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产自香港的《小倩》、1999年产自台湾的《魔法阿妈》与2001年产自日本的《千与千寻》,基本属于同一时期出产的亚洲动画大片,在题材与形式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以下是对三部影片从题材,主题思想,叙事结构,影片风格等方面的不同分析。
题材的选择
《小倩》鬼文化的魅影,是由《倩女幽魂》系列电影改编的。而《倩女幽魂》系列电影是由文学名著《聊斋志异》中‘聂小倩’一段改编的系列影片。《小倩》该片有很多文化的特色和制作上的创新,经过包装影片中引入许多现代观念,可以称该片是香港划时代的动画作品。
《魔法阿妈》的选材立足原创,发扬台湾文化特色,内容是多元化的。首先,它融合了民间乡野奇谈的神秘性,把中元普渡、孤魂野鬼、邪灵作怪都编进故事里,却不见得危言耸听。《魔法阿妈》强调原创,发扬特色。简单平实的创作方案,现代的时空,海港的风土人情,民间魔法的题材,反映了庶民的生活和民间信仰。无论是内容和精神都很有台湾本土的特色。
《千与千寻》是源自导演宫崎骏对童年的回忆。仿佛爱丽斯梦游仙境一样的蓝本,充满想象力的生动画面,十分引人入胜。这部浑身上下都洋溢着浓重日本情调的影片也显露出西方对日本在艺术、工业等领域的近代启蒙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影片中光怪陆离的场景、想象奇特的情节和一个女孩子成长的历程里,无一不浸润着创作者从本国民俗与神话传说中汲取的养分,这一切都继承了自《古事记》以来的日本文学、艺术中天真稚气的一面。正是这种“人情的润泽”,使《千与千寻》虽然没有在思想上达到较《幽灵公主》更高的高度,但却闪耀着更普遍的人情中爱的光辉。
以上三部影片在选材中都融入了神怪的元素,都是由主人公把大家的眼球带到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地方,展开一场冒险之旅。影片中有哭有笑中阐述道理,无处不体现了持之以情,动之以理,是人在体验中了解真谛。
主题思想
《小倩》主要围绕宁采臣在灵异世界的感情经历展开的。故事本身却并无深度含义,主题无深刻挖掘,简单的人鬼恋情,正与邪的二元对立(人与鬼,人与卫道士)。没有太多人性的思索。更多追求精彩热闹的打斗和刺激的视觉冲击,强调的是娱乐因素。不存在任何的社会意识和人文意识,是一部纯商业和娱乐性的影片。
而《魔法阿妈》融合了民间乡野奇谈的神秘性,进而发挥对自然及超自然、生人与亡灵对等的尊重,带出一个对人、鬼、土地同等尊重的价值观。全片融鬼神、善恶、自然、亲子感情于一炉,活泼有趣。影片在传达的意念上,通过建构非现实的世界来阐述观念。
《千与千寻》传达出作者对于社会生活和关系的一种认知:生命力的发掘来源于与社会的沟通,互助和关爱是打破孤独、寻回自我的钥匙。《千与千寻》则是借小女孩千寻的经历,在积极探索一条入世的道路。影片寓意深刻、褒贬兼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故事的结构和作者想表现的思想有着典型的东方特色。本片把人和神怪幽灵之间的相互排斥、抵制,又相互影响的这个古老话题拍成电影,观众有一种自己置身于“神怪幽灵”的情景之中之感。
相对于主题思想《千与千寻》仿佛是一部隐喻集,片中的许多人物一方面带着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子,另一方面又反映出现代社会的众生之相,是对人性的探究。《小倩》是继承了喜剧的幽默和视觉冲击。《魔法阿妈》更多的体现了对本土文化的发扬和充满了教育意义。比较中《千与千寻》给人留下更多的深思。
叙事结构
《小倩》采用的是传统的“起承转合”戏剧式叙事结构,影片情节始终围绕着人与鬼怪的情感纠葛,鬼与鬼之间、鬼与道之间的矛盾冲突来展开。虚实相间,脉络清晰。
《魔法阿妈》以民俗文化为土壤,气氛的把握非常到位,导演善于调动各种元素来进行渲染和铺垫。它从台湾的民间鬼神信仰出发,以魔幻的叙事手法呈现都市与乡村的冲突交流,除了乡土教育外,也能提供学生反思城乡生活与价值差异的机会这也是创作者所要表现的社会现实。
《千与千寻》剧情大致可以概括为一个奇幻冒险故事。采用的是多视点、多层次、多角色、相对复杂的叙事结构,故事情节始终围绕着人与神怪的情感纠葛,虚实相间,脉络清晰。片中的许多人物一方面带着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子,另一方面又反映出现代社会的众生之相。仿佛是一部隐喻集,其中包含着难以估量的信息,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解读。社会学家根据婚龄和生育的数据在片中发现了现代日本典型小家庭的风貌;哲学家从主人公的遭遇中读出了人的异化;语言学家由“千寻”到“千”的名字更换挖掘出符号的深意。然而这场冒险却没有通常少儿作品中的正邪之争、没有神奇的超能力和武器,片中的角色也并非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从某个角度来说,这部让孩子们觉得有趣好看的电影算得上是寓教于乐的典范。
并且是一部成功的商业长片动画。
从叙事分析三者中《千与千寻》作为成功的商业叙事动画,在情节安排上基本为所有创作者提供了成熟的模式,在细节的处理中更加细腻。宫崎骏电影风靡世界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总能将通俗有趣的故事与思想深邃的主题结合起来。经典叙事模式早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就已显出雏形,历经后人不断地锤炼与完善,终于发展为一套严密而稳定的体系。这种叙事模式大体呈现 以下的特征:问题出现、平衡被打破———尝试解决问题———部分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出现新的问题———尝试新的解决方案———问题解决、建立新的平衡。我 们只需梳理一遍《千与千寻》的故事主线,便会发现其叙事逻辑与经典叙事模式是基本吻合的。而《小倩》和《魔法阿妈》在细节的处理上稍逊。
影片风格
《小倩》作为徐克导演《倩女幽魂》的动画版,充分发挥了动画的艺术特性,调动各种元素来进行渲染与铺垫,把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运用夸张元素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强调了影片的娱乐喜剧和视觉冲击等效果,弥补了真人实拍电影的缺憾,充满了喜剧特色与现代风格。《魔法阿妈》作为台湾制作的本土动画,片中以基隆这样一个海港的风土人情为背景,反映了庶民的生活和民间信仰。无论是内容和精神都很有台湾本土的特色。
1、造型设计:
《小倩》在人物造型上下了极大的功夫,追求传统中有新意,体现一定的时代性。为了让影片呈现一定的现代感,在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上,强化了现代特征。人物造型追求可爱,人物普遍年轻化,人物造型很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魔法阿妈》最大的成功主要来自于片中千奇百怪的,富有想象力的动画人物造型。影片中众多的人物设计,趋向于不同的风格特征。做到传统中带有新意,营造出漫画式的动画类型影片。特别是阿妈的造型具有浓郁的漫画特色。
《千与千寻》在造型风格上充分体现了日本民俗,造型设定在写实与夸张的基调上。千寻与父母的造型特点是写实的,而神怪造型是拟人化的夸张,服饰也强化了民族特征。使观众从视觉上形成真实与幻影的冲击,突出了现实与非现实之间冲突的喜剧效果。
千寻的造型:一个长相极其普通的少女,宽宽的四方脸,两只眼睛小而圆,没有特别吸引人之处,具有怯懦的性格。开始给观众的印象平坦,发展到最后,才能让观众认识到她的魅力所在。
锅炉爷爷的造型:是一个秃顶、泡眼、留有浓密胡须,拥有黑乎乎的身躯和几条胳膊,能够不断伸缩变形的胳膊不断的忙碌着,怪异的造型与背景画面呈现出神秘气氛。
无面人的造型:着带着面具,身披斗篷,同样增加了神秘气氛。
河神的造型:庞大神威却很肮脏的面目出现,造型设计以流动的黏泥的夸张变形来定形,突出肮脏的视觉刺激。
汤婆婆的造型:拥有大脑袋,矮胖的身材,,硕大的眼睛充满了贪婪,鹰勾鼻,满脸的皱折,满头白发,从而增强了人物的性格。她穿着欧式的裙装,手上带满了戒指,塑造了人物贪财的性格特征。
2、动作风格
《小倩》动作设计不同于迪斯尼的动作美学,富有弹性,而是强调了流畅与节奏感。动态设计非常具有张力,尤其是片中武打动作设计。《魔法阿妈》在动作设计中,普遍强调流畅,连贯、自然和富有节奏感。阿妈写实中带夸张的动作设计很能体现个性特点,动作绘制细腻,最重要的是这些动作完全没有任何夸张与变形,没有弹性与伸缩,但同样流畅与自然。
《千与千寻》秉承了宫崎骏一贯的细腻的二维表现手法,动作注重细节的体现。虽然没有过多弹性夸张的动作表演,但是细腻、合理、流畅、写实的细节动作表演也足以让观众目不转睛。
3、场景设计
《小倩》的主干发生在虚幻的鬼界之中,所以有足够的空间在表现手法上极尽奢华,以达到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动画场景夸张想象带给人崭新的视觉感受。片中的环境色彩浓艳、新奇,再加上现代元素,创造出一个新奇诡异的世界,让人耳目一新。虽然是一部古代神话的动画电影,但片中的道具使用却具有现代感。如灵位牌用来当手机,增加趣味性。《魔法阿妈》的背景制作极为出色,台北城市的街景,渔村当地的面貌,创作者还原了台北本来的真实面目,绘制写实明快、画面细腻、真实。《千与千寻》中宫崎骏精致的场景设计营造出的千寻的神隐世界,其制作精良不禁让人叹为观止!金壁辉煌的神隐世界表现了浓郁的日本古典文化的氛围。本片的场景设计是将传统与现代很好的结合起来,作为影片中最重要的场景油屋,漂浮着一种怀旧气息,导演把此镇上所有建筑物特色,浴室的电梯、走廊、浴盆、浴楼等通过想象夸张,展现给了读者崭新的视觉形象。另外白龙与千寻飞行的大场面还运用了数码CG技术,增强了视觉效果汤婆婆办公室的设计风格也尽显巴洛克风情。
分析
《小倩》是一部用动画片包装的传统香港娱乐片,制作虽然不够精细,但它是国产动画无法超越的一部佳作,它完全不同于欧美动画、日本动画,它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很幽默,在华人动画片中确实是一大里程碑,其中有很多文化特色和制作创新给予我们中国新一代动画人许多借鉴和探索意义,无论质量还是文化特色和制作在华人动画史上占有独特地位。《魔法阿妈》作为首部台湾本土的动画长片,立足原创,积极发扬本土文化特色。从题材的选择,企划、造型、场景均强调原创。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动画特性,有夸张的人物造型、神秘的乡间景致、变身的黑猫、各种古怪的小东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千与千寻》这部电影当中,宫崎骏仍然延续了其一贯的风格,即善于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进行探讨。但与以往作品不同的是,作者多采用了不易让人察觉的象征手法来表现这一生态人类学主题。千寻与白龙象征着人与自然,千寻与白龙之间的故事,也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故事。在探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宫崎骏还从人类自身的角度进行了反思,其中两个角度便是“贪婪”和“迷失”,并囊括进了其他一些微观的主题思想,如儿童的教育等。
《小倩》与《魔法阿妈》可以说更多是为了娱乐而生产,语言表现上以及道具的运用都很能让人感到开心,故事背后却也不时散发温情,《千与千寻》则是更多的在揭示人性本质,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人,背后又突出了一份凝重、内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