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226:“倒数第一”的故事(修改稿)
(2022-05-28 17:53:20)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3226:“倒数第一”的故事(修改稿)
昨天,我见到几个同学,觉得自己基础成绩差,在升学备考中似乎有些要放弃努力了。
我想,作为青少年遇到挫折或打击产生悲观情绪也是正常的,关键要学会从这种不良情绪中走出来。于是,我想起来自己的一个成长故事,一千五百米跑中“倒数第一”的故事。
那一年,我五十岁刚过,刚刚教过两个班初一的地理,因为工作需要调整到教初三两个结业班教地理。我想,接着教初二,我勉强能面对,可是一下调到教初三,因为初二地理因为教材调整我还没有弄出一个头绪来,初三转入全面复习,我是两眼一抹黑。更主要的是,我发觉年过五十以后,脑力和体力精力都不如以前,学习新东西慢了,情绪理念言行完善提升更是缓慢。
我知道学校这样安排,也不是随随便便的,肯定也是深思熟虑的。与其与领导去反映困难,还不如用有限的时间精力学会面对。于是,我开始向同学科的同事孙老师请教,他连续六年送毕业班成绩优异,而且兼任班主任有教育教学的丰富经验。那个时候,我除了教两个班地理之外,就是图书管理工作。图书借阅管理,弹性比较大,我挤出更多时间来用到结业班的教学上。孙老师是一位不仅教学成绩优异,而且是很有教育情怀且助人为乐豁达的年轻教师,经过他的同意,我先听他一节课,再到自己班里上课。
作为一名有着三十二年教龄的教师,知道这是一名刚上岗教师经常做的。随着听课的深入,我发现了与孙老师在各个方面的差距:教育情怀、知识技能艺术储备、乐观积极阳光的心理状态等等。这些差距,渗透在课堂教学的一言一行中,渗透在一些小事细节中,任何一个小事细节的处理不完善,教育教学都会被打折扣。为了让自己每节课复习课质量都有一个较好的状态,我坚持每课必听,每课必学,每节课都会写下四页纸以上的听课记录,有关于某个知识点的,有关于某个引导激励细节的,有自己的教育情怀感悟心得方面的,有小事细节查缺补漏方面的。
那个时候,我每上一节课,都会肯定地告诉自己:这是我上的最好的一节课。那时,我已经开始追随王维审老师的叙事者活动,通过这个平台,我看到了叙事者团队中众多优秀教师通过读教育名著和写教育叙事的成长,身边孙老师的优秀榜样还有叙事者中优秀教师的样板,让我觉得稍微懈怠就感到不满意。
五十周岁刚过的我,身心状态制约着我的学习进步。于是,我将另一个重点放在改善身体状态上。
一个是自己锻炼,再一个就是理疗,而且用学习花鸟画等方式丰盈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身体状况差到了如此:我担心自己下一节课,无法给同学上课了。有时,自己精力体力不济,就双盘着给学生上课。因为有这种警醒,我特别珍惜每节课,把每节课都当成生命中最后一节课来上。
这样的听课,我不是像年轻教师一样听了一周两周,而是坚持听了一个学期。
我的努力付出,也得到了领导老师和同学家长的认可。也就是那一年,我在“最美教师”获得了某个班集体的最美教师称号。当然,我觉得是那个班的班主任和同学们一起照顾我的。当然,我的师傅一直带着我的孙老师被评为学校“最美教师”!
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的体力极大地透支。
记得每次周末学画,我都困得不得了。但是,我感受到学绘画带给我身心中诸多正能量,我一直努力坚持着。
学绘画中,也蕴含着一个“倒数第一”的故事呢!
记得1981年暑假以后,十五六岁的我初中毕业后考入了淄博师范学校。学校以培养未来的小学教师为己任,将音体美等方面的素养培养放在重要地位。
记得美术课上,我不知道画什么好,其实我也什么都画不好。记得我画在美术作业本上的就是一块大石头,老师笑了:“你就会画大石头啊!”是啊,小时候喜欢在山上玩,对山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最熟悉,其他的都不好画。石头看起来最简单了,我就画自以为比较简单的石头。每次美术作业分,就是60分,好的时候是75分。参展,那是那些有天赋的同学们的事情。我不认为我不够勤奋,以为画不好就是没有天赋。其实,用现在的眼光看,那时真的不会画石头。
六年多前,我参加叙事者,看到很多优秀的老师都是在音体美或表达写作方面都有特长的。为了丰富充盈自己的教育人生,我希望在学绘画方面有突破。
教我绘画的高老师,他告诉我:“只要坚持画,就会画得好!不需要天赋。”
在后来五年的坚持中,我发现了颜料在画纸的神奇变化,我发现与这神奇成正比的是我的心灵的充实和丰盈。
我开始用学绘画的态度,对待工作生活学习,对待教育教学中的小事细节。只要有一个好的朝向,只要有不断丰富的方式方法,只要不断学习扬长避短,画会画得越来越好,自己的教育人生也会越来越好!
我用绘画的眼睛,看身边司空见惯的一块石头和一朵花瓣一片叶子,也用这样朝向美好的眼睛观看陪伴学生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于是学做更好的自己,不是一句空话。
我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美术天赋的人,当然我不认为自己有美术天赋,我开始认为一切都可以像学画一样可以变得更美好——从纸张笔墨颜料的选择搭配和构图开始!
“生活中有种种不如意,我用画笔描绘现实中无法达到或企及的美好!”这是我老师的座右铭,也成了我诵读经典健身更好叙事做事的动力。
当我们的脚步无法在前行的路上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可以在前行的路上。实际上,当我们的心灵足够强大,我们就会发现周围的一切也从点点滴滴朝向我们期待美好的样子转变。
学习绘画,也让我对“倒数第一”有了一个绘画版的感悟心得体会。当然,这种感悟体验不是躺在床上的梦想,而是扎实的行动。
为了学画,我五六百幅毛笔画,画了上千幅硬笔画。虽然都是临摹,而且称不上画作,都是一个初涉画坛学生的练习,但是它让我管窥到绘画世界里的美好。这些学习收获,也是我勤奋不遗余力付出的结果或回报。至今,我还很青睐自己在老师带动和同学们激励下完成的几幅画作!
学画不在于结果,最美的是身心丰盈的过程。
因为观摩老师绘画,都是站着听课的。瞌睡厉害的我,竟然站着睡着了。睡着了后,自己的膝盖自然弯曲身子下塌。这样碰得桌子凳子响起来,我才知道自己睡着了。十五分钟以后,这种状况又发生了一次。再过十五分钟,又是一次。四十五分钟里,我瞌睡三次,桌子凳子碰撞了三次。幸亏,我站在最后一排,老师同学都沉浸在绘画和观摩中并没有人察觉。
上午学完绘画后,我乘坐公交车回家,短短的十几分中的车程,我都会在车上睡着了。有一次,睡着了没有及时下车,车子把我拉到了三公里之外的一个车站后我才醒来。我下车后,才发现自己没有零钱根本无法坐车回去,只好下步走回去。往回走的路上,瞌睡全无,我一边走着一边觉得自己有些可笑。
为了更好成长,我觉得最近六七年时间我的确有些近乎疯狂或傻乎乎的行动。
这种状况下,一个人拥有强健的身心最重要。我努力将锻炼身心摆在第一位:我诵读经典强健身心,坚持学写叙事更好做事助力完善提升自我。健身方面,有坚持双盘、打太极拳和引体向上等等。那一年,我创造了人生的一个体育第一——我可以做标准的六个引体向上,这是我年轻时都没有做到过的。当然坚持每天走七千步以上成了我的常态,努力参与跑步也就成了一种自我挑战——成绩是次要的,我要看一下我还有多少可以挖掘的热情和潜能。
这是五年前的事。
也就是在那一年的全镇学校运动会上,我参加了一千五百米教职工长跑。不分年龄段和性别,一共十一个人。报名跑步前,我自己进行试跑,跑了五十多步后就开始大喘气,不得不停下来。
多年前,我曾经多次参加本校的运动会,也是一千五百米长跑,我一直保持第三名的好成绩,如果我不说只有三个人跑的话,你一定觉得成绩不错。我们三个是好朋友,其中一个告诉我,我慢一点跑,到时我们差不多一起到终点就行了。
那时,我还年轻三四十岁,这次报名跑一千五百米时已经五十一岁了,体力明显不支。
报名之后,我就有些后悔:别跑了,那么多熟悉的和陌生的人看着,怪不好意思的,特别想起来,有个年长的老师曾老实不客气的形容我们几个的跑相,当着我的面说的,准确地说,就是在说我——跑起来没有轻盈的感觉,就像是企鹅在快速挪步!
原来,我还对曾经三次荣获前三名挺自豪的,想到这位老师说的,真是那么回事,就像是一个一下泄了气的皮球一样。
自己跑步健身无可厚非,让观众看着快难受,确实是我的不对。
其实,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我,一个人无法让自己或他人完全欣赏自己一切,每个人都有不如意的短板,关键就是有个扬长避短弥补短板更好前行的朝向。一个人活着,健康朝向美好的活着,不是为了他人的欣赏,而是学做更好的自己。
真正有修养的人之间相处,应该是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我不欣赏你的所谓美好,但是我尊重你朝向美好的权力。
走出去,亮给大家看自己的短板不是问题。问题时,自己有缺点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正确对待不会扬长避短。有些致命的短板,真正会害了自己。比如品行方面的,比如好习惯方面的,比如谦虚好学勤奋精进方面的。
历史上有个人讳疾忌医,最终送命了。
在“倒数第一”的情况下,还去亮相更参加比赛,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灵的足够强大。其实,人无完人,在更多人面前展示或亮出自己的不足,可能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帮助。
班门弄斧,一般指一个人不自量力。还有一种观点,就是弄斧就要到班门。这方面,我有很多体会:打太极拳,打得不好,在人多的地方打,得到很多指导帮助。至今想来,这些来自亲朋好友或陌生人的点拨,都是令我受益终生的。最起码,我认识到了不同人的不同态度和文化,认识到了自己可以学习那些助人者,在力所能及的状况下帮助他人。
我们敬佩“逆袭者”,实际上他们都拥有这种“倒数第一”且敢于亮剑的智慧和勇气。这个时候,他们要超越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从这种意义上讲,他们敢于站出来或参与比赛就已经是真正的强者了。我读过很多古今中外各方面人物成功的故事,很多人在最初时候,并不是很有天赋,而是有着强大的内在诉求,或者扬长避短或者将短板补齐,千方百计的努力并坚持才最终获得成功的。我想,他们一直朝向一种挖掘自身热情和潜能的美好,朝向一种更好服务他人和社会的仁者之心。
《道德经》言:“自胜者强!”
一个真正的强者,不是超越了别人多少,而是超越了自己多少。
一个人超越别人很多,在自己而言不是最好的状态——从身心涉及的情绪念头言行不是朝向最美好的努力,那么他已经是一个走下坡路的人了,至少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强者,只是别那些相对落后于他的稍微或暂时强一些罢了。
自胜者强,是一种成长思维模式非固定性思维模式,拥有这种模式的人身心更加关注过程而非最终的结果。相反的,仅仅停留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往往容易形成固定性思维,不由自主中自己的身心失去了更好完善提升的智慧与动力。
当我感到压力山大的时候,就想起五年前的一千五百米长跑。
记得这次比赛有规定,就是没有跑到终点的是没有纪念品的,一袋洗衣粉、肥皂或洗洁精什么的。为了这份奖品吗?不!我更为了一份坚持。经过无数次斗争的我,最终选择了坚持,就是要战胜自己杂七乱八的想法,战胜自己——既然选择了参与,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都要坚持。因为我无法一直坚持长跑,经过咨询,知道可以无法坚持跑的时候可以快走,走一会儿我体力稍微恢复了,就又开始跑。
在我前面的一名教师已经跑到终点了,我还有三圈才到终点。
这个时候,我看到有人已经悄悄离开了运动会看台,看到有人握紧拳头给我加油,听到有同学喊“老师加油”,听到有同事喊“沉住气跑”。
这一切,迅速从我脑海转了一圈,我凝神聚力在跑步上,用全部的力气迈动奔跑的脚步,此刻整个运动场上似乎就剩下我一个人——不,实际上每个人都以他们各自的状态面对这一切。
“一定坚持住,坚持到终点,就是胜利!”我心里有个声音这样告诉自己:奔跑,奔跑,奔跑!
事后,同事将拍下的我跑步的照片给我。
我存在我手机相册了,仔细观察的时候,怎么看那脚步都是没有什么力度也不是矫健的,甚至是有些有气无力的,但是我知道那一刻我战胜了自己——我保持了甚至是创造了自己达到的最好的状态。
多少年以后,我每每想起这件事情,都为自己当时的行为感动着。
其实,我知道你不管在什么境况下,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美好!因为只要你坚持努力,不管是心灵和脚步至少有一项在前行的路上,你就成了自己的更好经营者,你就成了战胜并不断超越自己的强者。
年轻的时候,常常感慨:有一手好牌却打得很烂。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当自己手里有一手所谓的“烂牌”的时候,也可以有打得很好的可能,只要自己愿意,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只要有强大的心灵和脚踏实地的行动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