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2806:地球经纬网检测分析
《地球经纬网》检测结束了,用了一节体育课时间。根据出错频率,根据那些学得进去的同学的试卷进行了分析,给孙老师进行了汇总。因为孙老师要在周六晚上试讲,在周日晚上正式讲评这些试卷。
对于那些学不进去的同学,我另外想办法设计或提问一些问题,让他们在复习中有收获感和幸福感,犹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第二套教学大纲”。当然,我的这第二套教学大纲,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么完善,我每天通过写教学叙事,都在努力完善提升之。
我虽然不讲题,但是我也要认真备课讲评的,这关乎今后的教学矫正和努力方向。写下相关的流程和内容,为今后的教育教学研究作为一个参考。
给孙老师回报阅卷情况
孙老师好!
通过看卷子,我看六十分以上同学,重点出错的地方如下:
一、选择题6-12、19题
二、读图题:27题第(2)第二空;28题第(3)题第一空,第(4)、最后一空;30题,第(3)(4)
总结得不够准确,特别是选择题。仅供参考!
不知道,你们1-4班的与这种状况是否一致?
平均分53.5分(8.5班),最高分是92分,最低分是16分。
孙老师回复:
“出错情况大致一致。”孙老师这样回复,“另外28题各个题都做得不好”。
孙老师回复,让我放心,这样讲评不至于顾此失彼。这种状况的发生,大概与我随堂听课有关系。
在孙老师执教的四个班中,我选了一个8.1班,孙老师每上一节课我都坚持听课,只有两节课例外(我上课冲突,另一节课是孙老师调课了)。这样,我尽量与孙老师保持一致,孙老师讲练的重点突破的难点,我尽量在自己的课堂也如此做。
由学生频繁出错想到的
学生频繁出错,不再是个别同学的问题:或者教师精讲不到位,或者学生理解或练习巩固不到位,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教师,首先要弄清楚原因便于对症下药。
选择题部分
选择题第6、7、8题,有个南极圈图(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要学生标注图上各点的经纬度。
如果是北极圈的话,学生出错率可能会低一些。因为不管是东西方向还是南北方向,都与习惯的上北下南反着来。同时,这个题,还考察相关东西经和特殊纬线的知识。任何一个点不熟悉或者掌握的不牢固,都会出错。
在这样的图上,判断它们属于哪个纬度范围或温度带半球和相对方向,则是一种知识的拓展延伸。
这里面,还考察了纬线随着纬度的升高长度变短的规律。
第9、10题,则是南极点在最上端的经纬网图,同样考察经纬度和半球位置、温度带和中高低纬度,甚至考察了东西半球分界线穿越什么海洋等。
第11、12题,则是极点(北极点或南极点)朝一侧倾斜的靠近南极或北极的经纬网局部图。不是利用上北下南判定方向,而是用指向标判定,这是一个特殊的指向标——地球自转方向。在这样的图上,首先根据自转方向明确东西方向的基础上,准确确定南北方向,其他的一些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读图题部分
第28题,(1)演示时,地球围绕铅笔转,昼夜交替现象。出错常常是昼夜现象或自转现象,前者属于理解问题,昼夜现象不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不自转也有自转现象;回答自转现象,则是没有回答具体,题干中已经有了自转运动了,你说观察到了自转现象显然不够准确。实际上,通过这种演示,时差、太阳的东升西洛和昼夜交替等都是可以看到的。
(2)地球的公转方向,很多同学都会背:自西向东。但是在公转轨道图上理解分析表述,就会出问题。时针方向前面留空,让学生填空,是考察顺逆时针中的哪一种。学生如果没有这种规律性认识,则是难以作对的。
(3)涉及到了一个市区间时间的换算,导致出错。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巩固练习。
(4)涉及到一个公转轨道图和太阳直射点移动图的相互比照,对任何一个图理解不准确具体,都会导致答题被动。很多同学把直射点向北移动,答成了由向圈4运动,后者不能直观展示直射点的运动方向,所以这样回答算错。正确的思考方法,应该是不要受这几个图的桎梏,想一想3月4日以及以后的九天,太阳的直射点在哪里?在赤道以南,且在往北运动。可以借助地图思考,但是不要被地图所迷惑。比如我们看到的地球仪是个正球体,但是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还有我们看到的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似乎地日最近点和最远点相差很大,实际上这个椭圆接近正圆,也就是地日之间的最近距离和最远距离相差不大(大概最远点比最近点原来30分之一吧,图上显示的是最远点是最近点的两倍)。
第30题(3)注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即可。
(4)照片显示,正午太阳下打伞人的影子很小,这种情况时接近直射或者就是直射。我国接近直射或处于直射的日子就是夏至日,正确判断夏至日在哪里即可。
(5)下面四个城市,谁的纬度低谁越接近直射或处于直射。自然应该选择海口(海南省的省会)。这个问题,也涉及到七年级地理知识,需要熟记重要城市的大致纬度位置或范围(属于哪个温度带或纬度范围等等)。
小结
检测,不仅考学生也考教师教的水准:是否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是否让学生做到了理解记忆灵活应用。
考试不理想,心里沉甸甸。还是多鼓励吧!每个学生都尽力了。希望没有尽力的同学好好考虑,指望最后突击是不行的。正如吃饭,经常不吃,饿得不得了了才吃上一顿包饭。不仅不解决饿的问题,甚至会伤了身体。作为教师也是如此,经常变着花样引导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不等最后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