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545:正确归因,因势利导

(2021-03-19 17:16:46)
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NO.2545:正确归因,因势利导

NO.2545:正确归因,因势利导

每周四,我的任务就是看作业并做出相关的教学反思调整。

作业上的一些错误,让我感到匪夷所思:如错别字、如回答不规范、如判断严重失误、如看似简单的问题回答出错。

一系列的不如意,让我什么好心绪都没有了。我采取了诵读经典和打太极拳的办法调整好了身心心态,心中诞生一份真诚的感念:是这些作业中的错误,让我可以在以后教学有的放矢扬长避短。

我有了以下比较满意的教学方案。

关于山脉河流和邻国

东北地区的邻国和主要河流山脉写不上,不是是看图太少了,重点没有记住,接下来的综合分析思考就有问题。

由此,我联想到了东北三个小平原名称的记忆,在这个记忆中,把这些内容都复习一遍。怎么巩固这一部分呢?画一个示意图,或者投影中国邻国图地形图即可。七上地理课本后面,就有这样的政区图和地形图,可以用一下。

某地人口稀疏的原因

人口稀疏的原因错了,需要系统复习一下四类人口稀疏地区:高纬度严寒地区,靠近北极南极的地区;高峻的高原山地,那里寒冷交通不便,如青藏高原地区;终年干旱地区,如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极度湿热地区,比如亚马孙平原地区。

具体问题是东北人口稀疏的原因:引导学生说出来,气候寒冷的山地,那里终年冰雪覆盖;原始森林面积广,是最大的原始林区,那里自然也不适合人居住;那里纬度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温暖而短促,自然不适合居住。

影响河流封冻日长短的因素

这类问题出错,是学生答题不规范,主要在解题方面出了问题:比如分析影响因素,成了分析具体原因。

封冻期长短,与气温有关,与气温有关的影响因素都从地形、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个方面来分析。

比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淄博人,到了暑假喜欢到青岛度假或旅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这样回答,夏季青岛气温比淄博温度较低,适合避暑。如果问导致同纬度两地气温不同的因素是什么,就要回答海陆因素,即青岛离海近,受海洋影响大,所以夏季比同纬度内陆地区气温偏低。

农作物发展的有利不利因素

这类问题,也是审题和规范答题的问题。

比如制约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同学回答是“寒冷”。

寒冷是人身体对周围环境的一种感觉,比如同一个温度环境,耐寒的俄罗斯人可能说比较暖和,而适应了热带气候环境的非洲人可能说比较冷。所以影响东北农作物发展的条件,就是气温低,不能说是寒冷。

冬季风与东季风

这是一字之错,出错的原因更多应该是对此类问题的深入了解不足有关。

打开七上58页图,看到上面标有寒潮和台风影响箭头图,寒潮风向与冬季风相同和台风风向与夏季风相类似。当然要告诉同学们,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在大兴安岭即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以东。而冬季风影响的地区,除了在东北部和西北地区影响明显外,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以及南方地区除海岛、四川盆地和云南南部地区之外,都明显受到寒潮影响。

由此通过这种读图分析活动,学生就会理解东季风更是一种来自纬度较低的海洋的温暖湿润的夏季风,而不是来自北部寒冷干燥的冬季风。

正确归因因势利导

学生每次分析类似问题的出错原因,一般都归咎为马虎。老师教师要学会深层归因,才会让学生做到真正亡羊补牢,才能让自己的教学事半功倍!

一个银行家会听到一个硬币落地的声音,一个音乐家更容易从大自然中感受到天籁之美。相反的,如果让银行家倾听天籁,让画家听到硬币落地的声音,银行家会疏忽身边的天籁,画家也很难感受到硬币落地的声音。

这个时候,教师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同学们感受到类似观察分析探究表述之美,从而提高自身学习综合素质,才让类似事情不再发生。

对于地理教学而言,一般直观形象,师生善于指导学生看图分析判断探究识记表述就成功了一大半。感受到教学活动成功的愉快,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潜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