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采访对象:肖平安老师,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武汉二中数学竞赛主教练,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流程:
1.湖北省预赛,每年的人数不一定。
2.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湖北赛区选拔出20人左右进入冬令营。
3.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选拔出60人进入国家集训队,入选国家集训队的学生可以保送清北。
4.国家集训队,选拔出6人进入国家队。
5.国家队 ,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http://jz100attaqd.oss-cn-qingdao.aliyuncs.com/forum/201612/02/171036tlez9u0fffz32lma.jpg
武汉二中数学竞赛再创辉煌
近日,第32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获奖名单出炉了,全国获得一等奖116人,二等奖141人,三等奖106人。全国入选国家集训队有60人,其中湖北占了7人,武汉二中独占3人,这些孩子可以直接保送清北。
湖北省一二三等奖分布情况如下:
一等奖16人,武汉二中占了6人,二等奖4人,武汉二中占2人,三等奖4人,武汉二中占1人。
这次的数学竞赛,武汉二中再创辉煌,恭喜这些获奖的同学们!
竞赛教练是如何挑选竞赛生的?
竞赛,在众人的眼里,是小众的狂欢,我们可以羡慕这样的狂欢,但想要成为这些小众中的一员,似乎很难!小编也是抱着羡慕的心态,走进了武汉二中,跟二中的数学竞赛教练肖平安老师一番长谈,方才对竞赛教练和竞赛学生有了些许了解。
在家长们的眼里,竞赛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想要被竞赛教练选中,那必须得是顶尖牛蛙!可是,在肖老师看来,竞赛是常规课堂的延伸,是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态度和方法的重要平台,学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都可以考虑学习竞赛,竞赛教练能做的就是尊重学生选择、帮助学生规划、促进学生发展。
竞赛教练更喜欢拥有这四种特性的学生:
竞赛生一定是要有学科特长吗?比如说在小学初中阶段要有竞赛获奖,相信很多家长跟小编一样都有这种疑问。
肖老师表示,“我们很多竞赛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没有很好显现竞赛特长,但是后面也发展很好。中考的分数,之前获得的奖项,以及超前学习数量,并不是我们最关心的,我们更看重的是未来发展的潜力。”
在肖老师个人看来,在挑选竞赛生时,会更青睐有这四种特性的学生:
1、学有兴趣
2、学有余力
3、喜欢钻研
4、不怕困难
您家孩子拥有这四种特性吗?大家可以对照自家娃看看哟!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走竞赛道路?
在肖老师看来,有两类学生适合走竞赛之路:
第一类:综合成绩特别好,学有余力的学生;
第二类:综合成绩比较好,对某一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肖老师特别强调竞赛生要全面发展, “我们竞赛的目标不仅仅是得奖牌,进清北,学生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希望他们能走得更远。为什么有些学生走不远?就是因为没有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综合能力太差的学生根本不适合走竞赛,在肖老师看来,宁可要一个全面发展、未来更有后劲的联赛一等奖,也不要心智发展不健全、综合发展不全面的国际奖牌。
武汉二中每个年级有一个竞赛班,每个班大约50人,竞赛班有一个淘汰机制,孩子是凭着兴趣喜好进入竞赛班,若是觉得学习吃力或者有其他选择,可以退出竞赛班,走正常高考道路,这也是对竞赛生的未来负责。
什么样的学生容易在竞赛中获奖?
上面提到的这两类学生适合走竞赛之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竞赛生都可以获奖的,什么样的竞赛学生更容易获奖呢?
肖老师认为,获奖学生往往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基本功扎实
2、表达能力强,能把问题想清楚、说清楚、做清楚
3、心理素质好
走竞赛道路的学生和走普通高考的学生,在学习安排上有何区别?精力如何安排?
竞赛学生每个星期有三个下午的时间用来搞竞赛,寒暑假的时候的也会投入一定的时间,另外在比赛前,也会做集训。
竞赛生对竞赛的投入是因人而异的,不同学生的安排不一样。学习并不是你学了多少遍,而是你学清楚了、比较熟练了,也就足够了,多学就浪费了。精力投入比例,要看竞赛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何,目标是什么,有的竞赛生综合成绩很好,学有余力,那就适当多投入竞赛,反过来会促进高考,武汉二中2015年的高考状元陶毅松就是两次获数学联赛一等奖且进了省队的学生,有的竞赛生综合成绩不太好,竞赛成绩也不太好,或全力搞好综合,或定一个较低竞赛目标,比如说拿个一等奖,走自主招生的路子。
目前已经竞赛获奖的学生动态?
关于竞赛取得的成绩,只有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学生才能保送,很多学生是在竞赛中获奖,跟清北签约,过一本线或者降60分录取,一般来说,这些学生参加高考进清北轻而易举。那这是不是意味这些学生可以松懈了呢?在肖老师看来,做一件事情,就要认真去做,学习是一个载体,是锻炼人、培养人的,要是仅仅为了上一个好学校,那这些学生基本不用来学校上课了,高考前集训一段时间高考拿个一本线是件很简单的事情。竞赛教练们的观点是培养学生,让学生走得更远,而不仅仅是满足于上一个好学校。因此,这些已经竞赛获奖的学生还是要用全力以赴的态度、创造更好成绩的决心去对待高考。
学校在学科竞赛方面给了学生哪些支持?
武汉二中给竞赛学生支持主要是四个方面:
1、学生选拔。前提是尊重学生且保证竞赛学生的安全成长,大概设置了一个门槛,
2、教练团队。学校一直在打造一个高水平的教练团队,武汉二中的教练整体水平很不错,从这几年的中招来看,很多顶尖牛娃其实没有来二中,但是二中的竞赛成绩斐然,离不开教练团队责任奉献和团结协作,现在这一批教练有13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市学科带头人4人,硕士研究生以上4人,并且还在不断充实引进.
3、过程管理。对竞赛教练和竞赛学生的过程管理,用两个词总结就是规范和个性,规范是在常规培训、外出比赛、教学评价上的严格依规管理,个性是依据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
4、目标评价。突出重点,面向全体,教练每年都会根据学生实际确定个人目标,学校每年都会在获奖的数量和层次上据学生实际确定努力目标,一切为了学生最大发展。
肖老师与竞赛生谈心:如何权衡竞赛和综合?
在采访肖老师的间隙,有一位胡同学来找肖老师,她是高二特别优秀的一位女同学,曾在数学竞赛中获奖,全科成绩长期名列前茅。这么近距离跟牛娃接触,小编那是相当的激动啊!
胡同学想跟肖老师交流一下,精力有限,想目标更明确清晰一点,该如何安排竞赛和综合学习?胡同学认为自己在综合这方便竞争力更大,竞赛的话要差一点,但是对竞赛很乐观,又很想走竞赛,这两者之间不知如何权衡,自己是否该多投入时间到竞赛中?
肖老师很幽默调侃胡同学,以前走路很活泼,现在变得心事重重,很迷茫的样子,没必要。他鼓励胡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计划,想法出来了,规划也就出来了。简单点,想不想搞竞赛?想不想取得更好成绩?有没有这个决心?有没有这个勇气?无论想与不想都是对的。
肖老师客观分析了胡同学的情况,她的综合成绩很好,不要想太多,就快快乐乐地学习,按部就班的做,能力提高了,竞赛水平自然就提高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高考也好,竞赛也好,只要是一个正确的态度,最终都会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能力的彰显,达到出口北大清华的选择,这中间并不矛盾。如果走综合已经很好了,可以适当减些时间,多投入学科竞赛,循序渐进。
肖老师哲理语录:只有减才能加
胡同学既想综合成绩好,又想竞赛成绩可以提升,两者都想加,不愿意减,其实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减只加是不可能的,合理安排权衡加减的力度是关键。建议是在每天完成综合学习的基础上,可以花一个小时左右搞数学。更多的不是担心时间多少的问题,而是如何针对自己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内容去推进,做到事半功倍。
初三家长常见误区:初中生要超前学习高中知识
“那中考之后上初升高衔接有无必要呢?”小编问出了家长们都想问的问题。
初升高适当衔接是可以的,通过学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问题的能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学习本身没有问题,如何学,学什么是重要的,要因人而异。一味地赶进度是不明智的,因为加速度比初速度更重要。
http://ww4/large/8b85032dgw1fahzq5a9v0j20go0godj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