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最大的收获,就是参加本地的骑行活动,正如一位骑友说:“锻炼着、享受着”。当然,亲子教育是我不断学习和研究的方向,做“知心”教育——牵手两代,幸福家庭!
骑行中,我也无法控制自己对“教育”的关注:一伙几十人,骑行到山家林的时候,路面较脏,一位妈妈对骑在前面的孩子说:“把围巾围上,路面太脏”。女孩没有行动,小声嘟囔一句:“别管我”,继续前行。我回头有意看了一下,骑在这个女孩前面的女孩,已自觉把围巾围好。
家长朋友也许已经看出,两个女孩,面对同样对自己不利的情境,表现不同。后面的女孩在妈妈好心的督促下,没有行动,只有怨言,而那位没有妈妈陪伴,也没有父母提醒的孩子,自觉采取行动,保护自己,这是一种积极主动行为,经过孩子的大脑思考和判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虽是小事,但这样的小事日积月累以后,孩子的成长方向就会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有的孩子获得了心智的成长,越来越独立自主,有的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没有自己的主张,很难长大,但内心冲突不断,以另外一种负面的方式呈现,亲子关系也更加紧张。
在后来的骑行过程中,也能看到妈妈对孩子的“指导”,有时甚至停下车来,纠正孩子骑行中的“错误”,孩子哪里找到骑行中的乐趣,好心情也会受到影响,而另一位女孩却在骑行中享受着妈妈无声的陪伴,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我中午有幸与几个孩子共进午餐,他们可能是小学高年级或初一的学生,饭后,老板每桌上了一盘油炸辣椒,说是老板给加的菜,有人顺口说了句玩笑:“老板加菜,不过5块”,我笑着夹起一个辣椒放在嘴里,妻子问:“辣不?”,我说:“不辣”。妻子夹了一个,5个孩子中,2个孩子没有行动,3个孩子吃了辣椒,其中一个孩子吃完后“大呼上当”,表情有些难看,一会就没事了。还有一个孩子,吃着辣椒就跑出去了,后来才知道,他出去买水了。另外一个孩子表现得更强烈些,眼泪也没控制住,身边一直陪伴着的爸爸,二话没说,就去车上取水。
最后一个孩子在吃饭的过程中,一直受到爸爸无微不至的关照,夹菜,喝水等等。看来,爸爸平时对儿子也是如此,虽遭致一些孩子短暂的嫉妒(有的孩子有些嫉妒,还有不解),但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放开手的孩子和一直攥在父母手里的孩子,其成长的速度和程度结果一定不同,虽然亲子之间享受了短暂的亲情,孩子也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父爱的表达,但内心多少有些抗拒或无法承受,孩子早晚会真正表达或表现自己内在的真实需求,父母可能不明白,孩子怎么了?甚至连孩子自己也糊涂,父母对我这样好,我为什么要反抗父母?这是一个生命体正常的成长需要,走向分离是谋求生存的需要,我们不可能一直把孩子拴在身边,尽管我们很享受这种方式,但却只会干扰了正常的心理需求,破坏了孩子自然的成长方式。
辣椒辣不辣,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选择吃或不吃,想吃就要承受后果或责任。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应慢慢体验与接受本该发生的一切,接受一个生命个体本来的成长方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