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索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幼儿园自然资源的利用

(2021-02-28 20:55:23)

一、 “树”主题系列活动

幼儿是主体,是积极的、主动的和创造的,课程要聚焦幼儿的多感官参与,多样性的活动。课程资源具有区域化特点,要关注幼儿园现实的条件和资源,充分挖掘周围的课程资源。望亭中心幼儿园靠近北太湖旅游风景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园内种植了多种绿植,幼儿在户外活动时非常喜欢亲近和观察。结合地区资源和课程游戏化的精神,围绕“绿色教育、快乐成长”为办园理念,在“实施绿色教育,体验教育幸福”的办园目标指引下,围绕“树”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活动。

教师要关注课程实施中生成活动与预设活动的结合,所有的预设安排都应该坚持从幼儿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提供丰富的游戏和操作材料,根据主题变换、幼儿兴趣、发展目标及时调整、更换、充实游戏内容。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提供自由自主的游戏机会。利用自然资源,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参与游戏,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幼儿都具有亲近自然的天性。自然环境能为幼儿了提供丰富的活动题材和材料。这些自然风光和生活实践,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一)、预设活动:《大树的奇思妙想》

教育要回归自然,幼儿园邻近太湖,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了让幼儿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探究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和动手创作能力,围绕“树”这一课程主题,开展了《大树的奇思妙想》亲子制作活动。

家长和幼儿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十分热情,带来的树叶种类繁多,颜色亮丽。家长陪伴在孩子身边,引导他们自主选择叶片的大小、油画棒的颜色,让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树叶大小,形状和颜色的不同。在剪树叶的过程中家长让孩子尝试自己去剪,或者把大致轮廓剪下来,再进行修饰,给孩子自己动手尝试的机会。家长创意无限,凭借丰富的想象和自身的特长,和幼儿一起创作出富有趣味性、艺术性的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家长和幼儿都感受到了亲子共同创作的乐趣,幼儿提高了动手能力,丰富乐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与自然也有了更紧密的联系。

《大树的奇思妙想》亲子制作活动,充分体现了将“教育回归自然”的教育思想,开阔了幼儿的眼界,增长了幼儿的知识,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探究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和动手创作能力,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自然资源带来的无限创想和乐趣。自然物很多,是取之不尽的,可以说每一样都有其价值,关键在于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二) 生成活动:《一起来植树》

生成性课程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游戏化的精神,它以幼儿的兴趣和经验为生长点,以幼儿为探究主体,以教师的观察为基础,以适宜性策略支持活动,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在幼儿身上可以充分得以体现。

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有很多,但并非所有的兴趣点都有探究的价值,或者能够转化为幼儿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发深入的学习。教师需借助观察,对幼儿零散、偶发的兴趣进行价值判断,然后通过材料或情境创设,由“兴趣”引发真正的“问题”。 生成性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并不是既定的,也并非来源于教师的“异想天开”,而是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生长点,为了帮助幼儿解决真正的问题来设计,这也是贴近幼儿实际、尊重幼儿主体性的体现。如何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呢?当然是观察,观察是教师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一日活动的午休时间到了,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来到户外散步。春天到了,许多树木的枝干上都开始发芽长叶,幼儿看见了都忍不住瞧一瞧、摸一摸,钻到大树底下玩游戏。不一会儿,传来了大声讨论的声音:“这棵最高的树是我的!”“那这棵叶子长得最多的树是我的!”……幼儿在争抢大树的所有权。可是这些树木不是自己种的,都不能算是自己的,这可怎么办呢?幼儿觉得要在幼儿园里种下一棵属于自己的小树,然后照顾它茁壮成长成一棵大树。那要种哪一种类型的树呢?怎样才能把树种活?照顾树木的方法有哪些?幼儿围绕这些疑惑和同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通过观察,教师发现幼儿对于“种植一棵属于自己的小树”非常感兴趣。马上就要植树节了,为了让幼儿了解植树节,树立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培养爱护绿色环境的良好习惯,结合幼儿的兴趣,生成了本次活动《一起来植树》。

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树木,了解树干的外形特征,树叶的颜色和形状,是否长花朵,花朵是怎样的,是否有果实,果实是怎样的,树根的特点。然后用绘画的形式下来,家长帮忙写上文字说明。幼儿和家长齐心协力,相互配合,从选位置到挖坑、放树、填土、浇水,每一个环节都干得井井有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棵棵小树精神抖擞地挺立在幼儿园中,等待他们的,是幼儿的悉心照料。

大自然总是给我们带来惊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幼儿总能收获到意外的惊喜和书本之外的知识。在悉心培养树木的过程中,幼儿个个忙得不亦乐乎,主动参与“护绿”的活动中,亲身感受劳动的乐趣,懂得爱护环境,从小做起。

 爱护环境,《一起来植树》让幼儿体会到了种树以及照料树木的辛苦,明白了树木对环境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体现了家长和幼儿热情积极的参与精神,用实际行动增强了绿色环保意识,同时也促进了亲子之间的互动,让“呵护一草一木、保护大自然”的理念根植于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树,不仅供给我们生活所需,也带给我们美好的童年记忆。一棵树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区,它容纳、孕育了许多其他的生命。开展“树”的主题活动,能够提供给孩子亲近树、认识树,甚至爱上树的机会。让幼儿看到、听到、闻到、摸到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树,让幼儿和树有从容相处的时间,让幼儿用他们天生的好奇心与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树的种种样貌与内涵。总之,不仅让幼儿探索自然环境中的树,而且让他们喜欢以艺术形式去表达对树的认识,真正可以和树做朋友。

二、生成活动:《丰收的小菜园》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收获的各种蔬菜、瓜果、对幼儿来说非常的熟悉,给幼儿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操作的机会。田野是幼儿活动的一方土地,幼儿亲自采摘的瓜果、蔬菜又是很好玩的操作材料。当我们专注它时,会发现自然材料所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然后把这些自然教育资源,渗透到幼儿园教学的五大领域中,贯穿整个主题教学活动。在主题中,小菜园里的瓜果、蔬菜能让幼儿体验农民秋季收获的喜悦,感受农民伯伯种植、培育、采摘的辛苦。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中进行的,要珍惜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的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幼儿在平时散步时会路过幼儿园的小菜园,发现小菜园里种了许多蔬菜,这些菜已经慢慢长大成熟了。有的幼儿就说,“我们可以摘了拿回去炒了吃。”当教师问幼儿,“你认识菜地里的菜吗?”有的说不认识,有的说认识一种,于是教师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开展了采摘蔬菜的活动

教师通过出示PPT、谈话等方式向幼儿介绍了秋天田地里各种蔬菜,幼儿学会辨认各种蔬菜,有小白菜,小青菜,蓬蒿,大蒜,葱等,知道了蔬菜的生活习性,并且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

在集体教学中教师提出:怎样才能让蔬菜长得健康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幼儿的思考,他们通过交流讨论和观看视频来了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另外在采摘前,教师会请幼儿来说一说采摘需要用到的工具。个别幼儿由于见过奶奶摘菜,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要用小铲子,剪刀 ,小篮子摘菜。幼儿第二天就从家里带来了一些工具,大家开心地准备去摘菜。

在采摘的过程中,幼儿小心翼翼地利用工具,将蔬菜从泥土里拔了出来。有的拔出来很费力,就会有幼儿帮忙,大家一起齐心协力的将蔬菜采摘下来,这里也体现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大家伙把摘的蔬菜带回了班级,幼儿说,“我有时候看见奶奶会捡菜,把发黄的叶子去掉。”于是大家伙开始了捡菜、分类摆放,看着满满一篮子的蔬菜,感受到了劳动收获的喜悦。有的幼儿说:“你看着这个青菜的根好长啊,可以吃吗?”根据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还可以生成下一个阶段的活动

《丰收的小菜园》活动充分利用了园本资源,教师抓住平时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合理利用,创设让幼儿主动投入、积极互动的环境。让环境会说话,把《指南》的目标蕴藏在环境之中,让幼儿通过与蔬菜的互动,探究蔬菜的营养价值,体验采摘的乐趣。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生活化要求我们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关注幼儿的生活,依靠幼儿的生活经验来实施课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