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31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22-03-26 11:13:32)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31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教学如同登山,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在登攀的过程中,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与问题。为了解决困惑或问题,就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看。于是就有了登攀,这种登攀在教学相长的道路上不断发生着,等登上顶峰,就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为了一个或几个问题,乃至为了无数次的困惑问题停止了前行或登攀的脚步,我们就无法领略学习成长路上更美好的无限风光。

加油,同学们!

NO.31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见怪不怪,问题自在

西安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这个问题,完整回答得只有一半左右,另外接近一半的都回答不完整。一个个出错,让我一次次陷入了反思:是我讲的有问题,还是学生理解有问题。明明有参考答案,怎么不改呢?还是认为这样做就可以算对。

记得在课堂上,为了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只要学生说得稍微沾边,就鼓励。不会给学生误导了吧,记得当时我都是在认真总结一下比较规范的和完整的答案。

这个问题出错的原因在哪里呢?我一遍遍掏井一般的探寻着,一边想着一些对策。这就是地理学习中的小事细节,这里面有个心态和理念的问题,有个学科素养的完善提升问题。

说是小事细节,这个问题没有学生空着的,都回答上的一点点,说是正确吗?则还有差距。或者缺了三分之一,或者缺了一多半。

想到前几天听孙老师的钉钉课,其中孙老师对工业发展有利条件的梳理让我心中一震。是啊,学生缺乏的是这种高屋建瓴的视角,仅仅通过做一个个中考题,很难有这么一种正确分析的角度。我们经常说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全面,那么真正全面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呢?

我没有给学生这么系统讲过,孙老师的钉钉课,给学生很好的补上了一节课。


系统梳理,查缺补漏

     看着学生的答案,我似乎看出一些门道:

     “这里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似曾相识,中国、巴西、澳大利亚东南部人口稠密,似乎都有这样的词语。不过不够完整,还有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等等。

     “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似乎是回答种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青藏高原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底,似乎就是这么回答的,只是稍微有些不同:“海拔低,气温高,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

     慢慢的,我的头脑中出现了几个思维导图:

     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有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交通条件(如辽中南工业基地水陆交通便利,煤铁石油资源丰富),还有劳动力、技术条件和历史条件,还有农业基础(比如轻工业很多以农产品为主),还有市场情况和政策制度等。

NO.31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山地一般发展林业,防止水土流失,增加经济收入;平原一般发展种植业,因为那里一般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山脚下牧草丰富,一般发展畜牧业,因为一般坡度较大,植树种草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河湖众多的地方,一般发展渔业。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还有市场、科学技术水平和交通条件、国家政策、管理水平等

NO.31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农作物发展的有利条件:具体到某种农作物的生长,还需要考虑到光照(如棉花需要光照时间长、光照强)、热量(水稻不仅需要水源充足而且需要较高的温度)、水分、地形(竹子一般在坡地,因为它喜欢水分充足又有利于排水)和土壤(茶树一般是酸性土壤而不是碱性土壤)等

NO.31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经济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或者水陆交通便利,或者原料燃料充足,或者是市场广阔,或者是便于吸引利用外资,或者是科技人才众多,或者是政策支持,或者是贸易便利等等。

   聚落(城市或乡村)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般符合以下六个方面的,容易形成城市或乡村聚落: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土壤丰富等。

 NO.31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