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认识》教材解析
(2011-11-10 13:31: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百花奖数学选手教学设计发布区 |
《周长的认识》教材解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41页内容
09号团队 哈尔滨市宣庆小学
一、教材分析、编写意图: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41页的内容。
知识衔接: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根据图形的特征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学好这节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其他图形的周长、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根据图形的特征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学好这节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其他图形的周长、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认识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理解周长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操作和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通过经历数学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中体会周长含义,从而自然的获得测量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四、教学思考:
1、激趣引入。
(1)动手操作:
首先让学生动手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教师收集学生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贴到黑板上。在学生画图的时候,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验封闭图形的特点。
(2)对比观察,感受封闭图形。
学生生贴出的大多是封闭图形,那么教师就出示一些不封闭图形,请大家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形,自主发现得出有的图形是封口的,有的图形是不封口的。
(3)教师小结:我们把封了口的图形叫封闭图形,同时板书:封闭图形,强化概念中“封闭”这一关键词。
2、实践探究。
(1)揭示周长的概念
教师介绍“在数学上,我们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并同时在先前板书的基础上完善板书,揭示周长的概念。板书:周长
(2)深化周长的概念
由于周长概念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所以紧接着设计实践操作来巩固周长的概念。让学生用手指一指,用笔描一描哪里的长度是周长,教师此时要引导从起始点画起,完全重合于图形边缘,结束到起始处。体会周长概念中“一周”这一关键词。
(3)引导学生测量图形周长
问学生“有办法知道这些图的周长有多长吗?”先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再在小组中一一汇报方法策略。教师及时点评指导,要想知道树叶、国旗……都用尺子来量合适吗?学生会发现,图形边缘弯曲不适合,教师追问:怎能么办?学生会想到用绳子沿图形边缘围一圈,再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这样设计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既体现的策略的多样,又体现方法的择优,以及学习数学要符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不规则图形,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索材料,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