生的语言输出成为可能,帮助学生梳理口头反馈的自信心,提高了口头反馈的有效性。 3、口头反馈能显现学生个体的思维过程。学生的口语表达最好能够体现自己的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