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191:啃读三四万字的课标“新变化”
(2022-05-09 14:07:45)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3191:啃读三四万字的课标“新变化”
因为有自己的前车之鉴,我知道方向和目标错了究竟意味着什么。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教训,现在想来还痛彻骨髓。于是,在时间精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我打印了这份五十多页的材料,给孙老师一份,自己留一份。一次看不完,就抽空能静下心来的时候看。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到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育人蓝图,我想到了种种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和提升师生综合素质的努力,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肯定要体现在环境建设和教育教学的任何一个细节或小事中。
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都让自己感到肩上责任重大。
自己这个半路接任这门学科的非专业教师,继续不断完善充实自己,依然是一项艰巨和长期的任务。
“教-学-评”一致性,让我坚定了自己的一种直觉,以前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所以要继续努力。初一任课教师,也要做一下中考题,从做中考题中找到更加教育教学的感觉,也是一脉相通的。
初一、初二、初三,对同一内容,要把握不同的标准和要求,真正可以体会到“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教学的度的很好把握,以及朝向这个度的千方百计的方式方法,将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更优秀和是否更有扎实基本功的硬指标。
课程性质层次上升了,与小学科学、道德与法治、与高中的地理更加注重衔接,共同关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共同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共同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坚持学生自评和互评,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且对于课标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解读和践行。
第一次提出了让学生进行太空探索,培养其太空探索的好奇心和热情,这是对地球自传公转等进一步的拓展要求。
创设地理教学情境,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地理问题和任务有较强的关联性,激发学生对地方、区域还有全球问题的好奇心。
认识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增强我国固有领土意识,增强学生国家版图意识和海洋权益意识。
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双城效应的利弊,还有经济科技实力的支撑。
对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防护技能,比如出行,比如旅游,比如出海打鱼等等。
自然环境对某地区城乡发展的影响,与当地自然人文景观之间的关系等等。
认知海峡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意义。
乡土地理环境的形成原因过程,对家乡绿色发展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和现象所在的位置。某个区域或国家的经纬度范围(举例)。
运用数字地图,确定出行路线。
跨学科内容,不少于百分之十。
大洲地形特征,中国底性特征,某个更小区域地形特征,要学会分析表述。
不同区域的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不同地区的苹果口感与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关系。
观察星空,所在的山体部位。时差对国际交往的影响。
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理解一个地方的民俗传统和衣食住行,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对未来乡村和城市,有自己的科学合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大胆想象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