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看得清,而放不下——姒姜《情何以堪》

(2012-07-04 16:55:50)
标签:

情何以堪

姒姜

书评

杂谈

分类: 百家论谈

   哎,我就知道我是不适合看这种结局无奈的小说的,明明知道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胸口却仍是闷闷了很久。一直喜欢看有happy ending 的电影、电视、小说,因为觉得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已然很多,那么在虚拟世界里,我希望我看到的是圆满和快乐,继而鼓舞自己,生活总有希望。

  初看姒姜的《情何以堪》,只觉得文笔细腻,文思利落大气,构思成熟,不同于一般网络作者的幼稚粗糙,就忍不住看了下去。文中的“我”,平谰,一个有着与那个时代不合的抱负及心性的女子,一如她师傅对她的评价:“仁而善断,沉静详审,机谋深蕴,大材也。唯秉性重情,终为自苦。”  她有大智慧,却活得太累,背负太重,给自己的束缚太多。于是,遇上誓报家仇、心系天下的“他”,六爷——嵇旻持,纵然深深沉醉于他“清拔的身影”和“清亮冷冽的眼睛”,她却最终选择了离开。

  当看到虞靖战死,我心里就咯噔一下,完了,依平谰的个性,这两人估计是走不到一块儿了。果然,在《情何以堪》的第二篇番外《歧路又相逢》中,作者站在“他”的角度写出了这层意思:“那一个傍晚,看着儒辉与鲜于醇抬回了虞靖,她心冷,他也跟着心冷。虞靖的死,似乎把她眼里最后那一点点光亮都一并带去了。” 他心里是有怨的吧?她可以为姐妹之情、同门之谊甘冒重怨,可以为虞靖、燕巧只身犯险,却没有为了他而留下。

  所以,我觉得作者把平澜最终的离去归因于六爷选江山还是选美人的犹疑是不妥当的,对他亦是不公平的。既然作者笔下的那个时代开放到能容得下她一个女子任意挥洒自己的才智,官拜军师及右仆射,立下赫赫战功,助他谋得天下,到最后怎又忽地保守到容不得她“亦臣亦妻”的身份?!她走,其实是因为她放不下的人与事太多,深深地横亘与他和她之间:虞靖的死,燕巧“只盼他朝共归田”的期待,她自己对深宫生活的厌恶……所以还是她师傅当初的评价最透彻:唯秉性重情,终为自苦。

  所以,还是觉得那篇番外《歧路又相逢》更好看,荡气回肠。分离十四年,他费劲心机终于能再见她一面。她对他说:“当初会走,是因为不想称一声‘皇上’,不能称一声‘旻持’;十四年了,我的心,一直是那时的心,看得清,而放不下。” 相聚一月,在她临走前,他对她说:“我的那块玉佩,给你了,你却退了回来。那么就到我死后再给你吧,你想还也没人可还了。” ……直到那天,他百年归老了,国丧了,她忽然就觉得,许多本来想得清楚的事情,再也想不清楚了。


附:平谰走之前赠旻持的词《霄汉》三叠       平沙落日寂寂,北地两载,相思无穷已。
  寒光朔月时,空忆陈迹。
  独立高岗,望断烽火,君音我心系。
  牵念离离,伴君左,直到狼烟息。
  言笑书房曾忆,谋运乾坤,君颜初时。
  盟誓处,情动静湖波漪。征战东南,军帐筹计。
  心伤桓河相依,水苑情契。
  纵别离,心亦深深记。
  八荒合一,四宇呈平,普天迎喜。
  江山始奉英主神器。
  失群雁,忍作秋扇终见弃?
  念君怀,未若解兰舟,再归去、漱流枕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