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书品》先睹为快连载之二:写在我与赵丽宏《日晷之影》等几本书前后

写在我与赵丽宏《日晷之影》等几本书前后
作者/李汝保
与赵丽宏相认识,是作为我局工会参与黄浦区图书馆等共同组织2001年8月《日晷之影》首发式,最大的收获是写作了《赵丽宏:书友难得再相聚——写在赵丽宏《日晷之影》首发式暨设立专架前后》的上万字报告文学文章。此文写下了活动的前前后后有一个全貌的、整体的、细节的、跳跃的扫描性的系列,写作了80人参加会议的情况。其中包括:难得一见的场面、书友相聚的起源、雅俗共赏的嫁接、难忘浅草的回忆、留下遗憾的幸运。上万字报告文学文章《赵丽宏:书友难得再相聚——写在赵丽宏《日晷之影》首发式暨设立专架前后》过10多年后首次收入我的40万字代表作《星耀辉煌》书中。认识孙琴安,他成为我写作追梦路上十字路口选择方向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自从孙琴安写《读书与读人》评我代表作《星耀辉煌》在《徐汇报》发表,发现我书中评论了20本诗集以后,万余字论参加新诗百年研讨,全文发《闽文网》。其中对《赵丽宏:书友难得再相聚》等4大类别文章的肯定。此篇文章,只能在李汝保笔下与编著星字系列:书迷篇《星城书迷》再次全文收入,在此预告一下。受到孙琴安启发此后进入第二阶段开始分类出版10本书,影评史《星火燎原》,书评选《星城书影》,纪实文学《星风丝雨》,游记选《星游八方》,序跋集《星云汇聚.长城恋歌》,诗歌评论集《星夜泊船》,链接朋友圈《星夜走笔》等先后出版。《星夜钟声》上集是为47人处女作写书评,中集“我“字打头题目人物特写、书评、大散文作品自选集60篇,下集是57篇微信博客集锦。分类出版10本书逐步完成了。孙琴安又首先友情参与并且肯定《星路诗论》,《星星话语》、《星路之梦》、《星路奇梦》等5本写作经验谈系列丛书。李汝保笔下与编著星字系列:足迹篇《星路回眸》,是从《星光灿烂》后至今我的第30本书,孙琴安对我写郝铭鉴以及与其交往的文章有一段点评的话,并且对整本书稿进行审阅。并且收入38年仰望星空写作生涯追梦之路代表作,《星城书品——李汝保30年书评精品选》已经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从《星光灿烂》后至今我的第30本书《星路回眸》之际,以及《星城书品——李汝保30年书评精品选》之际,赵丽宏为我《星光灿烂》作序前后是首先要回顾的。
跨入新世纪2001年以来,《日晷之影》已经是赵丽宏继《艺术人生一一新千年日记》、《唯美之舞》之后的第三本散文集了。由黄浦区图书馆及我局工会等组织的“赵丽宏作品专架暨《日晷之影》首发式”。我曾经写过《曙光在前,希望在前——读赵丽宏的散文集<</span>日晷之影>》评论文章。已经联系上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杂志副主编李可可,便是2001年第11期《中国图书评论》刊登我写5000余字的的责任编辑。 2001年12月,我的散文、特写自选集《星光灿烂》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赵丽宏作序《读书人的情怀》,并附有60余 行的长诗《你们不会背叛我----致我读过的好书》。此书后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条目入选《上海文化年鉴》。
《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11期,刊登了我写的《曙光在前,希望在前——读赵丽宏的散文集<</span>日晷之影>》5000余字的评论文章。赵丽宏为我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星光灿烂》作序,题目是《读书人的情怀》,并附有60余行的长诗《你们不会背叛我----致我读过的好书》。
我写的《曙光在前,希望在前——读赵丽宏的散文集<</span>日晷之影>》5000字评论文章。如下:《日晷之影》收集作者120篇散文,其中首篇《日晷之影》历时一年余, 从1999年仲夏至2000年《日晷之影》初秋,读着《日晷之影》,我的思绪便会象“蒙太奇组接”般地随着作品的跳跃组接显示:爱因斯坦的假设以“光的速度奔跑,我就能走进遥远的历史”,“可以阻止屈原投江,解救布鲁诺出狱”,“可以使射向普希金的子弹改变方向,也能使希特勒这个罪恶的名字没有机会出现在世界上……”然后,是“插队”干活休息时看到在树上爬的“小青虫”,接着是想起希腊神话中推着巨石上山的西西弗;从婴儿刚从母体诞生时的啼哭,到嫦娥为了追求长生而投奔月宫;从遥远的黑洞、宇宙的无边无际,到飞到窗台的小花雀、微风中的芦苇;从哲人的词典、头顶的宇宙就是上帝,到唯一无法被上帝探知的是我的内心。或许,读者也有一种梦游的感觉,也有一种同震的共鸣:“是的,对于我的内心来说,我自己就是上帝。”再读“恒戈如一,来而复去,永不停留”的《岁月》,世界上还有什么字眼更动人、更富有魅力的《青春》,岁月之河已经撞响了大门的《新世纪的曙光》,以及作为“一个在20世纪生活了大半辈的人,以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所作出的《对未来生活的猜测》……作为读者也可以循着作者的思绪,在“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之间自由地切换,自在地翱翔……
阅读《日晷之影》之时,对我颇具吸引力的是2篇半文章:一是《大师的背影》,指挥大师陶醉在音乐中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他们的背影。他们面向乐队,背对着听众,充满魅力的大师的背影有卡拉扬、小泽征尔、克雷伯、梅塔、富特文格勒、捷尔吉耶夫……大师的背影使他仿佛看到普希金在朗诵诗篇,“大师们使人间的梦幻成真,使遥远的历史失去了空间和距离。”二是《诗人的背影》,大冈信是日本战后最有成就和代表性的著名诗人,曾任日本笔会会长,日发行量800万份的《朝日新闻》上开了20年的专栏,每天有他的文章,已写了5000多篇。作者访日时在宾馆与他会面后,“目送他矮小而结实的背影消失在东京春日的小雨中”,“在心里默默地说:诗人,继续你的诗篇吧。”三是《不老的大学》开头一段,“在乡下‘插队’多年的儿子,考上了大学,今天要到华东师范大学去报到了”,因此,“父亲执意要送我,他很兴奋”,“在我的一生中,几次离家出门,都是父亲为我送行。”虽然提到了“三次”,但200余字的“开头”以后,便转入对母校的怀念的“正题”了。在这余兴未尽、犹感不足之时,我不由翻到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灵魂的倾诉》中专门有一篇题为《三次送别》的文章,这正是作者在父亲逝世百日之时出自肺腑之作:一次是60年代初作者到郊区读寄宿中学时父亲送行时的叮咛;一次是在“文革”中作者去崇明岛“插队落户”时已“靠边”的父亲不能远送的情景;一次是作者考上华东师范大学,作为人生一个重要转折之际,父亲紧紧握着手述说不知还有几回送时,那白发苍苍,那眼睛闪烁的泪光……读着这动人心弦的怀念亲情之作,不由使我想起了朱自清散文名作《背影》,“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此名篇多年来早就一直成为语文课的范文。由此,我想到如今已步入中年的著名散文作家赵丽宏的作品是否也可以多选几篇进入课堂呢?让赵丽宏的散文进入初中、高中、大学的课本之中,或者先进入学生暑、寒假课外阅读应该说是可以或者说是需要的吧。
当我将写有《遨游古今,流连忘返——读赵丽宏的散文集<</span>日晷之影>》一文的《星河泛舟》寄给他,收到了他的新书《青鸟》。这是一本名家名篇彩图本,中小学生课外必读书。本书收了作者记人、忆事、品自然、论人文的美文35篇。这些文章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见闻记录,表达对自然、社会、生命和艺术种种思索。尤其是《青鸟》这篇散文写道:下了一夜大雪。天刚亮,门缝里,悄然塞进一张沾着雪花的报纸来。“我捧着报纸,却看不下一行,那一团鲜亮的绿色,老是在我的眼前晃动、跳跃、飞翔。它仿佛化成了一只翩然振翅的鸟,飘飘悠悠向我飞过来……”“绿色的鸟,在广袤的田野里飞着。近了,近了——原来是一位送信的老人,骑着自行车急匆匆地过来了。”这是一个沉默寡言的老人,在农村送了几十年信。初恋情人的信都是通过老邮递员送来的。他想起杜甫的两句诗:“杨花雪落覆白萍,青鸟飞去衔红巾。” 青鸟,这神话中美丽的小鸟,自古以来便被比作传递爱情的信使,受到人们的赞美。人民的邮递员——你是最忠诚、最坚忍、最值得赞美的青鸟呵!尤其值得赞赏的是《青鸟》一文和一书,由著名画家汪钰元插图,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当我拿到赵丽宏的散文集《瞬间的迷惑》,看了《自序:我为什么写作》,88篇散文分为3辑:有他对往事的回顾,有他的人生轨迹,是他对历史、对生活、对亲情的思考和描绘,如《小鸟,你飞向何方》、《躲进书里》、《母亲和书》等31篇;有他对感受艺术的体会,还有一部分曾被人认为是“散文诗”的文字,所谓“风花雪月”是也,如《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诗意》、《天籁和回声》、《音乐的光芒》等38篇;有他漫游世界的屐痕,不过他不想简单地把它们称作‘游记’,因为他的思绪常常飞离他的游历之地,到更远的地方翱翔,如《晨昏诺日朗》、《周庄水韵》、《邂逅富士山》、《沉船威尼斯》等18篇。
这里,尤其要推荐的是写亲情的一组文章:《挥手——怀念我的父亲》是作者多篇写父亲文章中最完整的一篇。“深夜,似睡似醒,耳边得得有声,仿佛是一支手杖点地,由远而近……父亲,是你来了吗?骤然醒来,万籁俱寂,什么声音也听不见。打开台灯,父亲在温暖的灯光中间向我微笑。那是一张照片,是去年陪他去杭州时我为他拍的,他站在西湖边上,花影和湖光衬托着他平和的微笑。”从这最后一张照片,写到那天接到母亲告急电话,赶紧送走西安来约稿的编辑,拼命地骑着自行车赶到,还是晚了10分钟,他是子女中第一个赶到的,为父亲擦洗换衣,父亲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回想父亲的一生,有过成功,一个贫穷的佃户的儿子,靠着自己的奋斗,竟然开起了好几家兴旺的商店,买了几十间房子,成了使人羡慕的成功者。更多的是失败,他一直是一个名不副实的资本家, “文革”中被打成“黑七类”,自然度日如年。“记忆中,父亲的一双手总是在我面前挥动……我想起人生路上的三次远足,都是送我的。”从小学毕业去寄宿制中学,中学毕业去“插队落户”,考上大学去报到,他站在路上,远远地向我挥动着手……还有在新华书店签名售书的人山人海中,他远远地向我挥动着手。人生就像挥手一样,成为过眼云烟。“然而父亲对我挥手的形象,我却无法忘记。我觉得这是一种父爱的象征,父亲将他的爱,将他的期望,还有他的遗憾和痛苦,都流露宣泄在这轻轻一挥手之间了”。如果说“挥手”抓住了父爱的特征的话,那么“借书”、“藏书”是母爱的表现。《母亲和书》写道:“又出了一本书。第一本要送的,当然是我的母亲。在这个世界上,最关注我的,是她老人家。”他过8岁生日时,母亲还买了一本薄薄的小书《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给他。后来,常常从单位里借书回来给他读,有《水浒传》、《说岳全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等。中学毕业后,经历了不少人生的坎坷,赵丽宏成了作家。父亲把儿子的成功和骄傲写在脸上,母亲却从不夸耀。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下子变得很衰老。他一家三口带她出国旅游,话题很多,却从不谈书,以免让母亲尴尬。当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一套自选集,四厚本,一百数十万字,字印得很小,他便没有送给母亲。然而当去母亲家,母亲告诉他,前几天到新华书店去买了一套《赵丽宏自选集》。他一愣,问道买这书干吗?母亲回答道:“读啊。我读过你写的每一本书。”母亲带他到房间的角落里,那里有一个被帘子遮着的暗道,里面有一个书橱,“你看,你写的书,一本也不少,都在这里。”他过去一看,20年出版的几十本书一本也不少。其中好几本自己也找不到了。这大概是全世界收藏他的著作最完整的地方。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母爱更美丽更深沉呢?《我的舅舅》写了作者前往无锡看望90岁舅舅的情况,参加舅舅“董神父”晋铎60周年的庆祝活动,舅舅是无锡天主教的总铎,在无锡生活了20多年,教友们给他献花、握手、唱歌,为他祝福。作者脑海里涌出了一些和舅舅有关的往事。写这篇短文时,作者想起了一段名人之言:“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作者想舅舅应该无愧于这样的评价。作者笔下的《亲婆》对祖母的描写有井有条,对儿时的回忆也写得有声有色。一组写亲情的文章,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尊敬。
赵丽宏的散文集《瞬间的迷惑》,是“走进校园走近经典书系”9本之一,宣传词;“语文范本,最具中学生人气;名家名作,广为文学界关注。” 用文字抒发情志,展示灵魂的色彩,这是赵丽宏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文笔清丽,思想深刻,境界宏阔,耐人寻味。特别适合学生阅读。他的多篇文章成为各地中考、高考语文考试试题,三十余篇作品入选各种版本语文教材,是入选各种版本中小学语文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推荐本书:“跟随真诚的作家,走进散文园林,享受阅读快乐,采集人生营养,种好真善美的心田。”此书中,我最为欣赏的是《日晷之影》和《瞬间的迷惑》这二篇散文,一是奔驰历史长河的时间之梦,一是漫步沙漠戈壁的空间之梦,一篇写作历时一年余,一篇瞬间做梦三分钟,美妙的好梦成为美丽的文章,散文的标题成为文集的书名,真是别具一格,匠心独具。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这句名言深深地印在读者心中。而赵丽宏读书随笔《读书是永远的》自序中有一段话也很精彩:“在黑夜里,书是烛火;在孤独中,书是朋友;在喧嚣中,书使人沉静;在困慵时,书给人激情。读书使平淡的生活波涛起伏,读书也使灰暗的人生荧光四溢。有好书作伴,即使在狭小的空间,也能上天入地,振翅远翔,遨游古今。漫长曲折的历史和浩瀚无尽的宇宙,都能容汇于心,化作滋养灵魂的清泉。” 赵丽宏出版了70余部作品集,曾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首届冰心散文奖。读了赵丽宏散文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日晷之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青鸟》、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瞬间的迷惑》,我也很有同感,特别是三本书中都收有《日晷之影》这篇散文,尽管还有一些名篇重复入选,还是获得了一种美的享受。作为一个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员,应该推荐和评论,于是我写下了从《日晷之影》到《瞬间的迷惑》的题目,文章将在报刊发表,读了《日晷之影》、《青鸟》、《瞬间的迷惑》赵丽宏的三本散文集,给我的感觉是好书相伴,领略中外,遨游古今,流连忘返。
赵丽宏作品研讨会召开之际,我将刊登《亲情与音乐》、从《日晷之影》到《瞬间的迷惑》的《新普陀报》、《虹口报》赠送给组织者和赵丽宏本人。恐怕也是独一无二,为会议增加一点亮色。赵丽宏出版了70余部作品集,曾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首届冰心散文奖。读了赵丽宏三本散文集,给我的感觉是好书相伴,领略中外,遨游古今,流连忘返。
当我把此文的电子版和《星城书影------李汝保散文书评自选集》发给和快递给赵丽宏后,收到他的回复如下:
赵丽宏(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汝保先生:信和大作收到,谢谢您花费了心力评介我的散文。如有出版社出我的作品评论集,我会推荐。祝新春康安幸福!
2017年12月12日下午,由上海衡复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柯灵故居举办的“柯灵电影作品《不夜城》发表60周年电影展映会”在上海电影博物馆内隆重举行。
我特地带来几本《星火燎原----上海群众影评发展史一瞥》的书,此书起源于2016年2月28日《新民晚报》“夜光杯/记忆”刊发了我写作的《记忆“星河”话影评》,再收录上世纪80年代写作的电影导演、影视演员的专访、电影评论和论文。2017年1月16日《劳动报》“品位周刊”,刊登了《满天星斗,照耀着我们的电影——20世纪80年代职工群众影评盛况》8000字13张照片2个整版的文章。由于书中有孙道临主演《不夜城》,在电影《不夜城》放映前,我把《星火燎原----上海群众影评发展史一瞥》赠送给陈子善和赵丽宏,并且邀请赵丽宏到宣传牌前合影,我们上次合影是在16年前。我写作周涛、赵丽宏已经由重庆当代作家研究中心制作,列入名人传记《星路苍茫》选载10篇,书中包括《文学大师钱谷融牵动着我笔下的众多人物》写钱谷融及其反响47页。赵丽宏说微信朋友圈已经看到,并且让我到上海作家协会多来坐坐。16年后再合影,我《写作生涯36年,13本书,6友相助》刊登《新普陀报》。
·旧序重温,依然准确:·
《星城书品》重温17年前赵丽宏、郝铭鉴、王汝刚、强荧17的序
赵丽宏为《星光灿烂》作序《读书人的情怀》
和李汝保认识,是因为书。我的一本新书出版,他很热情地写了评论,他的书评写得有激情,也有自己的见解。他告诉我,他以读书为乐,而且常常写读书心得,是一位业余书评家。爱书者,自然会得到书的厚爱。现在,李汝保将他多年读书写作的成果汇编成集,准备交出版社出版,对于一位业余写作者,出这样一本书不容易,我由衷地祝贺他。
我看了一下李汝保的书稿,对他的写作状况有了大体的了解。他的写作,除了读书随笔,还有影视评论、人物特写和游记。我比较欣赏的,还是他的读书随笔,从这些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一个读书人的情怀,也可以看到一个爱书者的思想火花。李汝保的人物特写,写的多为文艺界名人,其中有不少“明星轶事”。这些文字,也许会使年轻的文艺爱好者产生兴趣。但他不是一般的“追星族”,他的特写和专访并非人云亦云,叙述和议论中常常有属于他自己的观点。他的写作内容,似乎有点杂,天南地北,中外古今,焦点时常在变,文章的形式也没有定规。这大概也反映了他的生活情状,这种“杂”,正是他的特点。杂家,其实也是一家,而且只有那些兴趣广博、热爱生活的人,才可能成为杂家。真正的杂家,应当是既博且精,凡有涉猎,都有精彩的见地。李汝保正在为此努力。
答应为李汝保的新书写序,却感觉有点语涩。多年前,我曾经写过一首诗,题目是《你们不会背叛我》,表达的是我对书的感情。我想把这首诗抄录在此,但愿李汝保和所有爱书者会因此产生一点共鸣。
是的,假如有一天
所有的朋友都离我而去
你们不会背叛我
永远不会,永远不会
你们已经铭刻在我的心里
已经沉浸在我的记忆中
在我思想的每一个角落
在我情感的每一根血管
你们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任何力量无法驱赶
你们博大美妙的形象啊
……
在黑暗的夜间
你们是灿烂的星辰
照耀我漫长的旅途
崎岖道路上哪怕只剩我一个人
被你们的光芒引导着
我不会寂寞,不会迷失
我的患难与共的朋友啊
怎能忘记在黑暗中
我们亲密无间交谈着
远离了那些仇恨的眼睛
只要一束油灯的微光
就足以载我随你们远走高飞
去寻找我憧憬的境界
我梦中奇妙的美景
……
是的,你们不会拒绝
任何人的求援和邀请
不管是豪华辉煌的宫殿
还是简朴寒酸的茅屋
你们都乐于访问
如果遇到知音
便敞开襟怀,一吐心曲
决不会有丝毫保留和矜持
如果只是虚伪地敷衍
视你们为附庸风雅的装饰
可有可无的门客
你们就永远紧闭心扉
成为千古不解的迷津
……
当世界喧嚣不安
浮躁的人群如碌碌蝇蚁
如采蜜的蜂群飘飞不定
你们却沉静如无风时的秋水
让我在澄澈的水面上
照见自己孤独的身影
我可以投身于你们的怀抱
在浩淼的碧波中奋臂远游
洗尽身上的尘埃
充实虚空的心灵
当我被颓丧的烟雾笼罩
你们也会化作轰鸣的惊雷
把我从消沉中震醒
你们是我的路,我的航道
我的生生不息的绿洲啊
……
我用目光默默地凝视你们
我用思想轻轻地抚摸你们
我用心灵静静地倾听你们
我的生命因你们的存在而辉煌
我的生活因你们的介入而多姿
岁月的风沙可以掩埋我的身骨
却永远无法泯灭你们辐射在人间的
美丽精神啊
……
(作者为著名作家、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