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面积》课堂教学实录--洁净小学刘琨
(2011-11-08 14:08:19)
标签:
杂谈 |
分类: 百花奖数学选手教学设计发布区 |
《梯形的面积》课堂教学实录
哈尔滨市洁净小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上册88-8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学生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领悟转化思想,感受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发展,在发展中快乐,体验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是美的,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
掌握提醒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平面图形,在生活中也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老师出示一些物品,在他们的表面,你都发现了哪些图形,他们的面积公式又是什么,发现了就请你快速、大声说出来。
【课件出示】
学生:它的表面是长方形,面积公式等于长乘宽
学生:它的表面是正方形,面积公式等于边长乘边长
学生:它的表面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
学生:它的表面是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学生:他的表面是梯形
老师:梯形的面积公式我们还没有推导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梯形的面积【板书】
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我们是怎么做的?
学生:把平行四边形用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
学生: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因为是2个三角形组成的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除以2,也就是底乘高除以2
老师:是呀,我们都是把他们转化成熟悉的图形,然后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最后推导出公式。【边说边板书】
二、新授
1.布置学生小组合作
老师:今天,我们还是采用这种方法来自己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老师: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一起看一看学习提示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自己动手,用学具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2)把推导的过程在组内交流
2.学生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注意巡视】
3.小组汇报
老师:那个小组先来展示?
学生:我们把2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因为1个平行四边形是由2个梯形拼成的,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乘高除以2。
老师:你的语言可真严谨,过程叙述的也很完整,哪个小组还和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也像她这样来说一说。
学生:我们小组是把2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样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是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长方形的宽就是梯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因为1个长方形是由2个梯形拼成的,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乘高除以2,和他们推导出的公式是一样的。
老师:哦!你们为什么用同样的方法却拼出了不同的图形呢?
学生:因为我们是用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梯形。
学生:其实长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老师:原来是殊途同归呀!那些小组都用的是这种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推导的公式?谁能再来完整的说一说。
【教师总结方法,和全体同学一起总结公式并板书】
老师:有没有小组和大家的想法是不同的?
学生:我把一个梯形分割成了2个三角形,这样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是梯形的上底,而另一个三角形的底是梯形的下底,2个三角形的高都是梯形的高,因为2个三角形面积的和是梯形的面积,运用运算定律合并之后就是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乘高除以2
学生:我是把一个梯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上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是梯形的高,三角形的底是梯形的下底与上底的差,再运用运算定律合并之后就是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乘高除以2
老师:我们观察一下,不论哪种方法,我们都是把梯形运用转化的思想,联系旧知,推导出新知,这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种好方法。
【边说边指板书】
老师:快来一起读一读我们的研究成果。
学生: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下底)乘高除以2
老师:谁能用字母来表示?每个字母表示什么?
老师:知道了梯形的面积公式,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想求一个梯形的面积,必须得知道哪些条件?
4.实际应用,例题3
老师:【课件出示】看屏幕,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他的大坝横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我们来利用公式求一求它的面积吧。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们写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老师:再看这个梯形,谁来说说他的面积怎么求?
四、总结
老师:同学们,短短的30分钟过得可真快,谁能说说你这堂课的收获?
老师: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