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Camellia
Camellia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54
  • 关注人气: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班科学:罐子里的声音

(2018-05-24 09:30:16)

主题活动:罐子里的声音

问题由来:

早晨的区域游戏时间到了,幼儿分别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区域。在超市的幼儿正在整理饮料瓶和食品罐头。突然有一个幼儿喊了一声:“罐子里有定西!”另一个幼儿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来摇摇看,有声音。”一旁的幼儿摇了一下确实有声音,打开一看,里面不知是哪个调皮鬼放的橡皮。这名幼儿拿起其他罐子摇了摇,发现一个罐子也发出了声音,边大声说到:“快来看,这个罐子里也有橡皮!”几名幼儿凑过去,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豆子,大笑道:“你骗人。”摇罐子的幼儿很委屈,找我问道:“老师,为什么两个罐子都有声音,打开来一看放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呀?”听到这边的动静,一部分幼儿好奇的把小脑袋凑上来。我笑着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趣,老师也有点伤脑筋。回家后可以先去问问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答案,然后再把你们的发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好吗

生成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

小班科学:罐子里的声音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2、引导幼儿根据指示牌要求行动,并能随音乐较有节奏的表演。

  3、让幼儿体验声音给人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罐子32个、红豆若干、瓜子若干、大米若干。

  2、指示牌红豆、大米、瓜子

  3、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空罐子,摇一摇。

  师:看看今天陈老师带来了好多好多的罐子?

  师:罐子里面有东西吗?(幼:没有。)

  师:你怎么知道没有?(幼:没有声音)

  师:没有声音可能罐子里没有东西,打开罐子看看到底有没有东西哦!

  2、老师转身在罐子里放进一个瓜子,摇一摇

  师:陈老师要来变魔术了,你再来听听里没有声音?

  师:现在里面有东西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幼:有声音所以有东西)

  3、教师小结:有声音了,有声音就是里面有东西了对吗?

  (二)、听一听、猜一猜。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1、游戏挑罐子——教师请幼儿用耳朵找一个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师:我这儿呀有这么多的罐子,考考小朋友的耳朵谁的最灵?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罐子都封住的不可以打开的噢!今天用耳朵找一找哦。

  师:谁的罐子里有东西的?

  师:罐子宝宝保护好,罐子宝宝一直发声音声音也会哑掉的哦!

  2、听辨声音,为自己的罐子找声音相同的朋友,教师根据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成三组坐下。

师:罐子宝宝都有声音吧?里面的声音一样吗?听听看,你的东西和他的东西一样吗?让我们来给罐子宝宝找朋友。

  选出一名幼儿找声音相同的罐子宝宝。(注:先请一个罐子里是瓜子的宝宝上前,因为瓜子的声音最容易辨认。)

  师:我们先来请一个朋友,给你罐子里的东西找一个好朋友,找不到好朋友很孤单的哦,仔细听哦。

  师:先听听他的,他来给你找了,谁是他的朋友?是他好朋友赶快站上来。

  教师拿大米罐子找朋友,因为大米与瓜子声音差别大

(三)延伸活动

     师:除了老师带来的红豆、瓜子、大米,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可以放进放进罐子里的东西,它们发出的声音会是一样的吗?小朋友们可以在家做实验,也可以带到学校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探究一下。

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的出发点主要是教材、大纲而不是幼儿这导致幼儿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动机。所以教师要改变出发点去寻求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内容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活动。孩子天生对世界万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幼儿感兴趣的许多事物和探究的问题就暗含着教育价值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要倾听、关注幼儿的问题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抓住教育契机在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上开发、生成科学活动。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形成儿童感兴趣的科学活动促使儿童进一步探究。

活动中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来自孩子的信息。能真正投入到活动中去,和孩子们一起同生共长。善于倾听孩子、懂得包容孩子、学会支持孩子。当孩子对话题产生兴趣时,教师用接纳的意识面对孩子的生成活动,并热情积极地以一个学习者、建构者的身份参与其中,

教师在支持、参与、提升的过程中对幼儿的话题内容进行了价值判断,及时进行了调整和延伸,教师在活动中既满足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又推动孩子的学习向纵深发展。

教师能做到对幼儿的经验加以统整和提升,在活动中教师能出幼儿的经验出发,然后给于支持和总结提炼,帮助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经验,很好的诠释了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的角色

策略:

案例中教师通过对话“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趣,老师也有点伤脑筋。回家后可以先去问问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答案,然后再把你们的发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好吗”教师故意把自己作为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让幼儿通过自主分享,自由探索,始终让幼儿保持积极的态度去探索,推动幼儿的学习,提升幼儿的经验。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用一种有趣的方式巩固科学探究的结果。延伸活动环节,教师把探究的内容扩大,不局限于集体活动中的三样东西。引导幼儿用其他的东西来做实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培养同伴之间的合作分享与交流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