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179:会扎根生长的“教育情调”
(2022-05-01 11:30:5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3179:会扎根生长的“教育情调”
——读李树英等著《教育的情调》有感
读完《教育的情调》,我扪心自问:我是个有情调的人吗?作为一名有三十八年教龄的老师,我从第一年走上讲台那一刻起,就意识到做有情调的教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那个质朴得与山乡老农无二的教师,拉起二胡悠扬的乐声让他在同学们心中有了一个美好伴随着乐音的所在。那个个子矮小其貌不扬的教师,讲大道理讲得接地气让学生深有感感触且努力去做,让我觉得这是一种拿得出手的特长。还有那个三言五语就让顽皮的学生心服口服的老师,让我感受到他身上有一种难得的魅力。还有那个将毛笔字写成一种可以挂在墙上欣赏,常常讲大道理寓于小故事的校长,让我觉得时常微笑的他却有一种不怒自威的威严。那个一边引经据典,用中英两种语言给学生讲道理的老师,让很多学生心中生发羡慕敬仰。还有那些张口能唱,信手涂鸦能成一幅画的教师,那些可以在跑步打球体操有些卓尔不群的教师,在学生和我刚入职教师眼里都是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不温不火,拿得起放地下,这种收放有度的性格和做人做事风格,也是一种令人值得羡慕的修养。
如果说我还有什么教育情调,那都是在数十年与学生心灵性格碰撞中渐渐积淀起来的,在向优秀教师学习扬长避短中逐渐完善提升起来的。
帮忙还是打击的情调
这件事,大概发生在近二十年前,却让我挥之不去。
“老师,从哪里领回自己的桌凳?”
四十亩地大的校园里,因为是暑假除了我这一家住户已经校园里显得空荡荡的。
一个毕业的学生,经过校门口门卫的允许,七找八找,最终找到了还算有人的我家门口。
“你这个时候来?都放假了你来找谁啊?”望着那个就像是自家倒霉孩子的学生,我顺口说了这么一句。
这个学生嘴角和其他面部表情的变化,还是被我捕捉到了。
实际上,我没有另眼看这个孩子的意思,而是我就是这么面对自己的。很多时候,我经常对我自己流露出如此的态度和不屑。从某种意义上讲,说别人看不起自己不如说自己很多时候更看不起自己,甚至对自己大多采取否定的态度。
我与这个学生的对话,大概妻是听到的。
翻身进了屋子,妻子偷空与我交流:“你怎么那么与学生说话呢?人家问你,就是想请你帮忙。你说,我不了解情况帮不上你忙,或者你要知道找谁你就告诉人家。听你说话的语气,好似埋怨人家来晚了似的。”
听妻这么分析,我觉得自己的话语或心态的确有些不对,也难怪我察觉那个学生的反应有些不对劲。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
这是最没有情调的话语之一,是我作为一个教师口中说出来的。
我为自己的话语感到羞愧,不用说用人类心灵的工程师这种大帽子扣自己,就是一般人的水平也在我之上啊!
那个时候,我已经深切察觉到自己言语和心态中的问题,正在深入文化典籍中寻找救治自己的良方。
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过去了,我走出屋门,无意中瞥见门口一侧摆放的一盆并蒂莲花盆倒在地上,那并蒂莲就躺在花盆不远处。
“一定是那学生干的!”我几乎肯定地说。
“你怎么那么肯定,不是大风刮得呢?”妻反问,我肯定说:“本来就极度沮丧,被家长逼着来找桌凳,本来想找一位老师帮忙,却不仅不帮忙却说了让自己更加难受的话语。”
我终于明白了,在我很长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奇怪的发现同学们一开始是比较喜欢我的,后来却是渐渐与我疏远与其他老师更加亲近了。因为我的话语里有伤人的毒刺,不仅仅当时被刺到,就是过后也是感到难受不已。
优秀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教会人们反求诸己的,于是我从自身查找原因。
一次事故发生之前,一般都有近二百个细微的征兆。只是粗心或者疏忽的人们忽略了这些征兆,没有及时警醒,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教育教学语言的事故也是如此,那时我之所以重视这件事情就是我已经走在这样一条自我更新的路上了。
那时,我已经走上诵读经典之路,大概是最初的一两年吧。
《论语》《道德经》等,都是这样的优秀典籍。
我这样做,也是受到银行培训员工的一种启示。
我看过这么一个小故事:
一家银行,为了让员工及时迅速发现假币,他们经常组织员工进行触摸真币技能大赛。即比一比,看谁只要一搭手就会发现自己手里的是一张什么版本的多大面值的真币。这种训练久了,员工只要一接触假币就会有感觉。
疑问句祈使句的情调
旁观者清!
最读不懂自己的人可能就是自己。
我就是这么一个人。
都说了解一个人要慢慢来,了解自己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短期里,竟然也搞不懂自己。
每日一叙,我让自己的每天的情绪念头言行都尽量呈现在我的笔下,以教育教学叙事的名义。这里面不乏写实的笔触,将自己一天来的言语行为更好呈现给自己和他人。
“某某同学,请把门关好!”妻读着这一句,说“你怎么像是用命令的口吻呢?学生没有义务帮你做什么啊!”
我起初不解:“我都用了请字了,是老师对一个学生说的,的确是非常尊重学生了,没有什么不妥啊!当时学生也没有让我感觉有什么反感或抵触啊!”
“人家学生当时是给您面子,当然人家也愿意给你帮忙!但是,不是说你这句话没有问题。你如果说‘同学帮我把门关好可以吗?’我想学生心里更好受一些。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说法效果就不一样了!”妻子的条分缕析,让我恍然醒悟,而且联想到一些类似的情况。
以前,我也是需要找人帮忙时都这样说:“某某老师,请帮忙好吗?”但是都觉得人家脸上好像有些不悦,又不知道自己说错或者做错的地方在哪里。
我说的话,虽然带着一个礼帽用语“请”字,但是老师不客气地没有一个商量的余地。人家忙不忙,累不累,人家有没有这份心情或能力等等,都一概不考虑,真真是我做得有些突兀了。
意识到这一点,我处处讲究这种用语,我发现不管是同事还是学生都变得与我亲热多了。即使遇到其他亲朋好友或陌生人,这样的沟通交流也都让我乐此不疲。一搭上话,就好像两人就是多年不见的好朋友似的。
能扎根会增长的情调
五年前,《今日教育》编辑部举办“找回教育初心之乐”征文。那时,我参与叙事者不久,每天都被一种学写叙事更好从事教育教学激励着,五十岁的我似乎又回到了刚参加工作那阵,甚至热情有过之而无不及。两次撰稿投寄到编辑部,编辑老师大概为我的热情感动,将两次投稿整合为一篇文章,并重新命名为《天命之年,重拾初心》。在这次全国征文中,有八篇文章入选,有余映潮老师这样的语文教育大家,其他人则是名师特级教师等,只有我是一介布衣。
在从事学写教育教学叙事的过程中,我将这种叙事和更好做事的热情拓展到生活和人生的方方面面。
生活即教育。
这方面,我也是有学习榜样的。就像是练毛笔字是靠临帖,拥有富有情调的生活和人生,也需要一个好的引路人。
大概十五年前,我认识了我的太极拳师傅孙承博老师。他比我年长七岁,也就是这一年我开始跟着他学习太极拳。我是一个体育差生,每次上体育课我都心怀忐忑。虽然我文化课成绩优异,但是在各种跑跳引体向上等体育活动中,都基本一直当尾巴。
因为这种心理,也是一些实际状况,让我学起来非常自卑:老师,我干脆不学了,不是学太极拳的料。在学拳过程中,我暴露了很多问题,老师同学们都有些令我沮丧的议论。你就像是打着玩一样,不要有思想负担,咱们又不是为了达到什么标准什么的。
别人学一两遍就会,老师要手把手的教我七遍。
我会根据老师教的拳理拳法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孙老师总是耐心与我探讨:“奥,我还没有想到这一层,应该是有关系的,因为它们之间……”我是个动手实践能力弱联想想象丰富的人,经常提出一些类似问题,孙老师也愿意做进一步的拓展性探讨或讨论,几乎是专门与我交流的太极拳问题,现在想来用教育上的一个比较时髦的术语就是个性化的太极拳课程。记得好多次,我与孙老师一边交流太极拳推手,一边探讨一些海阔天空的问题,不知不觉中就到了晚上十一二点。这个时候,我总是有些抱歉:“耽误您走了!孙老师。”“没关系,我睡觉挺晚的。”孙老师的家离打拳的地方比我们家远,所以每次都不好意思。但是到了下次,聊起天来,或者在推手方面教学相长,常常又忘记了时间。
孙老师不仅教我们打拳,还用与太极拳有关的传统文化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比如谦让,比如虚心好学,比如尊老爱幼,比如在各自的岗位精益求精等,孙老师都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我们学员中,有一个退休的医生,已经七十岁了。孙老师提议,大家积极响应,我们一起打拳的日子里,孙老师和大伙儿一起给这位年长的师兄过了几个生日。在餐桌上,除了师傅徒弟,就是按照年龄长幼排序,大家相敬如宾,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别有情调的人生。每年过春节的时候,我们也进行类似的聚会,没有家长里短,更多的是健康身心与人和睦相处学优秀他人扬长避短的精进。
在跟孙老师学拳的人中,有好几个当老师的,我们几个教师职业的人相互交流起来,觉得孙老师虽然在企业干利用业余时间教我们学拳,但是从孙老师身上我们更好看到了教育本该有的模样或情调。孙老师教拳,除了水平高之外,就是全是免费的。他说:如果收费,就失去了一起练拳的乐趣。我们都有自己的工资,也不指望收学费养家糊口。
“无求品自高!”
这种品格,在孙老师身上体现得好,后来在教我们绘画的高建明老师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跟高老师学画,在五六年前。这种绘画,一直延续着,虽然中间除了疫情停顿过。
除了与孙老师类似的一些情况,就是高老师带着我们绘画班的同学,一起去写生,在外面一起野餐。每年逢年过节,高老师也搞一些小活动——比如绘画展,绘画抽奖,节日聚餐。
学画是免费的,聚餐等都是AA制。有心灵的相互愉悦,有才艺的相互学习欣赏,更有乐观积极人生的相互引导激励,我想这就是教育应该有的情调的模样。
教育与生活,本来就是一脉相通的。教育与人生也是如此,每个优秀教师都会这样深刻的体验:都是在用一生的经历学识在备课。一节好课,都凝聚了人生的悲悯情怀与感悟智慧和学识能力。
教育可以与广泛的生活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教育与人生的情绪念头言行都息息相关,人生可以拓展为三生三世乃至无穷尽。其实,每个人能够把握和有所作为的就是当下的小事和细节,从这些小事和细节中找到教育的情调,找到生活的情调,找到人生的情调,并千方百计学习优秀他人扬长避短地将这些小事细节做好,就是珍惜和拥有了教育、生活和人生的情调。
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关注并完善提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会做好一项或多项家务,更好处理与他人或环境的关系,唤醒并挖掘自己对教育、生活、人生的种种热情和潜能,找到与之有关的小事细节中的情调,即使他人不屑一顾或觉得不足挂齿,于我却心有荣焉,因为从中我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找到了更好成长的悲悯情怀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