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158:“问题”学生,伴“爱”重来(《教师博览》发文编辑修改复盘(修改187处,发文总字数2202字)
(2024-06-23 09:31:28)分类: 纸质媒体发表 |
(原文:3373字,删除用红色标记,添加用绿色标记。这样就可以看到编辑老师修改痕迹,为更好撰写投稿奠定基础。)
初中男孩小成,长得很讨人喜欢,就是有好随便(点小)毛病。上课遇到自己听不懂或不感兴趣的问题(内容),他就常常思想开小差,搭讪前后左右的同学,周围同学不得不勉强应付一下。老师提醒后,他状态表现转好,但不久又故伎重演;。若当教师老师生气了,严厉地批评、责备他,忍不住冲他发火,他除了瞬间消逝的害怕之外,就是可能还会说些让人听着含糊不清的脏话。
出现类似问题这种情况时,作为教师的自己我们是怨天尤人,还是努力从自己的教育理念言行和教育方式中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弥补自身“短板”呢?
我认为,知识技能再丰富密集的课,如果没有师生教师对学生心中大爱的唤醒和相互激荡,都不算完美。都有一种令人窒息的感觉。一次次发火发怒,正是暴露了自己作为教师修养之不足。陪伴对于像小成一样的学生更好成长中,有一次次更好活过的感觉,教师要唤醒激活沉睡在他心中的大爱,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次被唤醒激活。
明确边界,强化预警
小成随便有点小毛病,我的脾气也不好:要么对小成不管不问,要么歇斯底里发脾气情绪上来了就发怒。
我与小成,应该有不同于现状的更好的状态。
这个时候,有同学建议我:“老师,您别气坏了身体!你给他所在小组扣分就行了。”其实,小成不是个例,只是他比较突出而已。很多同学身上有类似小成的问题,简单粗暴地对待小成问题,就是对教育教学的亵渎,也会让我感到良心不安。
“加减分”真的管用吗?怀疑的同时,我更愿意相信:这是让我和“小成们”摆脱目前窘境、朝向美好的唯一途径。
自己入局,“加减分”就不再是一种管理措施,而是师生之间润滑双方关系的“绿化带润滑剂”。这样,我也可以在这里平静下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学优秀他人中扬长避短。
“问题”看似处在学生身上,实际上教师没有采取对治措施才是“根源”。
学生的问题,要从教师身上找根源。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明确了吗?教师给对经过努力也达不到目标的同学“吃小灶”了吗?“吃小灶”,不仅仅是给学生补习文化课成绩,而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只要方式方法正确,且持之以恒地努力,就会有收获的惊喜。
学生的问题,要从学生身上找助力。我告诉同学们:“课堂上,有同学做得不好,说明老师在教育中存在需要改善的地方,所以给同学扣分的时候,也给教师扣分。我请求全体同学,帮助我和被扣分的同学,找到自己最好的状态,赢得奖励分。当然如果同学们进步了,或者大家都觉得这节课好,就给老师奖励分1-5分。
之后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这个“给老师扣分”的措施,给自己扣分,都是最有力量的,这种力量比同学们得到奖励分还大。这是一种植根优秀传统文化反求诸己的力量,具有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将自己老师和学生的更多情绪念头言行中的力量,凝聚成朝向更美好的合力,继而让师生在身边的小事细节中更好相互成就。
出现类似上文中提到的“小成状况”时,我只要“亮黄牌警告”基本就可以很好制止同学的随便不良言行。只有个别情况,才会真的扣分,老师也要做出相应的反思,从教师角度尽量减少导致学生随便的因素。
后来有一次,小成偶尔又犯了“老毛病”,他主动向我认错,表决心改正,并且流下了眼泪。
没有“屡教不改”的学生,只有不适合学生的途径或教育方法。
齐心协力,你追我赶
一个平时表现一直优秀的同学悄悄问我:“老师,你这样加减分,小成这样的同学得分就超过所有同学了啊!,是不是不公平啊?”
“你担心的事情,老师也考虑到了。这个分是进步分。你们一直表现优秀的同学,基础分就是5分。其他表现良好的,基础分是3分。所以小成在每节课上,能得到1个奖励分,最终综合评价也不会超过那些优秀同学。他的积分比较高,证明他进步比大。其实,品行好优秀的同学也不是没有得分机会啊!比如,可以书写更认真,比如或更加勤奋刻苦,比如或更加乐于助人,比如或更善于与人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等等。”看着这个资深优等生若有所思点头答应着,我心里不免有些得意——小成的更好成长,引发了更多人小宇宙爆发的导火索成长的动力。
课上,我给全班同学传达了同样的信息。看同学们之后的积极状态,我知道自己期待的更美好正潜滋暗长着悄然而来。
看到学生同时,我也被同学们的你追我赶更好成长,我也被深深感染着。,我也坚持诵读经典和写教育叙事,我也被一种更好成长的文化和故事裹挟着,于是我坚持诵读经典和写教育叙事——成长就在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氛围中发生着。
彼此欣赏,守护成就
有的教师无法容忍相对落后生“后进生”的缺点和错误,原因在于没有看到或忽略了学生自身其他方面的长处或闪光点。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建立了纸质版和电子版学生成长档案,熟悉记录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对暂时没有找到其优点的同学,暂缓评价。实在找不出来的,可以鼓励其骨子里的善良——人之初性本善吗!
不仅要发现学生优点长处,而且要让学生的优点长处,成为更好成长的恒动力。
小成经常有奇思妙想。他上课常走神,就是因为经常脱离老师引导的方向,而是转移到了他感兴趣的问题和事情上去了。为了让小成的奇思妙想派上用场,让他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身可以助力自己更好更好激活成长的正能量,我想到了趣味识记法。
“同学们想一想,如何识记阿尔卑斯山的名字?”课堂上,我这样向同学们求助。
小成抿着嘴笑着并举起手来。:“一个叫瑞士的人,造了一颗叫做阿尔卑斯的糖,可是人们不喜欢他造的糖,人们把他造的糖堆成了一座山,叫阿尔卑斯山。糖山堆得非常高,山上满是积雪,这里成了人们滑雪游玩的乐园。”
小成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为了更好锻炼小成,我让他到讲台上来讲。
小成知道讲好了可以加分,就很高兴地答应了。
一来二去,小成在课上的表现发生了质巨变。一学期下来,小成成了班里的“进步之星”。
小成,就是众多学生乃至自己的一个缩影。在帮助一个个小成更好成长中,我简单粗暴的性格也得到了改善。为了更好便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因势利导,我在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上苦下功夫——:比如书法、绘画、体育健身、讲故事写文章、更好与人交流合作,大声说出他人值得大家学习的优点长处写作等等,都出现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越。
因为健身,我拥有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喜欢体育或有体育特长的还收获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学生“知己”。;因为喜欢书画艺术,我有了一些爱好书法绘画和有艺术特长学生“知音”;因为喜欢讲故事和读写,我从学生那里听到了更多他们的成长小事细节,有了一个可以交流阅读写作经验的学生“朋友”;因为喜欢关注且弘扬学生身上的真善美的所在,我成了学生心里可以信赖的大“哥们”,曾经是教育教学路上的一个个“拦路虎”,成了我们一个更好成长的“台阶”——因为我也更多得到来自学生的帮助和鼓励,从而让我努力学做学习中真正的“首席”。
为此,我连续近5年利用晚上的时间跟着老师和师兄弟们学练太极拳,在学练太极推手中学到了“先正己才能更好正人”的道理,并尝试着运用到学习生活工作中去。我利用近6年的时间,学练自己不擅长的书法绘画,从一个门外汉逐渐逐渐叩开书画艺术的大门。我用了7年多的时间,学习做叙事者,在更好前行中写好自己陪伴学生成长的小事细节,我的人生中少了一些直抒胸臆的莫衷一是,更多了一些微微道来的故事,里面有我的感恩和更好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坚持20余年诵读经典,从古今中外的圣贤或优秀他人中汲取更好成长的智慧,让自己的情绪念头言行及时得到梳理净化升华,为更好成长奠定坚实的文化支撑,也促使我在引导激励学生更好成长方面保持一种文化优势;在引导学生更好成长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些短板,比如综合实践能力,比如与人沟通互助能力欠缺等等,我也从学生身上汲取了智慧和力量,学着像一个小学生一样,学优秀他人扬长避短,我发现一种大爱一次次被重新激活和挖掘。先学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好学生的先生,教师这个职业赋予了我更好成长的天赋使命。从这种意义上讲,我真的成了学生更好成长路上的“哥们”,只是我的更好成长更多了一份警醒和自觉。
有了这些,我与学生交流更多了些有趣有意义的所在。
每送走一届学生,我在与同学们告别时,都会说一些发自内心的感谢地话:或者感谢同学学生对自己的帮助,或者也会如数家珍地赞美同学身上的色彩纷呈的优点和长处。
在这种文化氛围影响下,更多学生也会经常点赞我的更好努力或进步。有这么多“小先生”陪伴,我似乎重回少年,一次次重新更好“活”过!因为这样的经历,我有了一次次让“爱”重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