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思維:傲慢與偏見
(2025-06-19 14:07:24)
					
											标签:
																				
                            历史 | 
					分类: 自然科学 | 
《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是英国女小說家简·奥斯汀的创作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小鄉紳班納特五個待字閨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兒伊麗莎白。她在舞會上認識了達西,但是耳聞他爲人傲慢,一直對他心生排斥,經歷一番周折,伊麗莎白解除了对達西的偏見,达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終成眷属。
其實對國家的認同也是一樣的。古代中國非常強盛,無論秦漢、唐宋還是元明,以致歐洲旅行家馬可波羅把東方大國,描繪得非常繁華與強大。事實上,中國古代草原的戰鬥民族匈奴,除了與漢朝作戰失敗,在歐洲所向披靡,直接導致古羅馬帝國的終結,而中國元朝的蒙古大軍,更是不用話說。那進修東方大國是夢幻般的存在。
宋朝和明朝的商船在當時的世界上也是一流的,只是中國是農業型國家,比較保守,沒有把商船變成戰船,也沒有把火藥用於戰爭。可能是我們中國人常常把危險囿定於北方的少數民族,而不是海外的原因。海外的敵人,其實也有一個,那就是日本,但是日本是小國,所學的文化和技術來源於中國,所以他是不敢全面與中國發生衝突。明代以前的中國,有着明顯的文化優越、經濟上的優越感,感覺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常常以天朝自居,這是傲慢的表現,對於歐洲工業文明的崛起,有着偏見。清朝所謂的“康乾盛世”以後,那幾個不可一世愚昧自大的滿清統治者,在幾次鴉片戰爭以後嘗到了苦果。西方列強借助於強大的軍事力量,撬開中國大門,趁機打劫和勒索,通過開放港口,強行推行貿易,中國淪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半帝國的國家。周邊的小國,日本,也在明治維新以後,通過甲午海戰勝利,把目標錨定中國,企圖侵佔和統治中國。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奪取政權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設,先是與蘇聯進行合作,後來又與日本美國建交,至上世紀80年代以後,全面實現改革開放,如今經過短短40年時間,中國的GDP已經佔第二位,相當於美國的70%,不僅僅是國家富裕了。我們擁有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高科技令世界矚目,軍事實力世界領先,我們慢慢從一個大國走向了強國。這時候,我們國內的一些公知開始不自信了,總以爲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這是因爲他們本身也存在偏見,而美國等一些西方強國也很傲慢,肆意碾壓中國,甚至還在敲搾中國。最近,中國的官方媒體也開始“強硬”,這是中國自信的表現。
小結一下:人貴有自知之明,對於自己的實力要有一個正確的評估,否則就容易陷於傲慢與偏見。
2025年6月19日,星期四,天晴
仙居縣省耕路77號
							
		前一篇:人都是自私的吗?
										后一篇:融合:世界發展的大趨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