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海报的创设与教师视角的转变

(2023-03-02 09:20:29)

  摘要:儿童海报是主题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的展示。现有的儿童海报基本都是“老师个人办的儿童海报”,以教师的教学逻辑为主要线索,缺乏儿童的参与。在以儿童为视角的游戏化课程改革中,如何解放教师,成就儿童成为教师思考的出发点。从教师的儿童海报到面向儿童的主题海报的转变是我们努力探索的方向之一。我们相信,孩子们只有更多地参与到主题的实施中,才能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儿童海报;教师视角;转变

引言

儿童海报以儿童自身为叙事视角,通过儿童自身的图像、绘画、符号等表现形式,记录和呈现儿童对主题活动的理解。儿童海报是儿童个体、群体或团体在主题活动中的学习轨迹,反映了儿童的认知特征、同伴关系、学习质量、表征风格和情感曲线,是儿童珍视和关心的学习成果。儿童海报一般以主题活动中儿童的问题为亮点,以儿童在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为暗线,关注儿童的经验变化和反思,这不仅是儿童记录自己精彩的时刻,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一、儿童海报现状

儿童海报是给孩子看的,还是给老师看的?儿童海报的设置是否应该考虑到儿童的可持续发展?什么是真正属于儿童的儿童海报?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从传统的儿童海报到儿童海报的转变,不仅打破了儿童面前的墙,也从教师的定位转变为儿童的立场,促进了儿童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进程。

(一)教师的被动任务

每个老师都熟悉儿童海报。传统的儿童海报通常由老师领导。主题确定后,教师将设计相应的儿童海报,并粘贴与主题活动相关的照片、材料和问卷。有时,为了应付各种检查,老师会提前准备制作儿童海报所需的各种材料,并为每个主题保留所需的位置。这些工作既费时又费力,也使教师感到有限。如何解放教师,实现儿童,从教师的被动生产到儿童的主动创造?我们主张应赋予儿童创造的主动权,他们应根据小组活动的内容,借助图片、符号和其他表征,记录自己感兴趣或惊讶的时刻,让儿童海报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活动,实现从“被动的老师”向“主动的孩子”的转变。

(二)环境创设的工具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儿童海报的创作往往演变为“仅供教师使用的儿童海报”,儿童看不到也够不着。原因是老师认为和孩子一起参与儿童海报的创作会花更多的时间。为了节省时间,老师们会尽他们所能。他们会用自己的美术技巧,创作出各种精致华丽的儿童海报,让儿童海报尽可能多的起到观看的效果。事实上,真正属于儿童的儿童海报需要儿童作为主人参与其中。他们通过图片和符号在主题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呈现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过程。

  (三)教学逻辑的设计

  制作儿童海报的目的是促进儿童与儿童海报之间的对话。然而,传统的儿童海报创作往往是按照教师主导、反映教师思想的教学逻辑来设计的。其次,儿童海报的内容不够生动。在设计儿童海报时,教师更注重教学功能,而忽视儿童活动的呈现。即使有一些儿童作品展出,也是老师“精心挑选”的结果,儿童的参与度很低。大多数儿童海报是老师对主题活动的材料和照片进行机械分类,然后应用模板进行剪切和粘贴的结果。

二、反思:充满“儿童性”,彰显“儿童感”

(一)“趣”环境,让儿童立场看得见

  我们一直强调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要回归孩子,环境创造要坚持孩子的立场。儿童海报促进儿童角色的改变。他们不再是现有环境的享受和体验,而是参与者和创造者。儿童有权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学习空间和游戏空间,让环境充满他们的设计,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让他们的想法被表达出来。这就是环境中的“儿童立场”。在小组活动的推动下,儿童海报也将不断丰富和更新,呈现出生动活泼的“趣味”环境,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支持。

  (二)让儿童权利看得见

  在传统的儿童海报创作中,教师主导着环境创作的各个方面,忽视了儿童的想法和兴趣,实际上剥夺了儿童的学习权利。儿童海报主张应赋予儿童学习权,并应通过儿童小组的讨论和协商决定展示方式。在记录内容方面,儿童独立记录主题活动中的精彩时刻;在生产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他们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成长的过程。儿童海报让我们找到一个独特的孩子,完整的孩子,全新的孩子。

  (三)“真”表达,从传统儿童海报的创作到儿童海报,让学习质量可见,是一种突破和创新,是一种视角和立场的转变。在制作儿童海报的过程中,孩子会有意识地发现问题,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看、听、问等方式收集材料进行创作,养成收集、整理、记录的良好习惯,提高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艺术表达等能力,养成勇于探索、认真专注、同伴合作、想象和创造的学习品质。  

三、儿童主题海报创设的方法

(一)内容选择

儿童海报应反映儿童的观点,并创造自己的内容。对于儿童来说,儿童海报不一定是主题活动的完整展示,而是根据他们的兴趣点展示他们难忘的“神奇时刻”或精彩时刻。

例如,在中产阶级主题活动“神奇垃圾”中,儿童海报的创作不再从头到尾呈现垃圾的角色、分类和再处理等清晰的教学线索,而是从儿童的体验出发,遵循儿童的兴趣。探索“垃圾车如何带走垃圾”、“厨房垃圾如何回收”以及一系列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时刻。孩子们通过图片、符号等表现,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设计自己的“魔法垃圾”海报。

(二)设计逻辑

基于儿童立场的儿童海报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儿童的问题是什么,儿童的探索是如何进行的,儿童的发现是什么。因此,儿童海报需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例如,随着“电影”主题活动的推进,孩子们有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电影票需要包含什么信息”,“电影院工作人员如何分工”,“3D眼镜和电影院里的其他眼镜有什么区别”……鉴于这些问题,老师鼓励孩子们用儿童海报的方式记录下来。它记录了孩子们不断反思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促进儿童真正的发展。

(三)呈现方式

儿童海报的呈现方式应该多样化。我们要突破以往的固定思维,从平面创作转向立体创作,给孩子更多的展示空间,比如漫画风格、折叠式、屏幕风格等。我们也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展览来呈现儿童海报,比如不同规模的展览、不同长度的展览、不同形式的展览等。在呈现儿童海报时,要鼓励儿童充当主持人,策划自己的展览,从撰写海报解说到门票设计再到家长邀请函的设计,从而在设计策划过程中提升儿童的创作能力和同伴协商能力,激发儿童的参与热情。

结语

儿童海报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信息反馈活动。教师的作用是“抓住机遇,在适当的时候推动它”。我们相信,孩子们只有更多地参与到儿童海报创作中,才能更好地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