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2024-04-10 09:52:13)


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一、什么是倾听呢?

 

倾听就是指细心的听,倾听习惯较好,幼儿的学习效果就佳,倾听习惯较差,幼儿的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在社会领域中指出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的习惯,其实也包含了认真倾听别人把话说完的礼貌习惯。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运用方式,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而许多幼儿不善于倾听,影响了他们在人际交往时对语言的理解水平,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其他语言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幼儿期,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尤为重要。

 

二、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内容

 

在我国幼儿语言教育过程中,幼儿倾听行为的培养,其着重点应放在幼儿对汉语语音语调的感知和对语义的理解上,通过教育,逐步帮助幼儿建立起以下三种倾听技能:(1)有意识倾听,集中注意地倾听;(2)辨析性倾听,分辨不同内容的倾听;(3)理解性倾听,掌握倾听主要内容、连接上下文意思的倾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重复和练习,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基本做到:(1)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集中注意地听,看着对方的眼睛,注意口形、表情和姿势,作出相应的反应;(2)别人在说话时,能保持安静,有礼貌地倾听;(3)能辨别不同的音素、声调、语调;(4)能听懂并执行别人对自己提出的指令、要求;(5)能听懂普通话,能辨别普通话与母语(民族语、方言)的不同发音、不同表达方式。

 

三、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方法、途径

 

1、创设倾听的环境与条件。

 

人在清醒状态,80%的时间是在听,通过听觉了解世界。为了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要为幼儿创设倾听的环境,如在幼儿入园、离园的时候以及饭前饭后的空余时间,给幼儿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儿歌、故事、轻音乐的录音,也可以由教师或幼儿讲故事等;在幼儿散步或外出参观时,注意让幼儿倾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风声、雨声、雷声等)、倾听各种动物的声音(猫、狗的叫声、蝉鸣、虎啸等)、倾听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汽笛叫、喇叭响、自行车清脆的铃声等)……,幼儿听后,引导幼儿模仿、讲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在国外的幼儿园普遍重视听的训练,注重为幼儿创设听的环境和条件,在每个年龄班,都有练习的设备,4岁班、5岁班,都准备了图书与耳机,幼儿边看图书,边听耳机里传出正确、动听的语音讲述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为幼儿提供模仿的对象。

 

2、利用语言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倾听习惯。

 

幼儿园中的语言活动主要有谈话、讲述、听说游戏、早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五种活动,每一种活动对幼儿倾听技能的培养有不同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其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1)谈话活动,有利于帮助幼儿学会安静地倾听他人的谈话,不打断别人的讲话,养成主动积极、集中注意、耐心的倾听习惯;有利于从倾听中分辨说话人声音的特点及声音所表现的情绪;有利于在倾听迅速掌握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及时捕捉有效的语言信息。

 

2)讲述活动,有利于幼儿在讲述活动中听别人的讲述,发现异同,从中学习好的讲述方法。

 

3)听说游戏,有利于幼儿学习听懂教师对有关规则的讲解,准确地把握和传递有细微区别的信息的能力。

 

4)早期阅读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喜欢听成人讲述或朗读图书的内容,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5)欣赏文学作品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儿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初步感受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及其构成因素。

 

3、对幼儿不同倾听能力的培养。

 

调查表明,幼儿的倾听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和技能差异,不同年龄的幼儿对不同的倾听技能的掌握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与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在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时,要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小班要注重幼儿的有意识倾听技能的培养,让幼儿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讲的内容上;在中班应侧重辨析性倾听技能的培养,提高幼儿对不同内容的分辨能力;在大班要着重对理解性倾听技能的培养,为入小学学习打好基础。

 

1)幼儿有意识倾听技能的培养。

 

幼儿因其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要培养幼儿的有意识倾听技能,教师必须在组织活动时,选取生动有趣、能吸引幼儿倾听的内容让幼儿倾听,并在倾听的基础上让幼儿多模仿,增强其趣味性。如教师在选取的故事中增添模拟声音(各种动物的叫声、自然界存在声音的等),既让幼儿听,又让幼儿模仿,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倾听活动。

 

2)幼儿辨析性倾听能的培养。

 

教师可以录制一些幼儿熟悉的声音(如小河的流水声、建筑工地上的机器轰鸣声、马路上汽车驶过的声音等)让幼儿仔细听,并能辨别出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分辨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敲鼓的声音、碰铃的声音等)和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发出的声音以及不同情绪、不同特点的声音让幼儿在倾听的基础上,模仿并区别出各种声音的不同,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

 

3)幼儿理解性倾听技能的培养。

 

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向幼儿提出一些要求,如听指令做动作、传话给别人、带着问题欣赏文学作品(如,有一位教师为了让幼儿理解动物争霸的含义,先向幼儿提出问题:动物争霸是什么意思?有的幼儿说是把爸爸争过来的意思,有的幼儿说是蒸爸爸的意思,有的幼儿说是把爸爸抢过来的意思,在孩子的争吵声中,教师没有急于告诉幼儿答案,而是建议幼儿:让我们听听故事中是怎么说的吧,引导幼儿自始至终带着问题听故事,通过边听故事边思考,真正理解了动物争霸动物比谁厉害,是动物比本领,看谁的本领大,是动物争地盘,看谁最霸道等意思。)等途径,让幼儿在听的过程中,理解一些规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在学会理解性倾听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听觉的作用,为以后入小学的听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家园配合,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对幼儿各方面的培养离不开父母的配合,家园共育,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在幼儿良好倾听习惯养成过程中,家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师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一方面,可以将每天教给幼儿的故事、儿歌的录音带提供给家长,让家长在家中播放给幼儿幼儿听;也可以将有关的故事、儿歌的书面材料复制给家长,让家长在家中读给幼儿听,或请幼儿在家中复述时,家长有所参照,巩固幼儿园中学到的内容。

 

另一方面,请家长利用双休日、假期,带幼儿外出参观或旅游,拓宽幼儿获取知识的渠道,如,在春天,聆听春雨滴嗒滴嗒的声音;在夏天,聆听蝉鸣、蛙叫的声音;在秋天,聆听秋虫的吟唱;在冬天,聆听雪花沙沙的声音等在大自然中锻炼幼儿的倾听能力。也可以带幼儿到人多的集市或商店,体会人声鼎沸的感受;带幼儿到图书馆,体会鸦雀无声的感受等在大社会中锻炼幼儿的倾听能力。通过一系列活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提高其对声音的分辨能力,为模仿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要依靠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来培养,更离不开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配合,在幼儿语言教育过程中,希望广大幼教工作者和广大家长,一定要重视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为幼儿更好地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