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明新著《环游中国》即将出版---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吴稼乐作序

http://s16/mw690/002yoA8Izy7ayaTWt67cf&690
http://s12/mw690/002yoA8Izy7ayaUTAsX9b&690
http://s11/mw690/002yoA8Izy7ayaW23Ee9a&690
http://s10/mw690/002yoA8Izy7ayaWS1aVd9&690
http://s5/mw690/002yoA8Izy7ayaXCHRO74&690
序
霞客为仰,侠游之旅
吴稼乐
鲁明是平凉中学小我两届的校友,准备出版此书时,他说“环游”退休后的个人爱好,而且形式是“发小同学”的共同活动,因此请学长写序比领导或名人更为合适,就此,盛邀我完成此任,虽感文笔拙笨,但忝为学长,不得不欣然从命
“路明”就是张鲁明。2016年6月,他与发小同学沿着边境线“环游中国”,一路之上,每天以路明之名在朋友圈中发送纪实的照片和文字,正所谓:一路游,写一路;一路景,论一路;一路访民俗,一路纪先祖。一路惊险,一路豪迈,一路“咔嚓”摄美景;一路墨笔展情怀!我们在关心他的行程同时,每天读着这些生动的环游纪实,真有“一望无垠,闻出芳香;山谷之间,触摸仙侠。深峡俯瞰,领悟心像;看图识字,胜似共翔!”之感
明代有个徐霞客,少年时曾经希望学而优则仕,无奈功名之路难通,于是“霞游天下”历时30余年,遍游当时14个省份的名山大川,还不断进行考证纪实,终成世界级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之美名,《徐霞客游记》流传甚广,至今给人们巨大影响,今日鲁明和发小,历时近5个月、跨过18个省市区、以四个年逾60老爷叔之躯,四个轮子一辆车之装备,沿边沿疆遨游中国陆地之东南西北极境,艰苦跋涉,玉汝于成,又用数月时间整理出《纪实》,放眼国内,尚未见先例,我赞叹:子有徐霞客之风骨,此系现代侠客游!
我与鲁明不但是学友关系,一直保持着纯真的同学情谊,十多年前,他还曾经受区委派遣,到我所在单位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处挂职,我们又成为两个相邻处室的的同事,从那时起,相互的工作,思想,人生感悟交流越发密切,路明情怀正义,坦诚待人,他不仅很好的具备相应领导岗位的素质,对经济现象研究和国资国企管理也不少独到的见解,且不懈思考多有论文发表。尤其是他对近代中国史,对红军长征史十分爱好和钻研,对重要事件的历史成因和所处的地理环境常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常常不输专业学者,使我等颇为赞叹!我想,成功壮举的实现应该早就有了基础了吧。
对他们环游,我和其他同学一样,都认为是一桩了不起之事,因此自始至终予以关注并与其一起分享快乐,我们很多人几乎每天都要等待路明发出的日记并认真阅读后才会入寝,我则一直未停的予以点赞以示支持,借此,也把与他们在环途中的互动微信择十条供大家分享:
当他们徜徉于赛里木湖美景时,我赋言:“看山读山,看水读水。山
水之间,奥秘无限。人生视野,极尽短浅,唯有亲历,心胸长远。山顶洞天,茫茫草原。是画也是景,是色也是情。照相拍不够,更雄采花人!”
当鲁明描述翻越著名的新疆界山达坂和逗留于班公错湖时,我写到:“达坂之间,藏维分隔。湖水之间,咸淡两隔。分水岭说,见证成真。老天开眼(云彩中有天眼),护驾闯关!”
当得知鲁明的亲属以及8位校友一起赶到乌鲁木齐助威鼓劲时,
我勉励:“家庭齐上阵,没有另一半的支持,壮举只是空话。朝霞五彩滩,激动八员将,不枉走一遭,青史映余生!”还用上海话对他们点赞:“太美了!啥宁策划的啦?一只鼎了呀!比迭格张艺谋导演得更来晒!哇塞……
当鲁明讲述传播在西藏的一段爱情传说时,我写到“爱情与战争是历史传承的永恒主题,是人性的真实诠释。西藏美景令人神往!你有神胆,你有健魄,你有执着,最关键的是你有成功的行动表明你是当代的汉子!”
当看到鲁明他们在西藏的中印边境与印度兵隔轨(麦克马洪线)握手照片时,我感慨道:“上海仍是短袖夏装,你们已经风雪兼程。中印摩擦不断,你们隔轨握手——外交家的旅行!
缺胆不缺行动!仍在海拔5千米,日行8小时,牛!
当鲁明讲述云南惠通桥抗战史时,我写到:“桥梁是连接生死
的纽带,卢沟桥也好,惠通桥也好,最近报道马占山东北抗日的嫩江桥,都成为抗敌的桥头堡。你们一路走,一路熟读全面抗战史,棒棒!”。
有几天微信中常出现他在通往上海的国道时多有感慨思绪,我便及时鼓劲:“鲁朗”小镇,一不小心读成鲁明小镇!驶在318国道,想家味道亦属正常!英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钦佩!”;山体滑坡,千万小心!路程过半,斩获已经满满!”
国庆节里收到了他们走在川藏线“72拐”的报道,我再给他们撑劲:
“72拐由72个胆子的四个上海老爷叔自驾闯越!看到你们在悬崖边驶过,很难想象你们总龄250,钦佩之情悠然而升!能玩4千米高以上的长途跋涉,你们玩出了精气神!祝国庆节快乐!”。真所谓“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
了解鲁明成长经历的人可能知道:少时磨难,农场锻炼五载、17棉历练、求知就学遭坎坷、处理“伊格尔”之乱局,到政府部门也遇经济工作,党务工作多交叉互换且岗位重要需敬业勤奋之际会,形成了他现在的干练、果断和成熟。还有,他的不倦学习形成了较好的文字功底,其实,这些都是他今日能够实现此番环游壮举充分和必要的条件!
很早以前,鲁明就提出了退休后有时间保障,能与志同道合朋友环游祖国边疆或走“长征路”的想法。可惜具体计划出来后,许多人难以践约,毕竟这是一项集体力、精力、脑力、毅力和时间于一体的行动。但他能说到做到,几个同学好友也或积极参与,或中途前往鼓励,关注和支持他们的粉丝也是火爆。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不但做了出发报道,还每周跟踪报道达20集,这真是十分难得之举,我也是粉丝之一,几乎每天晚上静静地等待他的微信,从照片、文字、录影中汲取知识和营养,分担、分享他们的艰辛与快乐。我为有这样的学友而自豪
鲁明,你学有当年霞客之风,而今终圆侠游之旅梦,吾等为你高兴,为你赞叹,为你骄傲----值此你将环游中国的微信日记编撰成《环游纪实》之际,特此为序
也希望朋友们能与作者共同体验环祖国边境自驾游带来的幸福感,请悠悠地沉浸下去……。
备注:
【1】清·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唐·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