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发:《新父母学校》(刘良华)读书笔记(三)

(2013-07-03 05:09:09)
标签:

游戏

分类: 关于教育

《新父母学校》(刘良华)读书笔记(三)

——第三讲 成长的关键期

张岸柳

成长的关键期:3岁之前、9岁之前和13岁前后

一、3岁之前:“早期智力开发”还是“消极教育”?

“潜能递减法则”——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能力的实现就越少(早期教育专家木村久一)。

如果“潜能递减法则”的说法是成立的,人们就有理由关注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消极教育”——你开头什么也不教,结果反而会创造一个教育的奇迹(卢梭)。

父母应遵循孩子生长的自然规律。先丰富孩子的感性,再发展孩子的理性。

一种良好教育的优异成绩就是造就一个有理性的人,正因为如此,人们企图用理性去教育孩子……在辽阔的思想的原野中,它不可能找到理性所指引的道路,因为那条道路的痕迹是这样的模糊,就连最好的眼睛也难于辨认出来。所以,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偏见。

无论父母多么有责任感,父母并不能解决孩子的所有问题,有些问题只能交给时间去解决。

“消极教育”也意味着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不纵容孩子。

0~3岁的孩子依然处于动物阶段,他需要过类似“动物世界”的生活——在孩子0~3岁期间,母亲的作用大于父亲——只要能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玩”的时间和亲子之间相互“爱抚”的空间,“早期智力开发”越早越好。

在孩子3岁之前,父母的主要任务不是开发智力,而是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玩”的时间和亲子之间相互“爱抚”的空间。

孩子有自己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方向……你很爱你的孩子,但你就是不可以长时间地看着她。出生之后,他不愿意受你的控制,甚至不愿意接受你的过度看护。

守望你的孩子,这是你的责任。你不可以走得太远,也不可以走得太近……她就在离你不远的地方,她有了安全感,她安全地居住在她的大地上。你不可以高举“看护”或者“爱”的名义,做干涉她自由生活的事情。

无论是猴子、鹰,还是孩子,最高贵的品质是“独立”。

孩子独立之后,她独自面对这个世界,她独自承担她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是人必须经历的一个状态。

像一只猫被人带到了一个陌生的房间后就开始西闻闻、东嗅嗅,不放过每个角落和每件家具。这就是正常而纯朴的好奇心。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能使最有智慧的成年人感到惭愧。

既有独立性,又有了好奇心。这孩子就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人。

二、9岁之前:“制定规则”“情趣生活”“自食其力”

1、为孩子制定规则:让9岁前后的孩子身边有一个权威型父母和“重要他人”

在孩子3岁之前,母爱比父爱更重要。3岁之后,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父亲的出场将给孩子带来力量、规则、秩序、挣扎、抵抗、意志力、理性。

必须让孩子在9岁之前学会理解规则并遵守规则。制定规则之后,父母就退居到守望的位置。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她百依百顺。(卢梭)

权威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成为适应能力最强的人,他们能够做决定、遵守规则、善于与他人合作。

权威型父母实际上是那些有“威信”的父母。生活中的爱与怕让孩子既享受父母的爱,又保持对规则的敬畏。

喋喋不休,不如三言两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不要过分依赖语言的劝说。如果没有威信作为教育的前提条件,劝说越多,则越令人厌恶。

2、“以美誉代说教”:让孩子过有情趣的生活

家庭教育虽然艰难,但并不复杂。教育的目的只有三个:德、智、体;教育的方法只有两个“根本大法”:一是美教;二是劳动教育。

美育就是让孩子过“有情趣的生活”,让孩子过“美的生活”,让孩子“艺术化生存”。

让孩子保持灵气和好奇心的最好办法是:让孩子每天都有属于自己的可以用来“玩”的时间和空间。

自由的时间不仅对孩子的成长重要,他对所有人都重要。智力上的神童,常常以剥夺性格和身体的成长为代价。

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断力之前,不让孩子有过多的伙伴,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惯。

父母可以让孩子倾听或阅读人类历史流传下来的所有美好的童话、神话或民间故事。以故事培育孩子的性格。

“西方故事”隐含了三个关键元素:“美德故事”、“智慧故事”、“身体故事”,与之相应的品格是善良、智慧与勇敢。

《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和《一千零一夜》被并称为“世界三大童话”。这些童话表达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劝诫孩子们要善良、勇敢、聪明,还要诚实、守信,并为此而变得坚强、勤劳、具有牺牲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自救”,并能得到他人的帮助。

“中国故事”有两大缺失:一是缺少童真、童趣,缺少可爱的儿童原型和儿童生活场景;二是缺少纯真、美好的“小女孩”形象。

父母在给孩子推荐童话故事时,除了推荐中国的童话,最好补充西方故事。

最好的故事是那些能够给孩子带来希望的故事。

在所有的“中国故事”中,《西游记》是一个例外。它既抬举智慧,又保护情趣和劳动。唐僧代表“德”, 孙悟空代表“智”, 白龙马代表“体”, 猪八戒代表“美”, 沙僧代表“劳动”。

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意味着人类虽然需要智慧与活力,但也需要秩序、规则、制度。

3、“劳工神圣”:把“自食其力”当做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

——(德)康德《论教育学》

轻视劳动教育,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忘本”与“背叛”,因为教育原本起源于劳动。

有一种爱,叫放手。

为了孩子尽早独立,父母需要有所克制,不代替孩子做事,只做孩子的守望者。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语

孩子不必承担所有的事务,但他必须尽早接受训练而且有能力为家人做饭、洗衣、扫地,必须尽早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偶尔邀请孩子一起解决父母工作中的困难,孩子会更加珍惜父母的劳动,增进对成人世界的理解,更加自信,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尝试错误”是最有效的学习——不敢犯错误的孩子是傻蛋,总是重复犯错误的是笨蛋,自己不犯错误,让别人犯错误的是坏蛋。

“母强子弱”与“虎父无犬子”——母亲包办,导致孩子软弱;父亲更愿意让孩子亲自尝试错误。

家庭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好父母总是守望孩子,让孩子自己做事;坏父母总是嫌孩子速度太慢,代替孩子做事。

让孩子“自食其力”的秘诀是给孩子选择的自由。自己选择导致自己负责。如果孩子丧失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他所做的事情完全出于他人的强迫与指令,那么,孩子就学会了“应付”与“敷衍”。

家庭教育最严重的问题是“两个零”:管理孩子的零食;管理孩子的零花钱。

善于挣零花钱的孩子,将来即使不会成为富翁,至少不会成为穷人。

学习本身不足以构成人生的目标,真正能够构成人生的大目标只有一个:以自己的劳动,创造自己的幸福。一旦学生有了这个体验和渴望,努力学习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责任感有一条隐秘的通道,他来自人的劳动习惯。让孩子劳动的首要目的不是让孩子学会谋生,而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生活有责任感。

“三岁而立”——成功的家庭教育总是把发展孩子的责任感、劳动能力、自理生活能力作为孩子3岁前后的紧要任务。

三、13岁前后:“变形”的关键年龄

1、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民主性父母。

家庭教育中的管理形态,类似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管理形态。

“管是为了不管”——最好让3~9岁的孩子接受比较严格的管理。让孩子形成习惯,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在孩子13岁前后,父母逐步做孩子的朋友。

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

13岁前后的孩子开始积累自己的秘密。秘密是人成长、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暗恋某个异性,请不要嘲笑他。“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苏格拉底语)人的一生充满了大量的暗恋。

2、从“自食其力”到“自学”。

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保守的教育重视“复习”,进步的教育重视“预习”。复习是儿童跟着老师走,预习是儿童自己往前走。

中国教育界一直在寻找解决“集体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学生掉队的问题,所能找到的比较有效的办法是:让孩子学会自学。

仅仅依靠教师,仅仅依靠学校,真的能够让孩子学会自学吗?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处于“成长的危险”之中,家长唯一能够做的事情是:亲自为孩子提供家庭教育,让他在入学之前有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学能力,以便应对漫长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学校生活,并在孩子入学后,与学校教师组成“教育同盟”,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

3、“以治疗代教育”: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之后

13岁前后的孩子会说:你讲的话都是对的,但你讲话的那个样子很令人讨厌。

主动劳动叫“劳动创造”,被动劳动叫“劳动改造”。如果孩子在9岁前后还没有建立“劳动创造”的习惯,那么,在13岁之后,他必须接受“劳动改造”。

13岁前后是“教育终结”的年龄。这不是说13岁之后的孩子不需要教育,而是说,13岁之后的孩子会自己教育自己。

孩子一旦离开家庭超过一周或更长的时间,他们对父母的爱,对生活的责任,会有新的感受和领悟。

儿童之所以成为“问题儿童”——第一,孩子长期过着不需要负责任的生活,一切由父母包办;第二,孩子长期过着无人喝彩的生活,他生活在无人关注的泠漠之中。

如果孩子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父母需要拿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让孩子获得特殊的帮助。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孩子。

 

后记:教育的最佳时机是越接近0岁的时候。但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有讲究。本书建议“让孩子在关键年龄做关键事情”。

家庭教育也讲“未雨绸缪”:在孩子的成长关键期之前做该做的——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问题儿童”——不包办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自食其力”,学会“自学”。

“有效的教育先严后松”——在孩子3~9岁之间就要严格管理,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等等,为13岁前后的“变形”提供有利条件。

3岁之前:“爱(爱抚)的教育”很重要。但强调“三岁而立”。

9岁之前:

  1. 做权威性父母,严格管教——“制定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 努力让孩子“过有情趣的生活”——用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培育性格(作者推荐世界三大童话及中国的《西游记》);带着孩子出游增长见识,为孩子创造体验生活的机会。
  3. 培养责任感——让孩子“自食其力”。让孩子“尝试错误”,给孩子参与劳动的空间与时间,培养“劳动创造”的意识。

13岁前后:做民主性父母,学会尊重孩子的“变形”,善于发现孩子的问题,要愿意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修正、完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3D画展
后一篇:我的玩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