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爲什麼鮮有真正的企業家?
(2025-07-24 16:29:05)分类: 社会与生活 |
近來人們發現中國的企業家缺少核心技術,人們期望的企業家較少,人們一直掛在口頭上企業家精神十分欠缺。
中國企業家羣衆的特徵:1、以錢的數量來衡量自己的成功和企業的成功,賺錢變成了自己和企業的唯一的目標,所以很夠找到格局,沒有了格局也就只是小商人一個。2、大多數企業集中在幾個最賺錢的能賺快錢的行業,如早年的房地產、煤炭企業等。3、“跟風”現象嚴重,哪個地方可以賺錢了,企業就會蜂擁而至,造成企業之間惡性競爭和向下競爭,大多數企業沒有自己持之以恆的探索和追求。4、企業大多數是加工業,即爲別人(別國)加工。許多企業尚未形成“中國製造”,更不用說“中國智造”了,其充量只是“中國組裝”。5、依靠市場的簡單無限擴張而賺取微薄的利潤,產品的附加值很低。6、大多數企業經營者到了中年,在企業遇到瓶頸的時候就成爲簡單的消費者,有了錢就進行大量的個人消費,再也沒有進取心。7、大多數企業進行的是簡單再生產,經不起折騰,企業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
商人的範疇要比企業家廣,並不是所有的商人都可以成爲企業家,都具有企業家精神。一般說來,企業家被視爲是能夠自己創立並運營企業的人,企業家對整個企業承擔責任,並爲企業長遠利益着想謀劃。一個人如果接手前任所擁有的事業,並且做法不具創新,突破或者變革的特點,就不符合企業創立的意義,也就是說不會被視爲企業家。
真正的企業家是不斷在經濟結構內部進行“革命突變”對舊的生產方式進行“毀滅性創新”實現經濟要素創新組全的人。中國企業家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1、大多數企業側重於現有技術的應用,而非創造新的技術;2、企業家側重於內部管理方式的創新和外部商業模式的創新。但所有的這些都是爲了賺錢,賺更快,更多的錢,結果中國原創性的技術少之又少。總體上,仍然維持在“唯利是圖”的商人水平。
------摘自《中國的當下與末來》鄭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